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苑煮酒论英雄中日海空谁更牛
——我看中日海空力量今日之对比
中日两个民族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每一个中国人如果不是数典忘祖,就必然对那一段充满深重苦难的“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刻骨铭心。近年来,随着日本国内右翼民族主义势力恶性膨胀,日本似乎忘记二战教训,又蠢蠢欲动,试图重走二战前的老路。在中日两国老帐未清的历史背景下,掌握国家政权的日本右翼势力为了阻止宿敌中华民族再次崛起,并在中日东海之争中占上风,竟然胆大包天,伙同美国明里暗中支持台湾分裂势力。毫无疑问,这必然激起中国人民心灵深处的新仇旧恨,也必然促使中国人民日益严肃思考中日之间是否正在逼近一个真正的了断!本文试图对中日之间海空军事力量对比作一客观、冷静的分析。
一、中日空中力量对比
先看日本。日本战机主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一是F15J,大约有200多架;二是F2,大约有60架左右;三是F4,大约也有200多架。
从技术水平和战力看,F15J是F15A的日本生产型,主要增加了航程,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机动性有所提高,而其火控系统未见有所改进。而F15A用美军自己的说法,是一种“每磅机重都是为了空战”的制空优势战机,因此,作为F15A的仿制生产型F15J目前同样也只能用于空战。而且由于其火控系统是七十年代技术的产物,因此在超视距空战中只能使用AIM7麻雀中距半主动制导空空导弹,一次只能射击一个目标。鉴于F15J的性能现在已经落后,而且美国出于其对日本一贯作法,拒绝向日本提供AIM120C、D型中距主动制导空空导弹,日本计划改进F15J火控系统,并整合以日本自制的中距主动制导空空导弹,使之成为一型具有对空、对海、对地作战能力的多用途战机。但实现这个计划有相当难度,其中最主要是如何将日本的中距导弹整合进美制火控系统,因而实现这一计划尚需时日。
F2是日本以F16C为技术参照和基础研发的一款典型的三代半多用途轻型战机,与F16C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以日本自制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更换了美制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这一进步使F2的先敌发现、多目标同时打击以及电子战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F2毕竟只是一款轻型战机,它的作战半径有限,在实战条件下,若不进行空中加油,其作战半径也就800~900千米左右。而且,虽然它的火控雷达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并锁定空中敌对目标,但由于其日本自制中距空空导弹有效射程远远低于火控雷达锁定目标的距离,反而可能使它的火控雷达优势成为不利因素——整合了先进雷达告警装置的敌方战机,在遭敌方雷达锁定的同时也会发现对方的存在,并可以利用对方战机火控雷达锁定目标距离与其空空导弹有效射程之间的距离差和时间差,发射主被动雷达制导的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循敌机发出的雷达波射向对方战机并将其击落。
F4鬼怪式战机是美国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技术为基础研发的多用途战机,在技术层次上属于典型二代战机。无论从其火控系统、飞控系统、中、低空机动性、作战半径看,都已经相当落后。尽管日本可以依仗其先进的电子技术改进它,但它毕竟是一种落后的平台,继续进行大投入改进的价值已不大。该型战机和60多架F2主要构成日本空军的对地打击力量.
通过上述将093级核攻击潜艇与当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不同设计思想的最先进核攻击潜艇的性能概略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该型中国最新型核潜艇在远洋深海反潜性能上,略低于世界最先进的海狼级而和弗吉利亚级基本相当;在反舰性能上,与世界上在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奥斯卡级相比,具有同样的饱和性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突防攻击能力,但战场生存力要远高于奥斯卡级。由于拥有这种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强大反潜反舰能力的核攻击潜艇,中国海上力量对日本海上力量在常规战术态势上就占据了极大的水下战力优势地位。只要正确运用这一优势,不仅对日本“九.十”水面舰队构成致命威胁,还能将日本海上力量的水下战力归零。比如:以日本16艘亲潮级、亲潮级改计算,根据“1/3出海战斗值班、1/3往返于基地、1/3船厂维修保养”常规,常年保持在海上遂行战斗值班任务的亲潮级/亲潮级改一般以5艘为一轮;再假设日本所有亲潮级都已经改装亲潮级改那样的AIP动力系统,每一轮出海遂行战斗值班任务的亲潮级/亲潮级改在航时间最大为20天左右。而相应5艘093级核攻击潜艇一次出海遂行战斗值班任务的在航时间一般为60天左右(这是由艇员的身体条件允许状况决定的,世界各国核潜艇都如此),也即在60天时间里只要5艘093级核攻击潜艇就可对日本全部水下力量实施“港到港”的跟踪监控。这种战术态势上的优势在危机时期尤其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中日之间一旦有事(比如东海冲突),危机的“发生——发展——高潮——解决”这一整个过程大概不会超过60天。而负责跟踪监控日本水下力量可出动最大数量亲潮级/亲潮级改潜艇的5艘093级核攻击潜艇利用其优异的反潜性能,可随时先发制人地以远程攻潜导弹一举干掉全部出海参战的亲潮级/亲潮级改;而且,在发起攻击时,每艘093级都可同时发射4~6枚远程攻潜导弹攻击由本艇负责监控的一艘亲潮级/亲潮级改,以确保在其还击之前将其一举击沉!
当然,093级核攻击潜艇的主要任务还不在于压制日本海上力量的亲潮级/亲潮级改这种常规动力潜艇。中国海上力量还有相当先进的12艘基洛级/基洛级改、8艘宋级改以及数量不断增加并安装了AIP动力系统的更为先进的元级。一旦真出现中日海空冲突,这些技术也相当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将会有效配合093级核攻击潜艇在深海大洋围捕猎杀日本亲潮级/亲潮级改。另外,中国海上力量还有数量大约40艘明级改常规动力潜艇。看看06年该型潜艇在号称反潜能力世界第二强的日本海上反潜力量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上浮出日本海并通过大隅海峡驶向东海;以及07年初该型潜艇在美国第7舰队军演时,以令美军大吃一惊的方式在美国航母附近浮出水面,就可知虽然其性能已稍显落后但仍极有利用价值。
在未来几年基洛级改、拉达级改和元级源源不断服役替换明级改作为海战主力的情况下,如果将明级改火控系统稍加改进,使其具有以鱼雷发射管发射攻陆巡航导弹能力的专用常规动力潜艇,以每艘可以携带14枚攻陆巡航导弹计算,40艘明级改共计可携带560枚攻陆巡航导弹。以其1/3的数量保持常年海上部署,就是一支拥有200枚左右巡航导弹打击火力的常年部署海上对陆攻击力量。这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中国海上力量对第一岛链附近陆上目标打击火力不足的缺陷。而这对日本海上力量势必形成又一个无法改变的不对称战略优势。如果日本右翼一意孤行,再次肆无忌惮地侵害中国事关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国家利益,那么它将痛苦地发现:砍向它头颅的再也不是义和团式的大刀,而是包括中国式“战斧”巡航导弹在内的用现代高科技铸就的锐利武器!
