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忠平王世均豐波
年初,某團一架飛機進氣道內壁兩顆鉚釘松動,需要更換。由於鉚釘所處位置特殊,機務人員費了近2個小時才將鉚釘取出來。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幾天後,該團另一架飛機更換相同的鉚釘,該機機械師王傳友采用自創的「鉆孔套取法」,只用了短短的15分鐘。
王傳友的「絕活」為什麽沒有用於其它飛機?師領導分析後發現:機務人員在實際的飛機維護保障中,往往有自己的一手「看家本領」。但是機務人員之間交流少,導致一些有一技之長的技術骨幹因缺乏交流的平臺而將個人「絕活」一直保留到了退伍。
為此,師領導決定在飛機維護現場擺課堂,為機務人員提供交流「絕活」的平臺。讓技術骨幹輪流上飛機授課和定期組織機務人員開展故障分析會,使個人的「獨家絕活」變成眾人的「共享資源」,實現了機務人員裝備保障能力的整體提高。
前不久,某型殲擊機改裝後進行訓練發生故障。對該型飛機有著多年維護經驗的機務人員,一時難以判明故障原因。經過3天的查找,終於找到了「罪魁禍首」:剎車功率過大。此事讓官兵深刻認識到:經驗固然重要,但終究代替不了科學。飛機在「改裝」,思想也要跟著「換裝」。
於是,該師裝備部變「概略保障」為「精確保障」,組織技術力量研發了機務信息管理系統軟件、多型飛機檢查和分析網絡信息服務系統等。同時,他們把以往飛機出現的各種故障資料與數據參數,進行分類整理,建立了飛機故障綜合診斷分析系統,通過師局域網實現了信息共享和快速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