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超级杂交稻:种三亩产四亩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9-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社成都8月20日电(记者 杨三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日在成都表示,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大有可为。

在此间召开的“西南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郫县试点现场会暨专题学术交流座谈会”上,袁隆平说,“种三产四”就是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3亩地产出现有4亩地的粮食,节余的1/4也就是等于增加1/4的粮食耕地。

针对我国人增地减的严峻形势和超级杂交稻取得的重大进展,袁隆平于2006年提出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设想和建议,希望通过这一工程的实施,大幅提高水稻的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袁隆平当时建议,用5年时间,到2010年,全国推广“种三产四”丰产工程6000万亩,产出现有8000万亩的粮食,等于增加了2000万亩粮食耕地,可多养活3000多万人。

8月19日,袁隆平一行参观了位于郫县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核心区,以及郫县唐昌镇战旗村的300亩“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示范片。

以上示范田运用水稻优化定抛、三角形强化栽培等技术,充分发挥了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潜力。通过理论测产,今年这些水稻平均产量为681.6公斤/亩,最高产量可达800.2公斤/亩,可以达到“种三产四”的预定目标。

“郫县具有典型的西南稻区生态,目前的试点示范表现很好。因此,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大有可为。我们应该有一点雄心壮志,首先在成都平原,其次在四川,然后在西南地区,将规模扩大。”袁隆平说。

郫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属都江堰灌区。2006年8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在郫县犀浦镇石亭村正式成立。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