三、对中日海空力量综合对比的总体趋势评估
在分别分析了中日海空力量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后,应该对双方海空力量综合实力作一评估。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的现代战争条件下,各国海空力量必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战争进程。因此,对中日海空力量的对比分析如果仅停留在将海空力量分开单独对应分析阶段,是不具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受限于中日双方保密制度而导致的资料不全和缺乏定量分析的手段不足,笔者也只能对中日海空力量综合对比作一概略性的总体趋势评估,其中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
首先对同时涉及海空两个方面力量对比的因素作出评估。
1.双方海空力量综合信息化总体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对比。决定双方综合信息化总体水平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1)太空技术。这是关涉整个国家战略信息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航天技术在几十年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并在改革开放后不断借鉴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无疑有了长足进展。中国拥有比较完整的独立的航天工业,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数十枚侦察、通信、定位导航等军用卫星,从而拥有了独立自主的比较完整的太空C4IRS体系。有网上小道消息称,中国军用光学侦察卫星对地球表面目标的分辨率已达几十厘米精度。再看日本,它至今也没拥有象中国那样完整独立的航天工业;和美、欧、俄等世界航天强国一致公认的一等航天强国中国相比,日本航天技术无疑已经大为落后。与此相应,日本至今没有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太空C4IRS体系。虽然它依仗发达的电子科技,发射了分辨精度更高的侦察卫星,但是在对海空力量对决同样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卫星定位导航方面完全依赖美国的GPS系统。
与此对照,中国目前已经拥有4枚“北斗”定位导航卫星,虽然从技术上看有相当缺陷,但是用于中国本土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军用定位导航已经足够,更重要的它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不受任何其他国家的控制。对此日本比中国的感受要更为深刻:它一再抱怨每次朝鲜试射弹道导弹甚至核试验前,美国在通过太空侦察等手段发现征兆后,都先向中国、俄罗斯等国通报,直到事后才告知日本。这在美国,是向中、俄等也有事先发现能力的国家显示其“掌控一切”;而对于日本,则意味着幸好这只是试验,若是朝鲜真的对日本发起攻击,假设美国出于某种原因置身事外,那日本岂不完了?所以,别看日本搞什么TMD、什么“九.十”舰队增加战区高空导弹防御功能,只要它在太空C4IRS体系上依赖美国,一切都是没有基础的空中阁楼,它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感!日本比谁都深有体会:即使技术相对落后一步的太空C4IRS体系,只要是独立自主的,也是完全依赖他人更先进技术体系所不可比拟的!
还应该提到的是,2007年初中国进行太空试验,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摧毁太空卫星技术,对此即使美国也深感威胁,而对美国深为依赖的日本又能有何感受?
(2)高性能空中预警机技术。这是代表战场信息化水平的龙头技术。日本通过引进美国4架美国E767预警机和13架E2C预警机,成为亚洲拥有最多先进预警机国家。E767属于大型高性能预警机,E2C是舰载型预警机。以E767预警机为例,其所载AN/APY2预警雷达是美国E3C所载AN/APY1的改进型,性能十分优越。它对空中大型目标的发现距离为800千米左右,对2平方米小型空中目标的发现距离为600~700千米;对地面、海面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500千米之间。它能同时锁定跟踪400个空中和地面、海面目标,并同时引导、指挥己方数百架战机或者舰队和其他作战力量对敌方目标作战。甚至改进处理电脑和作战软件后的E767可以直接引导指挥己方已经发射的导弹攻击敌方空中和地面目标,可见其C4IRS作战能力非同一般。E2C在经过不断改进后,其C4IRS作战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加上日本海上力量还在不断增强的宙斯盾系统力量,无可怀疑地使日本海空力量成为亚洲国家海空力量战场信息化程度之最。中国自行研发的KJ2000预警机虽有网上多幅照片证明确实存在,但其具体性能数据却无从得知。从照片看,其载机平台目前是俄罗斯伊尔76中型军用运输机。根据众多小道消息,可以认为其预警雷达大概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这比E767的AN/APY2所采用的脉冲多普勒体制在技术上要领先一代。一般说来,采用有源相控阵体制的雷达要比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的雷达作用距离远、战场可靠性高。因此,可以参照上述AN/APY2雷达相关数据确定KJ2000预警雷达的作用距离:对空中大型目标的发现距离为900~1000千米,对空中2平方米小型目标的发现距离为700千米左右,对地面、海面目标的发现距离为500~600千米。考虑到中国目前与美国在电脑技术上的差距,可以认为KJ2000在同时锁定跟踪敌方目标的数量和同时引导指挥己方参战战机的数量比不上日本E767。而且,可能中国现有KJ2000仅3~4架。
当然,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些数量很有限的以运8运输机为载机的性能较次的预警机。照片也显示,KJ2000在技术上还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再考虑到中国自行研制的神盾战舰052C仅有170、171两艘,也处在技术完善过程中;而115、116两舰,看其雷达天线可以断定充其量就一区域防空导弹发射舰,而不属于神盾舰;它们的作用就是在近海依靠预警机或沿海地面预警雷达指引遂行区域防空作战任务,或者在舰载预警机和舰队神盾系统的指引下遂行远洋舰队区域防空作战任务。由此可以推断,中国海空力量在战场信息化水平上与日本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这个差距不算悬殊,也并非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不可弥补。
应该指出,战场信息化的基础是整个国家战略信息化;战场信息化是国家战略信息化在战场上的具体延伸。与国家战略信息化相比,战场信息化的作用范围极其有限,而且国家战略信息体系的欠缺,必然限制战场信息化作用的充分发挥。据此可以断定:单就日本海空力量而言,若不考虑美国因素,其在总体信息化程度上不敌中国海空力量。
2.中国海空力量具有日本海空力量所不具备的常规战略打击能力。
众所周知,中国二炮不仅是一支战略核打击力量,而且也同时具有强大的常规战略打击能力。赋予战略核打击力量以常规打击功能,这是中国的一项军事创新。低估这项创新的军事价值是极其错误的。就连美国这样具有世界第一军事科技水平的一超独霸,现在也认真考虑将它最先进的三叉戟C5潜射战略导弹更换各种常规弹头用于常规作战,以提高常规打击力量的反应速度和力度。以中国二炮不断提高的打击精度和突防能力、不断增加的导弹数量和不同杀伤机理的弹头种类、不断增强的机动打击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在力量对比上理所当然地大大加重了中国海空力量的砝码。
在中国常规战略打击力量中,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必须要加以考虑,那就是2006年定型生产的轰6K战略轰炸机。有人对该机作为一种战略轰炸机的价值不屑一顾,认为它作战半径和载弹量比不上美国B52,实属“鸡筋”。其实这种看法实在谬误。作为一个大国,其研发的重要武器必须和国家战略需要相适应。美国B52战略轰炸机的大航程、大载弹量是和它全球称霸的战略需要相适应,而体现出来的“全球到达、全球打击”设计思想。对于中国而言,笔者作为一普通平民说句露骨的话,中国在现在和可以预见的未来所要实现的国家战略目标是成为亚洲当之无愧的领袖。一旦实现这个目标,就意味着西太平洋是中国的西太平洋、印度洋是中国的印度洋!对照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计划,这一目标已经是够宏伟了。
