沈阳军区比武纪实:中国特种兵挑战生命极限
深蓝的金州弯畔战机四起,气氛凝重。剑拔弩张的步兵多点打堡,铁甲滚滚的装甲兵一路当先,试射天狼的炮兵震耳欲聋……沈阳军区24支迷彩方阵擂台上如火如荼的较量,给蔚蓝的海湾,葱绿的林海,又增添了一道新的美丽风景线。
侦察兵的24小时
沈阳军区的这次侦察兵大比武,课目、内容设置,完全采用"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武法则,要求队员在24小时内行程35公里,完成应用射击、搜索 射击、敌后侦察、野外宿营、汽车驾驶、战场救护、通过雷场、武装奔袭等8个课目。这是对智力、意志、灵活反映能力、身体素质、求生能力的综合检验,其强度 难以想象。记者有幸跟随他们,零距离感受了他们的风采。
清晨--从敌后驾车撤离
霞光撩开漂浮的晨雾,渐渐照亮大地,密林清新空气让人沁人心脾。而侦察小队又进入了新一个课目的比拼。
昨晚侦察兵苦苦潜入敌人老家,侦察到第一手情报,今天必须在天亮前快速撤离,安全返回目的地。这中间经过三十六难,七十二险,要求队员"三十六般兵器",门门精通,"十八般武艺",样样拿手。
曾参加过"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武的周百兴连长对记者说,"爱尔纳"国际侦察兵比武的规则是:队员在毫无补给,并有千余假设敌当面堵截、后有" 追杀"的激烈战斗中,4天3夜奔袭近200公里,在生与死亡考验、肉体与精神折磨、胆略与意志磨练中,被各国军方称为"死亡角逐"。军区的这次比武,在好 多课目的惊险程度上,一点也不逊色于"爱尔纳"的比武。
今天汽车驾驶就是在假设敌前面堵截,后边"追杀"的实战背景下,驾驶距离500米,利用侦察车通过单轨桥、拐锐角弯、过小型弹坑等3种障碍,安全通过障碍到达终点,这要求队员必须要有精湛驾驶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滚滚浓烟,飘逸单桥。队员王天豹驾驶迷彩侦察车,镇定自若通过单轨桥。突然,前方大拐弯,只见他一个急刹车,双手使劲旋转方向盘90度。双目前方,尘土飞扬,视线模糊,场景不亚于美国好莱坞大片。
王天豹告诉记者:"我在家就开车好几年,总想找人比拼驾驶技术,没想到参军后当了侦察兵,圆了我驾驶比拼夙愿,虽然比较危险,但侦察兵就要学会挑战,今天的比武,是我当兵以来遇到的最惊险、最刺激的一天,也是最高兴的一天。"
而对新兵小刘来说,他心情极度低沉,闷闷不乐。据他连长许桂阳讲,这名战士身体素质极好,就是在汽车驾驶这方面弱一点,由于心理素质差,一驾车就手发抖、头冒汗、心蹦蹦跳。早晨--体验生命接力
战机呼啸,炮声隆隆。侦察队员们,在前沿阵地穿梭往来,前救后送。一场生命接力在硝烟中展开。
沈阳军区情报部侦察处长张晓栋告诉记者,这次战场救护是在逼真的准战场,设置是人员受伤的场景,伤员有心理伤、骨折、出血等3种伤员。侦察小队要完成派出警戒、区分编组、搜索伤员、急救互救、搬运伤员等课目。
"警戒就位,一组在前坡坟地,二组在左侧冲沟,三组在右侧丛林,各自搜索",某集团军侦察分队队长周百兴果断下达命令。
眼睛是人的灵魂。侦察兵是一个需要将个人的潜质发挥到极限的兵种,非常注重发挥个性,那双目锐利的眼睛,充满勇气和智慧,永远在警觉之中,仿佛可以洞察一切,有时还会不自觉地流露几分野性。
关丽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手握钢枪,曲身穿梭,如鹰般的眼睛死死盯住前方。"发现伤员,快速抢救",关丽彬立即报告李海组长。
