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培育成功富含高活性植酸酶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9-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讯(记者 瞿剑)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最新消息称,由中国工程院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ZL97121731.9),“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研究取得巨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富含高活性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据了解,植酸酶是使用最广泛的优质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中磷及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的利用率,减少其粪便中磷的排泄量,提高动物生产性能。资料显示,一方面,为满足动物生长对磷的需求而在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其生产过程能耗高、污染重;另一方面,饲料中未被动物利用的植酸磷形成高磷粪便,造成环境污染。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就制定了养殖业强制使用植酸酶的政策,以减少甚至消除饲料中添加磷酸氢钙;与此相应,国内外相继开发了第一代植酸酶产品。我国使用第一代植酸酶现已取得显著效益:养殖业每年少用磷酸氢钙80—120万吨,养殖业向环境排泄磷减少30%以上,氮减少10%以上。

据悉,此项研究之所以选择以玉米为载体生产第二代植酸酶产品,主要考虑到玉米是重要的,也是最佳的饲料加工原料。我国玉米总需求量的近80%用于饲料加工,在家禽和家畜饲料中用量都在50%以上。

由李振声、戴景瑞、方荣祥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研究详实的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学等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以玉米为载体生产的第二代植酸酶产品具备替代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植酸酶的功效,其技术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