从这一战略目标出发,再看中国处于亚洲中心的地缘位置,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要投资研发轰6K。在经过换装国产大推力涡扇喷气发动机增加推力,并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制作机体以减轻空机重量后,轰6K的最大载弹量很有可能达到20000千克左右;而且由于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比喷气发动机大大节省油料,故尽管推力提高不少,但耗油量却未必增加,航程仍可保持不变。通过改进航电和火控系统以及导弹发射装置,因而具有了发射各种巡航导弹能力。若用于对地攻击,以其3000千米的作战半径加上所携带巡航导弹1600~3000千米的射程,从国内相应作战机场出击,即便不进行空中加油,也可对亚洲任何地区的任何地点实施“防御火力圈外精确制导打击”!其载弹量虽然比美国B52要小,但由于无须象B52那样作长距离的全球飞行,故在B52一个架次出击所需单位时间里,轰6K可以连续出击两个架次,也即在单位时间里,由于作战距离相对短而使同一架轰6K出击架次高于B52一倍,因而轰6K在对可能受攻击目标的投弹量上并不低于B52。对于亚洲以外的目标,则无论从中国目前国家利益还是国家实力看,都既无必要也鞭长莫及。
万一因台海问题与美国发生战争,说实话,除了具有变轨能力的洲际弹道导弹,即使象B2那样的隐身轰炸机也未必能够对美国的防御系统突防成功——不是说连中国都能研发出发现隐身战机的雷达吗?美国作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第一个拥有隐身战机的世界一超独霸,想来在反隐身战机雷达技术上不会落后于至今尚未研发出隐身战机的中国。
由中国二炮和轰6K组成的陆基常规战略打击力量在一场中日海空冲突中,将在摧毁日本C4IRS系统、作战机场、军港以及其它各种军民用战略设施、消灭其战争潜力、瓦解其战争意志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战略作用。如前所述,这种常规战略打击能力也同样是日本不可能具有的。
3.中国海空力量具有日本海空力量所不具有的战略纵深优势。
笔者在网上多次看到有关日本军用机场、军港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整齐排列的大量战机和战舰。有人因此而认为日本海空力量似乎十分强大。但笔者却在看到照片后的第一时间哑然失笑。在日本战机、战舰质量、数量不变的前提下,一个机场或军港就集中停放这么多战机或战舰,这只能说明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浅近、军用机场军港数量相对有限,由此而带来的后果必然是,便于敌对方战时集中火器、火力对之实施突击摧毁。而与之相反,中国具有辽阔的国土面积和漫长的海岸线,战略纵深大,军用机场、军港数量相对较多,分布也广,可以互相掩护,相对不易受到摧毁,战时生存力肯定比日本海空力量高出许多。这个战略优势显然也是日本海空力量所不可能具有的。
经过上述分析后,现在应该对中日海空力量对比作一总体评估了:中国拥有日本无法拥有的决定性和非决定性战略优势;具有总体上的综合信息化优势,拥有比日本性能更强、数量更多的战机力量和更强大突防能力的远距离精确制导火力打击手段,尤其是更强大的水下突击力量。而日本海空力量则在常规武器的高科技含量和战场信息化程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其战场海空力量一体化作战能力更强。而且,日本潜艇力量的威胁不容忽视。从总体力量上评估,中国海空力量是一支比日本海空力量更强大、更有摧毁力的力量。而且至少在2010年以前,中国海空力量对日本海空力量的优势将继续扩大,而不足差距将持续缩小。当然,这一结论是建立在将美国因素撇开、单就日本本身力量与中国对比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如果将美日同盟力量作为与中国对比的另一方,则中国处于众所周知的力量弱势一方。可见,日本属于比较现代化的三代或三代半战机也就280架左右。它们分别是F15J、F2。二代战机200多架,主要是F4改进型。
再看中国。中国较现代化的战机力量主要由苏27SK、苏30MKK、MKK2、歼11A、B、歼10A、B、飞豹A、歼八2F组成,也许今年还将有枭龙。
其中苏27SK、苏30MKK系列是原装进口,歼11系列是苏27SK不同程度的国产化仿制和改进型。苏系列战机在经过以国产最先进电子技术改进火控系统后,推想其最大发现、锁定敌方空中目标、同时攻击多目标能力和在火控系统与飞控系统的整合上应有较大程度提高。笔者最近在网上曾经见过歼11B挂载4枚PL12中距主动制导空空导弹的照片,这说明其火控系统能保证战机同时射击四个中距空中目标;由此推想,用这种技术改进属于同一系列的苏27SK、苏30MKK、MKK2,在技术上应该不成问题。而且,从歼10A、B发现锁定敌方空中同一平面面积约为2平方米目标的距离看,以中国苏系列、歼11系列战机更大半径机鼻、更大机内空间和高出一倍的推力看,其发现与锁定相同面积的空中目标距离至少分别不低与170千米与140千米。另外,国内外专业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苏27家族战机的中低空机动性,不挂载副油箱、不考虑空中加油的作战半径都要强于F15系列。在数量上,根据国内外各种公开消息来源统计,中国苏系列、歼11系列战机约有300架左右。由此可见,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看中国第三代或三代半重型战机都是日本现有同类战机F15J的可怕对手。
歼10A、B是中国自行研发的一款轻型多用途战机,在技术水准上属于三代半战机。与日本F2在技术上属于相同代别。具体比较,歼10系列目前以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为标志的火控系统比之于日本F2以有源相控阵为标志的火控系统,在技术水准上相差一代,在先敌发现、锁定、同时打击多目标和电子战能力上差距不小。但是,歼10系列由于在气动外形上运用了全动前鸭翼,因此中低空的亚音速机动性应该超过F2;由于机体较大,机内载油量较大,作战半径也比F2更大,可达1200千米左右。另外,歼10系列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生产成本比F2要低很多,可以大量生产装备,事实上,歼10系列到目前为止有网上小道消息称,已经装备了100架左右!虽然单以战机本身相比而言,F2战时在先敌发现锁定、作战态势感知、电子战方面占优,但如前文所述,由于其中距空空导弹的射程大大小于火控系统发现锁定敌方目标距离,因而在对方战机得到高性能大型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这个优势并无多大实际价值,况且若在对方战机配备远程甚至超远程主动+被动+指令复合制导空空导弹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变成不利因素!
飞豹A、歼八2F都属于二代半战机。前者是对地、对海导弹攻击机飞豹的改进型。主要是改进了火控系统和飞控系统,以及战机本身的自我防御攻击能力,在进一步提高超低空突防能力、强化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的同时,也使其具备了相当的空战能力。笔者曾经在网上看到飞豹A发射PL12主动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照片,加上原飞豹就具有使用PL8近距空空导弹遂行自卫的能力,可见飞豹A的空战能力也相当强悍。歼八2F主要改进在于火控系统和飞控系统方面,在增强空空拦截能力的同时,也相应具有了一定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其高空高速性能加上PL12、PL8,未来还有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空战能力不容小觑。这两型战机搭配,前者机群对敌实施低空超低空突防或者中高空对地、对海精确制导打击,具有大弹载量(8千千克/架);后者机群在高空掩护,居高临下击退前来拦截的敌机,实属上佳搭配,必将具有强大突击力而成为进攻利器。飞豹A、歼八2F现已装备数量,据海外媒体和网上小道消息,各有七、八十架和一百多架,此外,原有的四十多架飞豹和二百多架歼八2C、D也将很快升级为飞豹A和歼八2F,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使中国空军的飞豹A和歼八2F各有150架和400架左右。
另外,枭龙战机今年也将定型生产装备空军,这是一款三代战机。主要用于空战,具有超视距空战能力,可同时攻击四个空中超视距目标,兼作对地、对海攻击,物美价廉,可以替换中国空军现役大量歼七系列战机(无超视距空战能力)。从而得以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保持中国空军的数量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军现役还有为数不少的歼七MG战机(大约几十架)。这型战机虽不具有超视距空战能力,但由于着力改进了气动外形,动力系统也有不小改善,中低空亚音速机动性不亚于早期的F16A、B,因而近距空战格斗是其拿手好戏。
总而言之,今明两年,中国空军即将拥有500~600架三代或三代半战机,500~600架二代或二代半战机。无论从数量还是总体技术装备质量上看,都已经形成对日空中力量的压倒性优势!至于作为战力倍增器的预警机对比,由于这问题不仅是涉及空中力量对比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关系到海上力量对比的关键之一,故笔者将在本文续文中另辟专节加以分析探讨。
二、中日海上力量对比