这名"伤员"的"伤情"与众不同,没流一滴血,而是一会儿嬉笑打闹,一会儿沉闷不语。原来,这名"伤员"因受猛烈炮火惊吓,患上了心理疾病。侦察队员们迅速将这名战士运到后方安全地域进行紧急心理治疗。
二组报告,发现一头部大出血伤员,只见战士李异能用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其他队员迅速打开急救包,用消毒纱布、棉花、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紧紧包扎。
在远方坟地处,发现骨折伤员,这名伤员大小腿骨折,周队长用军刀砍下几棵树枝,变戏法似,马上把树枝组合成了单架。两名战士用棉花、布类做成垫子,将夹板从伤员腋下到脚跟,用布带固定。两人抬着伤员迅速搬运到安全地。
周队长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经常把部队拉到野外训练场,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苦练战场救护技能,设置险难课目,全面锤炼和摔打队员的战场救护能 力,让所有侦察兵在"准战场"环境氛围中实施战地救护,使其在心理素质、业务水平方面得到锻炼,以提高侦察队员的综合作战能力。"警戒就位,一组在前坡坟 地,二组在左侧冲沟,三组在右侧丛林,各自搜索",某集团军侦察分队队长周百兴果断下达命令。
眼睛是人的灵魂。侦察兵是一个需要将个人的潜质发挥到极限的兵种,非常注重发挥个性,那双目锐利的眼睛,充满勇气和智慧,永远在警觉之中,仿佛可以洞察一切,有时还会不自觉地流露几分野性。
关丽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手握钢枪,曲身穿梭,如鹰般的眼睛死死盯住前方。"发现伤员,快速抢救",关丽彬立即报告李海组长。
这名"伤员"的"伤情"与众不同,没流一滴血,而是一会儿嬉笑打闹,一会儿沉闷不语。原来,这名"伤员"因受猛烈炮火惊吓,患上了心理疾病。侦察队员们迅速将这名战士运到后方安全地域进行紧急心理治疗。
二组报告,发现一头部大出血伤员,只见战士李异能用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其他队员迅速打开急救包,用消毒纱布、棉花、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紧紧包扎。
在远方坟地处,发现骨折伤员,这名伤员大小腿骨折,周队长用军刀砍下几棵树枝,变戏法似,马上把树枝组合成了单架。两名战士用棉花、布类做成垫子,将夹板从伤员腋下到脚跟,用布带固定。两人抬着伤员迅速搬运到安全地。
周队长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经常把部队拉到野外训练场,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苦练战场救护技能,设置险难课目,全面锤炼和摔打队员的战场救护能力,让所有侦察兵在"准战场"环境氛围中实施战地救护,使其在心理素质、业务水平方面得到锻炼,以提高侦察队员的综合作战能力。上午--看雷区死亡角逐
不论到任何地方,不管是大海还是高山,不管地面平坦还是凹凸坎坷,不管酷暑还是严寒,不管白天还是夜晚,不管是雷场还是火海,侦察兵都能克服困难一一通过。
在完成上述六个课目,只是肉痛的折磨,可是接下的秘密通过雷场是胆略与意志的考验,被这次比武人员称为"死亡角逐"课目。
