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 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很高兴来到水清木秀、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武汉,参加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我代表科学技术部,对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大会承办方湖北省委省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籍此机会,我就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有关问题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节能减排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刻指出:“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调控的重点。今年上半年,温家宝总理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下更大的决心、用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做好。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2006年度并没有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成国务院节能减排各项工作部署,加大节能减排的科技工作力度,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根本上讲,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缓解人口资源矛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事关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二、当前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国际社会对此也广泛关注。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有害排放严重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造成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的被动局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年初国务院确定了节能减排重点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效果是积极的。2007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8%,巩固了去年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的良好势头,表明中央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发挥作用。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今年上半年我国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仍然增长过快,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具体表现在:一是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长依然过快,重工业等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明显,钢铁、建材等六大行业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二是环境污染正在成为影响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一些地方过度开发、不计代价发展造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突发事件不断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三是节能减排基础工作薄弱,重点工程建设滞后,计量、统计、监测手段落后,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相对缓慢。四是认识、政策、措施不到位,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建立,一些部门、地方的同志依然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激励政策不完善,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管也不到位。
这些状况如在短期内得不到扭转,中央和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就得不到真正的落实,节能减排的任务就成为一种口号,“十一五”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就难以实现。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三、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从1980-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8%的增长,万元GDP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吨标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06吨标准煤,年均节能率4%。这些成就的取得,既得益于国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陆续制定、颁布矿产资源法、水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节能减排法律体系;也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针对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统筹协调、整体部署,加大科技投入,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从历史上看,这些问题从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就已初见端倪,经过两个多世纪的积累形成了今天积重难返的局面。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节能减排模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大力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出现了四个新趋势: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比如丹麦就通过大力发展风电,不仅调整了能源结构、确保了国家能源安全,而且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二是持续投资化石能源的减排技术装备,如日本就大力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装备,目前日本的煤电SO2排放水平不仅达到世界最低,而且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三是抓住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抓住信息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低碳经济,不仅增强了国家综合实力、占领了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而且调整了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四是向发展国家转移重化工工业,将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和压力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目前,我国已承接大量发达国家的重化工业,成为全球重化工产品的制造大国。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仅每年新增加就业人员就达800多万人,由于产业水平低,工业发展处于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的发展阶段,加上就业压力大,因此接受发达国家转移的重化工业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根据国情需要所采取的必要措施。但新时期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攻关力度,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既解决我们自身发展的问题,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尽到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
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面临我国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广大科技工作者应以攻克节能减排科技难关为己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抓住我国科技发展处于重要跃升期的历史机遇,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性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加快提升节能减排的科技整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科技以人为本,真正做到科技发展为了人、依靠人、服务人,使节能减排科技成果惠及亿万群众;坚持统筹规划、全面部署,紧扣重点行业和区域发展节能减排的科技需求,攻克一批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难题,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科技基础,为实现国家中长期节能减排目标储备技术能力。
根据国家能源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和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要求,科技部制定了“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达100亿元的科研经费,调动全社会约500多亿元的投入,实施“三大科技节能减排工程”。这项工程,将规模推广一批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重点示范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攻克一批重点行业、重要区域急需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这些部署和安排,将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今后一个时期,科技部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第一,积极实施国家节能减排科技专项。开展重点行业与重要区域节能减排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科技专项、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的科技专项,突破当前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瓶颈,从根本上扭转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企业,促进环保产业的跨越发展。
第二,努力攻克可再生能源与非化石能源技术难关。攻克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实现先进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从根本上跳出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确保可持续的国家能源安全。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技术。2006年,我国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约为9亿吨标准煤,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25%,农村节能减排形式也非常严峻。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约有农业废弃物40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26亿吨,农作物秸秆7亿吨,这既是个很大的污染源,又是个很大的生物质资源。我们必须迅速突破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沼气等农村新能源,推广农田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农业污染排放与村庄面源污染,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攻克、推广、普及城市节能减排技术。21世纪是我国城市化的世纪。到2020年,我国城市人口将超过9亿,城市的能源需求、各类排放都非常巨大,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尽快掌握城市建筑与建材、城市废弃物综合治理、垃圾发电、公共交通、汽车尾气等重点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建立城市节能减排监测系统,全面推进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第五,抢占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制高点。信息、生物、纳米等前沿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技术内核,是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长远价值所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引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基础。必须紧紧抓住我国科技进入重大跃升期的历史性机遇,在信息、纳米材料、分子生物、重大疫病、先进制造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科技突破,开辟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兴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现代服务产业群,为实现国家长远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强有力的科技基础与产业基础。
第六,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控制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科技合作,实施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积极参与资源节约、污染物排放等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推动《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联合实施协定》(ITER)、美国“未来发电”计划、“氢能经济国际合作伙伴计划(IPHE)”、“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等多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共同构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的合作平台。
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加大节能减排科技投入,会同部门、行业和地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体系;会同中国科协,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升公众在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染排放方面的科学素养;加强节能减排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让国际社会深入地了解我国在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与成效,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节能减排是一项惠及全民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共同参与的事业。最近,科技部围绕“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每天做起,从周边做起”这一主题,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全民节能减排技巧汇编》等科普材料,发布反映社会公众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36项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推广国内外生活节能减排500个小窍门和实用方法,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发掘公民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积极性,推广应用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农村乡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转变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倡崇尚节约、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步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