日本海上力量主要由四支“九.十”舰队和16艘常规动力潜艇力量以及拥有80架P3C反潜飞机的航空反潜力量组成。标准的一支“九.十”舰队一线主力战舰和舰载机由2艘金刚级及金刚级改(即将建成服役)、5艘村雨级及村雨级改、1艘白根级直升机驱逐舰(也是舰队旗舰)、1艘旗风级导弹驱逐舰及其舰载反潜直升机组成,即:9艘导弹驱逐舰+10架舰载反潜直升机(其中白根级携载3架反潜直升机)。而日本16艘常规动力潜艇舰队,则主要由亲潮级、亲潮级改和春潮级组成。
“九.十”舰队的反潜直升机是美国SH60J反潜直升机的日本国产改进型,无论是空中平台还是航电、反潜电子系统,在世界同类机型中都属一流。
“九.十”舰队的驱逐舰中,金刚级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9千吨左右,是一型区域防空导弹驱逐舰,它的最大特点是所配备的宙斯盾系统以及与此相应的垂直发射“标准二”中远程舰载防空导弹。这使得该舰具有以自身为圆心发现半径为400千米的圆形区域内中高空空中目标、并同时向其中16~24个最具威胁的目标开火的能力。宙斯盾系统的反应速度快,主雷达从搜索方式转为跟踪方式仅需0.05秒,能有效对付作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它的抗干扰性能也很强,可在严重电子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在反击能力方面,该系统作战火力猛烈,可综合指挥舰上的各种武器,同时拦截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个目标,还可对目标威胁进行自动评估,从而优先击毁对自身威胁最大的目标;从可靠性来看,它能在无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在海上连续可靠地工作40—60天。金刚级携带的“标准二”防空导弹大约有48枚,射程约160千米;“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约32枚,射程约为16~24千米;“阿斯洛克”反潜导弹8枚;还携带有8枚鱼叉反舰导弹或8枚日本国产反舰导弹,射程为140~160千米。舰载近程防御系统是2座“方阵”快炮。舰载主炮为意大利“奥托”127MM速射炮。由此可见,金刚级无论是防空、反潜还是反舰能力,都比较强大,尤其是区域防空能力在当今世界也属于一流。金刚级改是在金刚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防空、反潜能力,尤其是增加了反导功能。主要表现在在增大吨位(满载排水量为1万多吨)的基础上,增设了原金刚级所没有的舰尾机库,携带反潜直升机1架;将原来的“标准二”防空导弹改为“标准三”,该型导弹属于舰载战区高空反导导弹,就已经进行的试验看,它能在500千米左右的高空以直接撞毁方式拦截弹道导弹,其最大射程也提高到475千米。相应地,金刚级改的宙斯盾系统软、硬件都有很大改进。其MK41型垂直发射模块也将原有72个方形发射箱增至96个,增大了“标准”导弹的携带数量(72枚),增加了持续作战能力。舰载主炮也换装为美制127mmMK45Mod4型。金刚级、金刚级改(2006年5月17日金刚级改首舰“爱宕”号已开始海试)构成整个舰队的防空骨干。村雨级导弹驱逐舰是一型多用途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4千~5千吨,其主要舰载武器是32枚垂直发射的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8枚日本国产反舰导弹(型号同金刚级),1座76毫米“福博斯”速射舰载主炮,2座“方阵”快炮;反潜主要依靠舰载反潜直升机1架和舰载反潜鱼雷。“村雨”级改的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更换1门意大利“奥托”127MM舰载主炮,吨位也有所增大。
上述四型驱逐舰在设计时,都不同程度地考虑到了隐身要求。
白根级反潜驱逐舰是一型反潜专用驱逐舰,携载3架SH60J反潜直升机,8连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以及反潜鱼雷;8连装“海麻雀”舰空导弹,“方阵”快炮2座;舰载主炮为2门127mmMK42型以及相应的C4ISR系统。白根级驱逐舰的反潜能力相当强,它以3架反潜直升机、阿斯洛克反潜导弹、2座3连装反潜鱼雷,构成远、中、近三层反潜防护圈,相应配备的变深声纳、球首声纳、舰尾拖拽声纳,其先进程度也属世界一流。因而它是整个舰队的反潜骨干。
旗风级也是一型防空驱逐舰,满载排水量约为5千多吨,携载采用旋转悬臂发射方式的“标准一”防空导弹40枚,以及8连装阿斯洛克反潜发射装置(主要用于发射鱼叉反舰导弹)。同时装备反潜鱼雷及1门MK42型127mm舰载主炮、相应的C4ISR系统。由于它主要用于防空作战,故未设置舰尾机库,仅有一个舰尾直升机升降平台。从旗风级的武器系统配置看,这款战舰已经落后于现代海战要求。不远的将来,它很可能被村雨级改多用途驱逐舰所替代。到那时,目前的“九.十”舰队就变成了“九.十一”舰队,即9艘驱逐舰+11架反潜直升机。
以目前日本海军的扩充速度看,今、明两年其四支“九.十”舰队就可基本完成上述标准化。
日本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潜艇舰队中,大约有9艘亲潮级、1艘亲潮级改、5艘春潮级。亲潮级是日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本世纪初建造的一型远洋深水型常规动力潜艇,水下最大排水量约3千吨。借助世界数一数二的日本冶金工业科技,亲潮级最大下潜深度可达水下500米,超过当今所有常规动力潜艇,甚至也超过许多核潜艇。而且,由于采取一系列先进的降躁措施而具有相当优异的静音性能。这样,借助于海面4百米以下的对流层对声音传播的屏蔽作用,再加上其自身优异的静音性能,战时亲潮级可以作到十分隐蔽地进入攻击目标的阵位而不易被对方所发觉。同时,借助日本先进的电子技术,亲潮级装备的拖拽线列阵声纳、舷侧宽孔径阵声纳、艇首球型声纳搜潜性能也属当今一流,因而做到了水下目明耳聪。加上其先进的火控指挥系统与先进航行操控系统整合一体,大大增强了战场攻击能力。亲潮级武器主要是美制鱼叉潜对舰导弹(鱼雷发射管发射,射程14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0.9马赫)、日本国产89式线导反潜鱼雷(射程50千米)共计20枚。
亲潮级改是日本目前最新型常规动力潜艇,主要改进是加装日本引进瑞典技术研发的AIP动力系统,这一重大改进,使得该艇无须象未加装AIP系统的常规潜艇那样浮出水面充电,就能在水下以4节航速持续航行二十多个昼夜。这不仅大大增强了隐蔽性,而且大大延长了航程。春潮级是日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研发的常规潜艇,水下排水量为2500吨左右。武器配置与亲潮级一样,但但搜潜设备和航行操控系统不如亲潮级先进,隐蔽性也远不如亲潮级。随着亲潮级和亲潮级改的不断服役,春潮级正逐步推出现役。
P3C属于陆基大型固定翼远程反潜巡逻机。其反潜作战系统十分先进,配备有先进的潜艇探测传感器,计算机系统可接受声呐数据,输入战术显示屏井保存。P3C具有很强的对潜艇进行声学分类识别的能力,对于已有存贮特征样本的潜艇识别率近100%。它所携带的反潜武器系统有深水炸弹、火箭、水雷、MK一46鱼雷、AGM—84“鱼叉”反舰导弹等。由此可见,至目前为止,P3C是世界最先进的反潜作战飞机。这80架P3C构成日本海军反潜作战主力,使得日本海军的反潜作战能力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海军。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日本海军的防空、反潜能力十分强大。可以说,除了美国海军,仅就驱逐舰的防空能力而言,日本海军无人能出其右,而且,它的反潜能力同样如此。但是,仔细分析,日本海军有一个十分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缺乏远程反舰能力。无论其舰艇,还是潜艇、战机,其反舰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160千米左右。而且,它缺乏携带重型战斗部的反舰导弹,以鱼叉导弹为例,该导弹战斗部仅227公斤,攻击驱逐舰威力尚不算小,但若攻击大、中型航母一类目标显然力不从心。它的国产反舰导弹同样如此。这在战时很有可能导致一击敌不沉而己为敌所击沉的后果。最严重的是,它的反舰导弹都是亚音速的,在具有现代先进防空能力的敌方舰队面前,它的突防能力十分令人怀疑。尤其是在对方战舰拥有高性能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由此可以断定,尽管日本“九.十”舰队及其武器系统科技含量、信息化程度极高,但从本质上看,它只是一支必须依赖陆基航空兵掩护和支援的近海防御力量,或者是配合美军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从属性力量。而它的岸基反潜机P3C在己方或友军空中力量没有掌握战区制空权时,同样不能有效发挥反潜作用。它唯一具有一定威胁性的就是潜艇力量。由于具有卓越的水下静音性能和较大的下潜深度,一旦中日之间发生海上冲突,有很大可能给中国海军造成一定损失的就是这支潜艇力量。可以想见,以美国海军航母舰队世界第一的海战战力,中国海军明级改这种技术相对老旧的潜艇尚能在其演习时突破其水下防线,进入鱼雷攻击航母的阵位,而以亲潮级或亲潮级改这样技术先进程度高得多的潜艇,又何尝没有可能对中国海上力量造成相当损伤呢?