记者在雷场看到,雷区设有3道雷场,每个雷场宽3米,长15米,四周用警戒线拦住。沈阳军区情报部侦察处长张晓栋告诉记者,雷场设置绊发、压发音响地雷共10枚,10分钟内依次通过雷场,以最后一名队员通过雷场计时。
考场气氛凝重,在场裁判和保障人员都屏住呼吸,谁也不愿意战士就这样惊险惨烈地离去。
"开始",裁判长张晓栋一声令下,三个小队开始秘密通过雷场。
越雷池一步,胜利一大步。
一分钟过去,三个小队谁也不敢迈出一步,他们还没探出第一颗地雷,三个队长头上沁出豆大般的汗珠,跟随后面队员焦急表情显得是那么无奈。
二队探出地雷,迈出一大步,三队也探出地雷,两队不差上下,你前我后,交错进行。可惜一小队运气差一点,始终没有前进一步,在旁他的团长直跺脚,"平时训练好好的,关键时候掉链子?"团长焦急自言自语说着。
这次比武不仅是场上队员的较量,还是各旅团、军师的较量。这几天记者看到,只要有比武的场地,就能看到将军的身影。据了解,所参加比武的24支连队所在的师、旅、团军事主官全来了、各集团军副军长现场助阵指导。
"8枚、9枚",越过雷池终点马上到达,只见二队队长周百信手握探雷针,曲身仔细在草丛中来回探测,起步难,结尾也难,明显看出周百兴有些着急了。
紧跟其后的三队镇定自若,不急不慌地探测地雷,结果出人预料,三队以2分13秒笑到最后,拿到该项第一。
在采访二队谈起这一话题,记者问他们领先情况下输了这局亏不亏?大家伙儿的回答是:三队虽然只赢了我们2秒钟,但他们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让我们打心眼儿里佩服。
经过近24小时的高难度、大强度、远距离、多课题和超乎想象、真枪真弹酷拟实战比拼,3个小分队实力其鼓相当,各有胜势,到最后还分不出胜负。数英雄,论成败,还看最后一项6公里负重奔袭。午时--目睹挑战生命极限
6公里负重武装越野是一个十分艰难的竞赛课目。连续1昼夜超强度奔袭的侦察兵已是疲惫不堪。这批队员真是铁人,前天代表全连参加6公里负重武装 越野,今天又要跑6公里。"我们已在整个夏季进行了超强的训练,成败得失,在此一举。兄弟们,为荣誉而战。"三队队长侯世杰简短战前动员震撼人心,个个挥 臂呐喊,第一属于我们。
裁判一声令下,"6公里负重23公斤武装越野"开始了。
10名全副武装的官兵冲出起跑线。1公里、2公里、3公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官兵们的步子越来越沉重。在最后1公里,不少官兵体力消耗极 大,硬是咬牙坚持向前冲。上等兵王强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硬是帮战友背了两支枪,在离终点还有50米时,他突然步履踉跄,栽倒在地。战友们把他搀扶到终 点,王强醒过来后一把抓住战友的手问:"终点,到了吗?"、"我们拿第一了吗?
某步兵旅八连战士王江波因在丛林搜索脚受伤,某步兵团七连战士毛冰瀚胃病复发,痛得额头汗珠"啪啪"往下掉;某红军团三连战士刘福林由于受海风 凉发高烧,身体已经麻木和痛疼的好像都不是自己了。他们没有倒下去!他们在路上喊着号子,相互鼓励,三个小队势力相当,跑到最后一米也分不出胜负,一队以 1秒微弱优势险胜对手,拿得本项第一。
侦察兵经过三天紧张激烈角逐,各小队以团结协作,不畏艰险,不惧对手,挑战极限的精神赢得大家喝彩。最终素有"旋风部队"之称某旅八连以440分夺取侦察兵种比武桂冠。
现场,军区领导难以相信,在这样恶劣的地理环境中,在这样残酷的竞赛中,侦察兵竟能在24小时疲惫不堪情况下、用这么短的时间、负重跑完该课目,纷纷伸出大拇指赞叹:"侦察兵,好样的,你们是军区最好的兵。"
