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出土的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的铜料、铜矿是产自蜀地,还是从中原输入?高达2.6米的青铜立人像和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在4000多年前究竟是怎样浇铸的?……本周三,由数名在川地质学家、考古学家、青铜冶炼专家和地球物探专家组成的科考小组将奔赴彭州,就三星堆青铜器铜料和铸造地可能在彭州市龙门山的猜想启动多学科考察。
60专家要解四川百大谜团
四川悠久的历史留下了无数的谜团,三星堆青铜器起源只是其中一个。这些历史谜团我们能否触及其真相?昨日记者获悉,四川省科协组织了包括赵尔宓院士、张景中院士等在川的多学科的60多名学者、专家、教授,启动“科学四川万里行”活动,进行为期一年的科学考察计划。
据悉,本次考察将对四川的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和工农业经济建设及环境保护重大项目进行考察,并通过发表科普文章、拍摄记录片等形式推广科普教育,切实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会长、本次科考队队长董仁威介绍说,2007年考察计划围绕“幸福的四川人”、“四川企业古今考”、“蜀人寻根”、蓉城街道今昔考、“奥运与四川”、成渝经济区及“长江文明”等主题。
董仁威告诉记者,他们计划从成千上万个关于古蜀国的谜团里,筛选出最集中、最典型、最深动、最感人的100个鲜为人知的谜团进行解密。此外,他们的考察计划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接受委托考察。例如,今年5月,刘兴诗应央视的邀请,破解了仁寿县“泼水现字”千年之谜。而本次龙门山科考,则是省科协和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联合进行的。
千古之谜
四千年前璀璨古蜀文明
4000多年前,古代蜀人没有现代人使用的那种高炉,为什么能够浇铸出如此身躯高大、巨手平抬的青铜立人像?还有那干粗枝繁、高达几米的青铜神树又是怎样浇铸的?那狰狞的青铜兽面,祥和的人面具,装扮各异的青铜头像,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铸造加工工艺呢?这些青铜器是本地制造,还是外地传来?所用的铜料、铜矿是产自蜀地,还是中原输入?……
众说纷纭
三星堆铜料来自云南等地
对于三星堆的科学论证和考察,考古学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中国科学院王树英先生介绍说,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曾对三星堆青铜器取样分析,最后认为其铜料可能来自云南地区;此外,还有专家提出,三星堆铜器所用铜料,多半来自今四川会理等。
大胆猜想
“金面铜人”源自龙门山
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刘兴诗看来,上述说法有舍近求远之嫌。他称,《华阳国志》记述岷山(龙门山脉)时曾有这样的表述:“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铜……”他认为,制作三星堆诸多器物的玉、金、铜均在其列。“所谓玉,在广泛分布的龙门山变质岩系中不难觅得。同时,龙门山又是有名的产金区,除山金产地外,山中河流几乎无不生产沙金,至今仍在开采。铜矿亦有分布,距离三星堆遗址最近的是彭州大宝铜矿。”
推测1:古蜀先民经龙门山迁徙
可信度:★★★★
刘兴诗曾多次在龙门山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发现彭州市龙门山镇附近有条沿湔江支流的小道和后山相通,而这一带散布着许多风化的矿石,几乎是俯拾皆是,如今的大宝铜矿就在这条路线上。刘兴诗介绍说,从《华阳国志》中“鱼凫王田于湔山”分析,古蜀族迁徙路线是从今天的岷江上游茂汶一带出发,翻越龙门山,沿湔江而下进入成都平原。
推测2:多次迁徙发现龙门山矿藏
可信度:★★★☆
“铜矿石风化成孔雀石,颜色异常鲜艳,古蜀族先民经过此处,不可能不会发现。而沙金和产于变质岩中的玉石,也在古蜀族迁徙的活动范围内,必定十分熟悉”。他特意强调,古蜀族先民的迁徙不是一次性穿越岷山完成,而应是以若干世代为时间单位,逐渐向山外搬迁。在此过程中,一定会对沿途物产相当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采取这些矿石奠定认识性的基础。
推测3:龙门山铸造,河运至三星堆
可信度:★★★
“有研究者对云南东川铜矿矿石做过化学分析,成分与三星堆青铜器相合,但并无人对大宝铜矿中的矿石进行同样分析,为什么这里就不是4000多年前三星堆铜器的真正采集地点?”刘兴诗还提出大胆设想,顺湔江而下进入鸭子河,而三星堆就在鸭子河旁边。鉴于目前在三星堆没有发掘出炼铜和铸造遗址,他认为三星堆铜器是在龙门山附近铸造好后,才通过河运运到三星堆。
本周三 科考队伍出发!
刘兴诗提出一个考察计划:沿其当时迁徙路线,尝试对山中湔江沿岸的龙门山镇等地进行调查。“如果三星堆的青铜器的采矿和铸造地点在龙门山附近,鉴于当时的工艺水平,一定有很多的残次品埋在地下。”
本周三,刘兴诗将组建一支由四川大学青铜冶炼专家田长浒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探专家罗建群等专家学者组成的综合考察队伍前去寻找蛛丝马迹。刘兴诗透露说,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已准备通过层层申报,将本项科研课题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如果申报成功,项目将于明年开始启动。如果现在资金允许,马上就可启动对龙门山矿石成分的全分析,从而与三星堆青铜器成分进行对比。他乐观估计,很快就有“令人兴奋的发现”。
秘境追踪
谜团1:仁寿“泼水现字”
粉刷造就千古之谜
在四川仁寿县黑龙滩风景区内,一个露天佛龛的右侧峭壁上,有号称蜀中奇观的“泼水现字”壁画。史料记载,明代以后,当墙壁被水浇泼潮湿后,便显现出壁画;而当石壁干燥后,壁画就消失了。今年5月,央视科技专题部找到刘兴诗等专家请求破解此谜。专家们推断论证发现,整个壁龛被粉刷为浅黄色,原是当时寺庙僧人出于整顿龛穴的目的将墙壁粉刷一新。这本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想不到却起到了保护壁画免遭风雨破坏的作用。而之后无意中发现的“泼水现字”完全是歪打正着。这个千古之谜随之破解。
谜团2:“蜀中花木兰”
韩娥传说确有其人
美国人把花木兰的传说和形象搬上银幕后,木兰文化热开始在国际上兴起。然而,“蜀中花木兰”的声名却随着岁月流转慢慢淡化。6月5日,科考队经过实地考察及史籍研究确认:“蜀中木兰”韩娥确有其人,她出生于阆中,但在成都长大、从军、出嫁生子。专家们建议应将新都木兰山上有关“蜀中木兰”韩娥的传说及保护性纪念祠堂作为重要的“非遗”项目,结合“二月二”木兰庙会,进行“木兰祠”的保护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