和日本海上力量相比,中国海上力量存在以下弱点:
一.就舰艇本身而言,绝大部分信息化水准与日舰相比有较大差距。这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信息技术总体实力差距造成的。
二.中国水面舰艇的防空、反潜能力与日本相比仍具有相当差距。在防空方面,中国水面舰艇中具有较强区域防空能力的仅有两艘052C,其他舰艇至多只具有对空点防御能力,而且即便点防御能力目前与日本同类别的舰艇也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至目前为止,除052C以外的所有中国水面舰艇的中近距对空导弹仍然采取发射架倾斜发射方式,比如:江卫级、江卫级改采用筒式发射架倾斜发射,052B、现代级、现代级改采用悬臂式发射架倾斜发射。而日本“九.十”舰队除少数旗风、白根两型驱逐舰外,其他水面舰艇都已经采取发射模块垂直发射方式。由于采用发射架倾斜发射导弹方式的防空系统同时拦截不同方位来袭空中目标,是通过不停地转动发射架,逐次概略对准不同方位多个来袭目标方向发射导弹实现拦截目的,故有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可靠性相对较低、对付多目标能力较差的缺点。相形之下,采取发射模块垂直发射导弹是通过导弹发射升空后,以自身动力完成转向动作射向不同方位来袭目标,从而避免了发射架倾斜发射方式的缺陷,具有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因此能够快速连续地发射导弹拦截一定数量不同方位的来袭目标。另外,从区域防空驱逐舰的数量看,日本现有四艘金刚级正式服役,一艘金刚级改海试,一艘金刚级改在建;而中国仅有两艘052C,而且至今未发现其后续建造活动的明显迹象(若有则西方国家侦察卫星肯定会发现),很可能是因为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尚待解决。
在反潜方面,中国海上力量同样存在着较大缺陷,不仅没有象日本海军拥有的P3C那样先进的大型固定翼反潜巡逻机,而且水面舰艇反潜战力的现状同样令人不容乐观。首先,中国现有主力舰载反潜直升机是直9C型,最大飞行时速305千米左右,巡航时速260千米左右,作战半径 200千米左右,最大起飞重量 4100千克 ,最大载重量仅1900千克,因而无法携载足够的搜潜设备和攻潜鱼雷,与日本携载有更先进完善的搜潜、攻潜武备的舰载反潜直升机SH60J相比,显然差距不小。其次,中国水面舰艇自身装备的反潜、攻潜武备受限于国内电子技术的整体水准,也和日本水面舰艇装备的同类武备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防空、反潜历来是中国海上力量的两大软肋。而这是由整个国家长期以来相对落后的科技和电子工业水平以及西方长期对华技术封锁决定的。中国海上力量还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无论水面舰艇还是潜艇,平均舰龄相对较长,甚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舰艇仍有相当数量在役;反观日本,其在役最老的旗风级、白根级驱逐舰、春潮级常规动力潜艇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舰艇的技术代别差异。二是中国水面舰艇和潜艇虽然在数量上对日本占据优势,但从单舰(艇)吨位看,却比对方差了几个级别,这说明中国舰艇在持续远洋作战能力方面比之日本舰艇仍处于相当劣势地位。
但是,必须指出:中国海上力量和日本海上力量相比较,虽有上述重要不足之处,但在这同时也具有日本尚未具备或无法具备的重大优势(包括决定性的战略优势和某些重要的战术优势)。
首先,中国海上力量拥有核潜艇,包括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攻击性核潜艇,这确立了中国海上力量是一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性力量的地位。尤其是在094弹道导弹核潜艇和093攻击性核潜艇服役后,将使中国成为拥有可靠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三核强国,在不远的将来(5~10年内)还将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核强国。如果真正理解了俄罗斯与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匹配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屡试屡败意味着什么,就不难理解俄罗斯在核战略力量建设方面遇到了真正难以逾越的障碍。当094发射的巨浪二改洲际弹道导弹能够以优异的弹道机动性突破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而准确地打击全球所有战略目标、当094、093组合的水下战略打击舰队能够以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反潜力量难以发觉的方式机动到所需攻击阵位,全世界都顿时明了:又一个世界强国崛起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因此,可以说作为拥有094、093核潜艇的世界重要战略性力量,中国海上力量哪怕其常规力量在技术水准上比之日本有较大差距,也是仅为一支常规战术性力量的日本海上力量所无法比拟的。而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无论日本国内极右翼势力如何极度膨胀,它也根本不拥有从实力出发的对中国海上力量的首先开战权!日本朝野十分清楚,离开美国保护主动挑战中国海上力量的后果必然是远非二战结果所能相比的自我毁灭!日本敢于在东海击沉朝鲜间谍快艇,可是面对中国矗立在东海的石油钻井平台,无论它感到如何委屈,它敢对毫无自卫能力的平台放一枪吗?日本自卫队敢于在钓鱼岛附近海面驱赶拦截企图登陆的两岸三地鱼船,可是前两年当中国海空力量集积在离钓鱼岛仅二十海里的海面军演,苏27、歼8二多次超低空掠过钓鱼岛上空,日本小泉政府给海上自卫队发出的训令是:“养精蓄锐。”于是,强大的日本海上力量只能全数趴在军港里大气不敢出一声,任由中国军队在钓鱼岛“胡作非为”(石原慎太郎语)。日本极右翼不是多次叫嚣“两小时内消灭中国海上力量”吗?可以!但要先等中国半小时内毁灭整个日本后再这样做!!日本政府近年来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不管政府组成总体趋势如何右倾,但其防卫省(过去叫做“防卫厅”)大臣必须是知华派(也即亲华派),比如上届小泉政府的防卫厅长官额贺福志、本届安倍政府的防卫省大臣久间章生均为日本著名的知华派人物。毕竟,日本右翼心里十分清楚,在中日矛盾不断上升时期,“敢说”和“敢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这一决定性的战略优势,是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所根本无法具备的,也恰恰是日本的致命软肋。从技术上看,日本完全有能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研发出先进的核潜艇,但是,二战结束时及其后建立起来的国际政治秩序和军事格局,根本不容许有日本有任何染指核武装的可能性。尤其是美国,如果听任日本这个世界上唯一曾经向其本土发动大规模战争偷袭的、也是当今世界第二经济科技强国的国家实现核武装,那对美国的霸权乃至国家安全将是何等的噩梦!可以说,一旦日本实现核武装,那么它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必将远远大于冷战时期的前苏联。因此,如果日本胆敢走向核武装,即便中国不出手,美国也要先下手消灭日本。到那时,只要中国处置得当,完全可能和美国共同瓜分日本,比如,日本本土由美国占领,中国则兼并琉球群岛。其实日本右翼头面人物如安倍之流心里很清楚,尽管嘴上可以叫叫“要考虑核武装”,以向中美施压迫使两国更积极地压制、解除朝鲜核武装,但在实际行动上绝对不能这么做,否则即自取灭亡!由此可见,尽管存在着技术上的绝对可能,但政治上的强力禁锢,使得日本海上力量永远不可能象中国海上力量那样拥有决定性战略优势。
