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28日电(记者蔡玉高、周润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28日向记者介绍,继今年发生两次月全食之后,从2011年开始我国将进入新一轮月全食的高发期。
据了解,2011年至2022年这12年间,我国将发生9次月全食,其中,2011年、2018年和2022年这3个年份中,每年都将上演两次月全食天象。
月食分为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3种。地球阴影的中间部分称为本影,本影周围是半影。月亮进入地球半影发生半影月食,月亮一部分进入地球本影发生月偏食,月亮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则发生月全食。王思潮表示,在这三种月食中,当属月全食最为好看,此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并不是从空中消失,而是呈现难得一见的古铜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月亮”。
王思潮介绍,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月食天象几乎年年发生,但月全食却不是每年都有的。而具体到某个特定的区域、特定的国家来看,能够看到月全食天象的几率就更小。
王思潮表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天宇对我国还是比较眷顾的,在2001年至2007年这7年的时间里,就为我国公众奉上了5次月全食的天象。特别是在2007年,继3月4日欣赏完月全食后,8月28日我国公众又迎来了一次月全食。
“一年之内能看到两次月全食,这种机会并不是很多。”王思潮介绍,今后50年中,只有7个年份我国公众能遇到这样的机会。而这7个年份的分布又相对集中,2011年至2022年将有3个这样的年份,而另外4个年份则集中在2032年至2044年之间。
王思潮表示,月全食不但是可以观赏的美妙天象,同时也是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激发其对天文兴趣的好机会。而从天文研究的角度来看,观测月全食则是非常有价值的。月全食时,天文学家根据月球的亮度和颜色,可以判断大气上层的成分;测定月面温度变化,可帮助了解月球表面层的构造。此外,还可从月食的过程,仔细研究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