"一把利剑划破长空,展现我们矫健的身影,豪胆壮军威,真功扬美名。察敌情来无影去无踪,破敌阵猛如虎行如风。快速反应机智灵活,能征善战,我们是侦察兵…队员忘记疲惫,忘记疼痛,尽情唱着他们喜欢的侦察兵之歌。
午时--目睹百步穿杨
枪是消灭敌人有力武器,枪也是军人第二生命。对于侦察兵来说,摆弄枪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不仅仅是会射击,而且要求出枪快、瞄地准、消耗少。
走进应用射击场,记者看到地都是带着战背景的射击场,担任这次侦察兵考官的军区情报部长李继钊告诉记者,考核条件是:在100-200米不等的距离上,随机设有15个起倒靶,上面放有直径10厘米的盘子,分两次显示目标,每次显示10秒,每组10人,弹数两发。
比武还没开始,侦察兵就登场亮像,他们身着迷彩服、作战靴、脸涂迷彩油,携带新式轻武器,威武静立,等待亮剑。
"开始射击",随着考官一声令下,只见小分队双手握枪,曲身在深草中左右搜索。目标出现,你一枪他一枪,一阵"叭叭叭……"清脆的枪声划破静寂的山谷,一个个盘子应声而碎,弹无虚发。
"快速射!"来自某集团军侦察分队的排长侯世杰话音刚落,10名队员立姿举枪。"哒哒、哒哒", 第一个盘子粉碎时间定格在1秒,当最后一个盘子碎片飞溅时,时间定格在1.98秒。最后,这个小分队以"15个靶位全中,剩弹5发"获得第一。
一位少将考官告诉记者,有效消灭战场上远距离小目标和突发目标,是侦察兵必备的素质,使用盘子进行应用射击考核,就是突出实战需要,检验、训练侦察人员的过硬心理素质、快速反应和精确射击能力。
记者在比武现场看到,所有参赛侦察分队,个个是神枪手,人人能百步穿杨,令人叫绝。下午--惊看密林剿杀
人类对未来战争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施展。看得出来,这次大比武设计者对战争的残酷性已经不抱任何幻想。在这里,侦察兵身处的是一个由千难万险构成的魔鬼战区。
精彩的开场戛然而止,新的课目又拉开。侦察兵负重23公斤战斗装具和个人物品,不停地奔袭进入丛林里。婆娑的阳光,照射在密林,随风飘动,闪烁在迷彩的脸上,酷似美丽丛林里的幽灵。
据沈阳军区情报部副部长喻江东介绍,手枪搜索射击在条件生疏灌木丛林中,距离范围在20-35米内,随机设置5个较为隐蔽的胸环靶,靶与靶间隔8米,使用弹数5发。参赛队员必须在1分30秒内射击完毕,超时取消成绩。
"搜索射击"!考官一声令下,侦察小队疾风般进入山谷,记者跟随队员在后面奔跑着,当进入第二道禁区,裁判员不允许非比武人员进入,为了见识第一现场,记者悄悄溜了进去,这时,喻江东部长大喝一声,"赶紧出来,危险!"这一声,吓得我一身冷汗。
记者真正体会到侦察兵的特在哪里,特在"敌"情多变复杂,"敌"兵众多狡猾。喻副部长告诉记者,"这次比武突出应用、紧贴实战,手枪搜索射击全是荷枪实弹,密林里'敌人'四处都有,不让你进去,完全是从人身安全出发,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成为侦察兵的活靶了。"
战场无导演,战场无观众。
记者看到,比武场不设导演部,场下没有观众,比武准备和实施,比武课目、内容设置都是实战化和对抗化。 "练为战"贯穿比武全过程,着眼实战需要,一切为了打赢,切身体会到了沈阳军区在大抓军事训练的务实作风。
傍晚--随侦察兵潜入敌后