其次,中国海上力量在战术方面,同样也拥有某些极其重要的优势。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拥有远远超过日本海上力量的反舰导弹技术优势。
1.远、中、近不同射程精确制导反舰打击火力合理梯次配置的战技优势。前文已述,日本战舰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也就160千米左右,这在现代海战中只能算“近战”武器。以中国现代级驱逐舰携带的日灸式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看,其最大射程为240千米,主被动雷达复合制导,全射程无须中继制导。168级、167旅海级、054(包括即将完工的054A)、旅大级最新改等等主力战舰携带的C803末段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也在200~250千米之间。最令人感兴趣的是170级携带的反舰导弹,有人认为它是亚音速的C602,射程大约位280千米。根据是2006年珠海航展展出该型导弹的说明中介绍其射程为280千米,涡喷动力,气动外形类似美国战斧式远程反舰巡航导弹。笔者对此却不以为然。珠海航展上的产品用于外销,根据国际导弹控制技术制度有关规定,这类产品战斗部重量不得超过300千克,而射程限于300千米以内。不难想见,珠海航展上的C602导弹很有可能受限于这一规定修改缩小了射程甚至战斗部重量。而实际上我军使用的该型导弹原型射程很可能远远超出280千米。秘密就在于将涡喷动力换成大大节省油料的涡扇动力。
在推力、速度、飞行器推重比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涡扇动力可以比使用涡喷动力提高飞行器航程80%左右。这样看来,我军自用C602导弹射程当为500千米左右,从而和美军战斧式远程反舰巡航导弹射程基本相当。作出这种推测的依据有:一是既然有了“日灸”、C803超音速250千米左右的射程,再要亚音速280千米射程还有何意义?而如果是500千米左右的射程,就能使整个舰队构成拥有远、中、近不同射程反舰火力的合理梯次配置,其战术价值类似于舰队防空火力的远、中、近梯次配置,即不同射程的火力打击不同距离的敌方目标,以提高反应灵活性、针对性。二是C602看起来更象是红鸟2陆攻巡航导弹的反舰改型,而红鸟2射程有各种小道消息称在1600~2000千米之间,甚至是2000千米左右。以这个射程改型反舰导弹在进一步增大导弹战斗部重量和威力的情况下,使其射程达到500千米左右,在技术上完全不成问题。美国的战斧远程反舰导弹就是这样改进而来的。三是修改本国军队自用导弹射程以符合国际军售控制制度规定的方式出售产品,有先例可循。比如,俄罗斯就把本国军队自用的超出300千米射程的反舰导弹,修改为300千米以下射程出口中、印等国。象出口中国的“日灸”、“俱乐部”,出口印度的“阿布拉莫斯”等等,俄军自用型号射程都在400千米以上。
综上所述,中国海上力量反舰火力在射程上远(500千米左右)、中(200~250千米左右)、近(40~120千米左右)层次分明、梯次配置、灵活合理;反观日本海上力量只拥有160千米射程反舰导弹,反舰火力配置单一。这意味着战时来犯的日本“九.十”舰队在缺乏有效空中掩护和支援的情况下,尚未进入到能够攻击中国舰队的阵位,就早已遭受中国海上力量实施的N次饱和性打击。当然,在技术上看,日本也可以使其海上力量具备这一优势,但有两大因素限制它不能这么作。一是美国不容许。事实上日本也曾想向美国引进战斧式远程反舰导弹装备金刚级驱逐舰,但美国出于限制日本以控制它的利益考量,以违反国际军售制度为由,断然拒绝了日本的这一要求。由此可见美国对日本海上力量进化为一支难以控制的有效进攻力量戒心有多大。二是来自朝、韩两国的制约因素。
日本凭借自身技术研发射程超过300千米的先进远程反舰导弹也并非不可能,但是一旦它这样做,那么它也就失去要求限制朝、韩两国研发同类导弹的理由,尤其是正好给了朝鲜研发装备中远程弹道导弹的绝佳借口。试想,在朝鲜已经进行初步核试爆的情况下,若再给它一个正当借口量产装备中远程弹道导弹,甚至连锁反应地引发韩国也这么做,那么在日本周围环绕的除了已有的位居世界一至三强的核大国(包括因曾经和它发生大规模战争而对它深怀戒心的美国、俄罗斯,以及对它充满敌意并有与它着领土纷争的中国)之外,又会增加朝、韩两个对它充满敌意、和它存在领土纠纷并有能力对它发动核打击的国家。这对于领土面积狭小战略纵深极为有限的日本的国家安全和大和民族的生存是一个多么空前巨大的威胁!难以设想,到那时日本又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防体系才能有效免除这种威胁!总之,由于战败国历史包袱而促成的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强力政治压制,使得日本基本上没有可能拥有象中国海上力量拥有的那种远、中、近不同射程精确制导反舰打击火力合理梯次配置的战技优势。
2.具有日本海上力量反舰导弹目前所不具备的强大突防能力。中国海上力量拥有不同型号、不同射程的超音速反舰导弹。目前已知实际装备的主要有国产C803、引进俄罗斯的“日灸”、飞龙等等。有小道消息称,还有一种国产鹰击12全程超音速、超远程反舰导弹,以冲压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系统,最大有效射程在500千米左右。几年前,《兵器知识》曾经证实它已经研发成功,但没有透露其具体性能数据。直到今天,这种导弹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可见其保密程度之高。这里有一个现象引起笔者深思:既然鹰击12已经研发成功几年,为何从中国目前已经服役的新型水面舰艇上不见其踪影?而且,中国近几年研发成功的常规潜艇宋级改经官方证实配备的潜射反舰导弹是C801,考虑到技术上兼容性,可能最多也就是C803。由此再从技术承接性推想,最新型常规潜艇元级大概配备的也是C803。而一种重要武器在研发成功后几年仍未实际装备使用,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这种导弹配备在一种尚未露面的舰艇上。显然,水面舰艇不可能不露面,常规动力潜艇即使最新型的元级都早已公开露面。而中国海军至今未公开露面的就只有093、094核潜艇。而且,中国自091核潜艇以后,一直强调重要大型装备必须与其配套武器系统同时设计、同时研制、同时定型生产、同时装备。笔者记得《参考消息》于2004年11月报道,美国政府声称其侦察卫星发现在葫芦岛船厂码头有一艘094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已建成下水。由此推想,作为新型核攻击潜艇的093应该稍早于094建成下水——这正好与鹰击12反舰导弹研发成功差不多时间。可见,鹰击12有可能就是一种新型核潜艇专用的超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从另一方面看,作为杀手锏的鹰击12反舰导弹配备于同样是杀手锏的093、094也算是门当户对吧。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研发成功鹰击12超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几年后,还持续从俄罗斯引进配备“日灸”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现代级大型驱逐舰。
从上述情况看,中国海上力量的反舰导弹具有极为强大的突防能力。以现代级携带的“日灸”超音速反舰导弹为例,其巡航速度达2.4马赫,末段突防速度更高达2.9马赫以上。而且采用全程超低空掠面飞行弹道,以利用地球曲面为掩护,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如果被攻击方没有高性能预警机提供C4ISR支持,仅依靠水面舰队防空系统(包括宙斯盾系统)最多只能在距离舰队40~50千米处发现来袭的该导弹。而此时该导弹已进入末段突防攻击阶段,以1000米/秒以上的速度持续采用大过载机动弹道射向敌舰。对于被攻击方拦截系统而言,要实现对该导弹的成功拦截,就必需同时有效克服两个难题;一是在40~50秒以内,完成发现、锁定跟踪来袭导弹并发射拦截导弹,同时留出足够时间以保证拦截导弹击中目标。
