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歼10解密以来。论坛上一片叫好之声,新浪军迷们无不欢欣鼓舞。但是绝大部分人关注的都是歼10的飞行性能如何?机载航电与老美相比还有多少差距等等?很少有人关注歼10的定型对我国国防基础工业的巨大贡献。为此,小可不才,单从基础工业的角度(包括材料设计与生产,机械加工成型,生产与组装,系统整合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歼10工程对我国的巨大贡献。同时也顺便反击一下以DD为首的哈印一族(我对他们实在是受不了了!),让“它”们知道一下什么叫默默奉献,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厚积薄发。
同时,我的水平有限,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先对比一下我们和阿三的设计规划能力。阿三的雄心壮志那是不得了不得了的,眼睛从来都长在脑门上,觉得米格21老了,不行了,咱换了国产的吧!于是发个研制通知给国内的部门,各部门一看这肥差打建国也没有过呀!谁不想要?于是挨个显摆,这个说我能设计出世界最好的发动机,那个说我能设计出世界上最好的雷达。军方一听这个高兴呀,于是最好的发动机,就好的雷达,加加就出了新飞机的性能。而且这个喜呀,啥也没出来就开始全世界嚷嚷。实际一干起来就蒙了,象设计飞机这样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阿三以前别说干,估计看都没看过。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设计出来,决不等于能生产出来。(我只说基础工业,暂且就当他们神牛附身前能设计出来吧)结果片面追求高性能的结果就是技术问题层出不穷,解决不了决改设计然后又发现新问题,再改还有问题;达到一个技术指标发现其他的指标全完了。如此这般,十几年下来搞出几架半成品,上面的东东也没几个是自己的了!!联螺丝也不是自己的,绝对不是!!因为那才是难的!!
我提醒一下,设计能力决不等于生产能力。航空史无数例子告诉我们,很多设计图上的雄心壮志因为生产的问题成了水中花!
我们的决策者是很明白的!!歼10当初提出的设计规划就是满足2000年左右的战斗要求。也是一开始就决定要引进国外技术的,因为我们自己的差距太大了!歼10在2003年的投产也证明我们是有能力达到当初的规划的,真正造成歼10晚投产的原因是安全环境的变化和我们自己的进步使我们不断的提高要求。下面说说我们的进步。
我记得DD说我们仿制斯贝发动机用了20年,神牛用了3你年!我呸!组装的话我们用几个月就学会了。复杂的是零部件的制造,发动机的原理拆开一看就全明白了。关键在于细节。每个零件是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不同的零件之间是怎么连接的,什么配合?为什么这么选?这些不起眼的问题才决定了你能不能把设计人员的图纸变成实物!而八十年代我们的加工能力才有国外50年代末的水平,怎么办?学印度全用老外的?不!决策者们决定利用这个计划全面提升我国的(注意是我国的)工业水平。于是对所有的子系统进行了一遍排查,什么是我们已经可以造的,什么是不能但是在规定时间里有把握完成的,什么是没有把握但是可能完成的,什么是必须拿外国人的。我们心里都有了底,于是全国各企业,院所,学校都被安排了相应的任务,集中突破。于是,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我们买了大量的数控加工设备,提高了加工精度,顺便仿了一下,自己能生产了。在材料方面,把买来的国外飞机拆了,每一种我们没掌握的材料的性能参数采集了,发到大学研究所研制!为了研制一个连接螺钉,有的单位得采用几十种材料,每种再试几十上百的工艺才能定型。为了能焊接这些新型材料有的大学光买设备就花了上百万美元,还是绕了几个圈买的,因为人家知道你基础加工能力起来了的可怕!为了整体成型技术,有的研究所的模具做的一个就差几个毫米。于是,这些年来我们的材料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了自己的材料设计系统,理论计算模型,再不用费时费力花那么大的投入了!就这样,凭着巨大的投入和人们的艰苦劳动,我们不光在航空领域,不光在武器领域,在整个工业建设中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电子方面有个器件需要,电子产业需要更精密的机械加工的设备和材料,于是逼着机械加工和材料方面进步。反过来,新的器件的出现是机械设计人员可以设计出更精密的机械加工的设备再促进电子产业和材料方面的发展。于是有了更大的进步。
我想这才是歼10真正带给我们的,在航空工业上从根子上的进步。当然歼10只是当时一群重点工程中的一个,这些重点工程从不同的方面极大的推动了我们国防工业的进步,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确实缩小很多,在理念上更是已经追平了。现在我们的设计者有了更足的底气来设计先进的武器,因为可以相信,我们能制造出来。
把我们和阿三做个形象比喻,我们和阿三都发现欧美跑远了,都想追。但阿三只是伸出手去抓,脚底下一点没动,于是身体越来越斜,最终只会摔个鼻青脸肿。我们呢不仅伸出手还迈腿,也许步子没有欧美大,但是只要我们步频快,我们总有一天会追上,何况我们的步子也是越来越大呢!
最后,让我们所有人为所有为我国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