夕阳西下,丛林渐渐沉入夜色深处,不远处传来渔民收工的号子声,而侦察兵又开始新的征程,今晚他们将冒着生死潜入敌后老家,展开敌情侦察。
喻副部长歉意地对记者说:"刚才是实枪实弹,没有让你看到,下几个课目你一路绿灯。"与其说一路绿灯,还不如说一路体验惊险。
记者跟随小分队在后面一路小跑,其实这里根本没有路,竞赛地域几乎是灌木丛林,荆棘丛生,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枯枝、朽木横七竖八,长满青苔, 异常光滑,稍不留神就跌跤摔伤。其中一名队员脚踩在朽木上,"咔嘣"一声扭伤了脚,人重重地摔在地上,只见他一列嘴一咬牙,站起来一瘸一拐又出发,从慢到 快,瞬间消失在了丛林。
穿林海、过沼泽、翻大山、行军到敌后老家,侦察兵面对这极其恶劣的地理环境,个个坦然笑对。
这次敌后侦察范围是4公里,内设模拟目标,要求小队在12小时内完成对该地域的侦察,标绘出侦察情况要图,并提供一份发现目标的时间,见到何种状态,精确坐标位置,判断"敌情"企图等内容的侦察报告。
打开指南针判定方向,铺开地图确定站立点。某集团军侦察分队队长周百兴目测现地,观察周边,娴熟在地图上标绘着侦察要图。
夜色朦胧。小队按照要图穿梭山涧,寻找目标。此时,指南针也成了瞎子,方向不知何处,周百兴仰望星空,对着 判定方位。由于夜间行动,记者稍不留神打开手电。"快把手电关了,容易被敌人发现。"周连长悄悄对记者说。
报告连长:"发现一装甲目标",战士马元国欣喜告诉连长。
"确定坐标,标绘要图,其他人员继续侦察。"连长果断下达命令。
二队在规定12小时提前4小时完成侦察任务,对侦察范围敌情性质、位置、数量都准确判定,在地图上醒目标出来。
深夜--与侦察兵野外宿营
野战生存训练,是侦察兵的的必训课目。饿要饿到极限、渴要渴到顶点,以极限式的训练锤炼走、打、吃、住、藏的能力。国外侦察部队非常形象地把野外生存训练称为练狱般"兽营"活动。这次大比武野外生存的艰苦程度丝毫不比他们逊色。
茫茫夜幕中,侦察小队开始安营扎寨,记者跟随到达目的地,已疲惫至极,平生第一次感到这夜是如此漫长。这时望着这群好像有使不完劲的侦察兵,记者已不仅仅是羡慕和敬佩了。
"一组搭设帐篷,二组寻找食物,各组派出一名警戒",某集团军侦察分队队长周百兴命令到。
一组四名队员迅速平整地面,支开帐篷,突然草丛中出现了一条大蛇,也许是无意中冒犯了其领地,蛇"刷"一下子窜起,翘着头,吐着"咝咝"的信 子,大个子排长李海屏住呼吸,闪电般冲上去,说时迟那时快,左手一下子抓住了蛇的七寸,右手操起匕首,"嚓"一声蛇头搬了家。"这是条无毒蛇,今晚大家可 一顿。"李海排长得意的说。
为练就野战环境下走、打、吃、住、藏的生存本领,他们每年都安排时间把部队拉到野外驻训,驻训期间完成一次野战生存训练。在不带任何"粮草"的情况下,官兵们不仅要学会检验水质是否有毒,识别植物可否食用,还要学会抗击猛兽袭击等生存技能。
二组队员不到半小时内,带回来蚂蚁、野鼠、蛇、野菜、野果等"盘中餐"。记者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吃着,战士王宇给记者一块烤蛇肉,"记者同志,你尝尝可香了",平生看见蛇就冒虚汗,那敢去吃它肉。王宇劝慰说:"放心吃吧,营养价值可高了。"
侦察兵不仅跑地快,而且吃饭也快,今晚他们仅用了2分钟就把"饭"吃了。马上就钻进帐篷睡觉,眨眼间,鼾声四起。这里的蚊子如黑风,像乌云遮天蔽日,一旦附在人身上,立刻满身起包,痛痒难忍,可是队员们丝毫不畏惧,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