二是面对来袭导弹因持续大过载机动而快速变更弹道,必须持续锁定跟踪目标,以保证拦截导弹始终瞄准不断变更来袭方位的目标飞行。以宙斯盾系统为例,可以对来袭目标实施拦截的武器有四种:标准远程区域防空导弹、海麻雀(ESSM)中近距防空导弹、海拉姆超近距防空导弹、方阵(也即“密集阵”)快炮。实战中,宙斯盾系统从发现来袭“日灸”到锁定跟踪该目标需要6秒左右,若以标准防空导弹实施拦截,在火控雷达锁定跟踪目标后,到导弹开始发射又需要6秒左右;在导弹发射离开发射箱后,上升一定高度并转向朝着来袭“日灸”方向逐渐加速到能够实施大过载拦截动作的能量速度值,还需要20秒左右。这时“日灸”导弹已经飞至离宙斯盾战舰仅几千千米的距离,从而进入标准导弹这种远程防空导弹无法实施拦截的超近距(也即小于标准导弹最小射距的距离)。
海麻雀改进型(ESSM)导弹具有一定的近距拦截超音速末段机动反舰导弹能力。但是,由于它采用指令+惯性+半主动雷达末段制导体制,高度依赖于舰载火控系统的导引和控制,因此在面对数十枚超音速末段机动反舰导弹的饱和性攻击时,效果同样令人怀疑。海拉姆超近距防空导弹对于“日灸”一类的反舰导弹的末段超音速机动突防具有相当威胁。特别是在整个舰队整体装备此种防空武器系统的情况下(每舰前后两座11联装发射架),即使对于“日灸”一类导弹的饱和性末段突防攻击也颇具威胁。这是由于它能够向同一方向快速连续发射所有待射导弹,反应速度极快,并且是“射后不管”,故对舰载火控系统的依赖相对较小。但是,它也不是绝对可靠。
原因有二:一是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只有2马赫,因此,面对数十甚至上百枚末段连续实施大过载机动突防的3马赫左右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2马赫的飞行速度难以保证它百分之百地有效拦截大部分目标;二是由于海拉姆的最大有效射程只有约8千米,这个距离对于飞行速度为3马赫左右的反舰导弹而言,只是7秒左右的飞行距离,再除去海拉姆对来袭目标的2秒反应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海拉姆不能在5~6秒内有效摧毁全部目标,就极有可能导致其载舰遭受致命打击。至于方阵快炮,那就更不用说——看看美国及其盟国(包括日本)纷纷用海拉姆换下方阵快炮就可知道,方阵快炮对于“日灸”一类反舰导弹的末段突防基本上不起作用。由此可见,即使技术最先进的宙斯盾系统也难以拦截处于末段攻击状态的“日灸”一类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饱和性攻击。
另外,由于采取主被动复合制导体制,再加上其他先进有力的抗干扰措施,也使得战时敌方针对“日灸”一类反舰导弹实施的各种主被动电子干扰难以奏效。
反观日本海上力量,无论它的鱼叉,还是日本国产反舰导弹,均为亚音速反舰导弹。对这一类飞行速度的反舰导弹,以当前较为先进的拦截技术和手段,都不难在舰载火控系统能够对之探测到的40千米左右的距离上进行比较有效的拦截。
3.具有日本海上力量反舰导弹所不具备的不同威力、不同摧毁机理的先进反舰导弹战斗部。从目前已经公开的资料看,以威力大小区分,中国海上力量主力反舰导弹常规战斗部分为以下三个级别:100~200千克,如C801、C802等均为165千克;200~300千克,如C803、俄式“俱乐部”等为250千克;300千克以上,如俄式“日灸”等为300千克。网上曾有小道消息称:鹰击12战斗部达450千克。依次形成轻、中、重三个档次。而日本主力反舰导弹鱼叉以及作为鱼叉仿制品的其国产反舰导弹战斗部重量均为227千克。可见,日本反舰导弹战斗部威力大致介于中国反舰导弹轻型与中型战斗部之间,而与中国重型反舰导弹战斗部威力相差甚远。这在战时很可能导致这样一种情形——即使撇开射程和突防能力因素考虑,日本舰队发射的反舰导弹必须有两枚直接命中中国重型驱逐舰才能将其击沉,而与此同时中国舰队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如“日灸”或鹰击12)只要有一枚直接命中日本重型驱逐舰(如金刚级)就能将其击沉。这种战技优势在实战中的某些关键时刻往往发挥一弹定乾坤的巨大作用。
除了在反舰导弹这种现代海战主战火器战斗部威力上超过日本海上力量,在战斗部的摧毁机理上,中国海上力量的反舰导弹同样也呈现出日本所不具有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比如,中国已经研发成功电磁脉冲炸弹(包括核和常规两种)。这种炸弹专用于摧毁敌方的电子设备。它的摧毁机理是通过爆炸释放出伽马射线冲击大气层中的氧和氮,产生高伏特的电磁脉冲能量在空中扩散,从而通过电子设备裸露在外的配件(如雷达天线等),进入电子设备将之烧毁或瘫痪。相信中国军工已经成功地将常规电磁脉冲炸弹技术运用到合适的反舰导弹战斗部。这对于日本海上力量实在是一种噩梦。如前文所述,日本战舰信息化程度极高,而越是信息化程度高,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就越高;同时,武器平台信息化程度越高,所携载的武器装备在发挥作用时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就越大。可见,在一场中日海空冲突中,掌握制空权后的中国海空力量可以首先利用其反舰导弹的相对远射程和高突防性能,运用携带电磁脉冲战斗部的反舰导弹,首先摧毁整个日本“九.十”舰队的电子设备,就能令其变成漂浮在海上的一具具毫无自卫能力的棺材,紧接着再以战机和潜艇以导弹甚至精确制导炸弹以及鱼雷,从容不迫地将其一艘艘送入海底,一洗甲午战争黄海大战的百年耻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目前已经掌握了纳米炸药技术,这得以使单位炸药爆炸能量获得革命性提高,对于提高中国海空力量的打击能力,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在此,限于篇幅,仅就纳米炸药技术对于提高中国海空力量的反舰导弹和鱼雷的突防能力以及对目标的摧毁力,作一简略分析。
(1)纳米炸药技术将大大提高中国反舰导弹和鱼雷穿甲爆炸战斗部对目标的摧毁力,并从减少必须成功突防数量这个层面提高其突防效能。毫无疑问,运用纳米炸药技术可以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下,成倍提高中国现有制导兵器战斗部的摧毁力,从而使原来需要数枚导弹或鱼雷才能摧毁的目标现在只需一枚就能对之实现摧毁。这在实战中具有重要战术价值:面对当今包括宙斯盾技术在内的各种战舰主动和被动防护技术不断精进普及情势,尽可能地通过提高单枚导弹或鱼雷的摧毁力,以降低摧毁目标所需成功突防导弹或鱼雷的最低数量,也是提高现有中国海空力量有效性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2006年网上曾流传一则图片消息——美国一艘洛杉机级改进型核潜艇因高速水下航行而一头撞上暗礁,但这并没有对该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事后它依靠自身动力安全回到母港。当笔者看到这艘潜艇在船坞中等待维修的照片,不免感到触目惊心:该艇遭到撞击而毁损的部位恰好在艇艏,说明这艘水下排水量达8~9千吨的潜艇是在高速航行中正对面撞上暗礁的,按常理以如此庞然大物高速行进而产生的巨大撞击力,应该足以让这艘正在深潜航行的潜艇遭受灭顶之灾!然而它既没有沉没,也没有因此而被引爆位于艇艏武器舱内的鱼雷和导弹,可见其安全冗余度设计之大!由此笔者联想到如果这是战时,该艇即使在被敌方潜艇先行以一枚传统常规炸药战斗部鱼雷直接命中,也完全可能保全下来并随即以艇肿部垂发武器舱内的反潜导弹将对方潜艇击沉!当然,如果是被敌方一枚纳米技术炸药战斗部鱼雷直接命中,那就另当别论了。
(2)纳米炸药技术将大大提高反舰导弹常规电磁脉冲战斗部的威力。不可否认,以现有传统常规炸药制造的电磁脉冲反舰导弹战斗部,受限于该类炸药爆炸能量相对较小而作用范围和摧毁力非常有限,这大大限制了它的实战效能。但是,若以纳米技术炸药制作该类反舰导弹的战斗部,那情况将完全改观。其破坏作用范围和摧毁力甚至有可能接近于微型核电磁脉冲弹!而且,由于它是非核的,可以在常规战争和冲突中广泛使用,而不存在违反现行各项国际公约和战争道德准则的问题。这对于以宙斯盾技术为代表的海上力量防护体系,意味着根本性的巨大威胁,甚至从根本上影响现代信息化战争式样!
中国海上力量对日本海上力量拥有的反舰导弹技术优势在战术态势上的价值就在于:再先进强大的作战平台,其作战能力最终也要通过其发射的武器来实现。日本海上力量在反舰导弹技术上的相对弱势,极大地限制了战时其舰队信息化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总体性能位居世界先进水平的093型攻击型核潜艇使中国海上力量拥有对日本占压倒性优势的水下攻击力量。攻击型核潜艇是指携带核和非核武器执行战略或战术性作战任务的核动力潜艇。这类核潜艇具有双重性质:当它为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执行战斗值班任务护航、或自身携带战略核巡航导弹执行战斗值班任务时,它就是战略力量有机组成部分;当它携带常规武器(包括常规弹头攻陆巡航导弹)执行战术作战任务(反潜、反舰、攻陆)时,它就成为战术力量。攻击性型核潜艇作为战略力量的价值,前文已述。本节仅探讨其在中国海上力量中所具有的战术价值。
经过近半个世纪持续不懈的努力后,当今中国已经在核潜艇技术方面位居世界先进水平。虽然还称不上第一,但毫无疑问,中国核潜艇在总体性能上绝不输于俄、英、法等发达国家核潜艇。而且,中国核潜艇还具有某些自身特有的优势。迄今为止,从海外媒体和国内网络上传出各种来源的非正式消息看,中国最新一代093级核潜艇至少有以下两个技术亮点:1.世界上首次采用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动力系统。这种核反应堆目前在世界上属于技术最先进的核潜艇动力系统,也是目前中国独家采用、独占鳌头。比之于压水式核反应堆、金属液冷核反应堆,它具有体积小、热效率高、输出功率大、可靠性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它的研发成功并在中国最新一代核潜艇上成功运用,属于潜艇核动力技术的革命性进展。由于采用这一属于世界领先技术的核动力系统,093级核潜艇得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水下航速最快的核潜艇。2.世界上首次在设计思想上体现以饱和性远程超音速导弹攻击为反舰突防手段的反潜、反舰、攻陆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如前文所述,093级核潜艇携带有鹰击12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各种来源非正式消息都认为,这种核潜艇专用反舰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故此093级核潜艇在不改变艇身姿态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全向攻击目标。因此,这种发射方式具有反应速度快、发射间隔时间短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对目标进行饱和性导弹攻击。
与093级相对照,美国最先进的海狼核攻击潜艇在设计思想上主要强调反潜,即在远洋深海猎杀前苏联战略导弹核潜艇以及阿库拉级、奥斯卡级等核攻击潜艇,故它特别强调大潜深、水下静音、航速以及远距离水声探测、远距离多目标攻潜手段等,而不具有饱和性远程超音速导弹攻击反舰突防能力。但是,由于093级核潜艇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新一代核动力装置,不仅因推力大大提高而在水下航速上一举超过海狼级核潜艇,而且还因为这种核动力装置体积上大大小于海狼级的压水式核反应堆,可以节约更多艇内空间采取更充分的减震降噪措施,故在水下静音性能上虽然可能还比不上海狼级,但相差距离至少不会大于英、法、俄新一代核潜艇与之相差;与美国最新建造的弗吉利亚级核攻击潜艇相比,由于该级核潜艇的设计思想与美国近年来提出的“由海向陆”战略相适应,更偏重于强调大力提高在浅近海域的陆攻、反潜能力以及低成本量产,而在深海反潜性能上(水下航速、静音性能)反而比海狼级有所降低。与这两型代表美国最先进核攻击潜艇战技水平的核潜艇相比,093级差距最大的方面可能就是远距离水声探测和远距离多目标攻潜能力上的不足。
这是从中国的电子声纳技术水平在总体上与美国还有不小差距作出的判断。不过,由于中国近年来自身技术进步和从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两个方面的差距应该不会是致命性的。至于在反舰方面,由于美国主要依靠其强大航母舰队的舰载机在战时实施对敌方水面舰队的饱和性导弹攻击,所以其潜艇历来是作为“最好的反潜武器”使用,只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增加了对其攻陆要求。可见,在总体性能上,093级核潜艇在远洋深海反潜性能上与美国海狼级还有相差不大的距离,可能略超弗吉利亚级;而在反舰性能上绝对超出这两型美国最先进核潜艇;在攻陆能力上,则比这两型美国潜艇都有相当距离,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积极防御战略决定了093级核攻击潜艇不需要过强的对陆攻击能力。再看目前代表俄罗斯核攻击潜艇最高战技水平的阿库拉级、奥斯卡级,前者主要用于反潜。
后者则是反舰型,这是一型同样体现以饱和性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攻击为反舰突防手段设计思想的核攻击潜艇,其反舰火力主要由艇肿部24具垂直发射装置携带的射程为550千米的SS—N—19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提供。但是,该发射方式并非完全垂直发射,而是发射管向艇艏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当该艇发现目标时,依然要将艇艏大致转向目标方向,因此与呈90度完全垂直发射方式相比,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而且由于SS—N—19导弹战斗部重量为700千克,且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动力,其体积在世界各国反舰导弹中实属独一无二的巨无霸,“迫使”其携载平台奥斯卡核攻击潜艇也成为世界各国核攻击潜艇中的巨无霸——其水下排水量达到该类核潜艇中创记录的一万多吨,这已经赶上中、英、法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由此可以推想,该型核攻击潜艇的水下静音性肯定较差,比之水下排水量小很多的093级当有相当距离,虽然其饱和性反舰导弹攻击突防能力与093级不相上下,但战时生存力肯定小于093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