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在中国地图上无法找到的小岛,但历史上西方列强曾7次从这一海域入侵京津。就在这个渤海深处的海岛上,驻守着济空雷达某旅九站官兵,他们中有80%是“80后”,70%来自城镇、经济发达地区和农村富裕家庭,50%拥有大中专以上学历,在这个艰苦、闭塞、寂寞的海岛雷达站,新一代军人能呆得住、干得好吗?
日前,笔者一行辗转乘船登上了小岛。
我们要呆得住,更要干得好!
小岛地处深海,岛上有一个只有200多户人家的渔村。笔者在岛上转转就发现,除了连队的文体活动场所外,村子里没有任何可供官兵休闲娱乐的去处。
上等兵沈帅中等身材,毕业于河北一家职业教育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父亲在县城开一家大型商场,家有高档私家车和豪华住宅,在家时喜欢蹦迪、泡吧的小沈,上岛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在岛上转了两圈,也没有找到可供消遣休闲的地方。
在家习惯于享受和休闲的小沈苦闷极了,一到休息时就一个人站在礁石上喊海,或蹲在山头上数渔船。
指导员温耀东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找小沈谈心,引导他融入连队生活,及时化解寂寞情绪。如今,沈帅进岛已是第二个年头,不仅能够呆得住,而且干得好,他的综合训练成绩一直在同年兵中排第一,去年年底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像沈帅这样家庭富裕、思想前卫的官兵九站还有很多,这些在家时讲享受、好休闲、爱玩乐的战士,在岛上连队氛围的熏陶下,懂得了责任和使命。
岛上风硬、雾大、潮湿,连队有三分之一官兵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因为战略位置重要,九站每年有100多次一等警报拉响。无论是狂风肆虐,还是暴雨如注,只要警报响起,通往阵地的山路上就会跃动着官兵的身影。
小岛上总耕地面积不到6亩,加上气候异常、缺少淡水,种植蔬菜困难,岛上渔民和官兵的副食品和蔬菜基本都靠岛外补给。去年夏天,一场大雾阻断了航运,眼看着坚守岗位的战士们十几天没见到一点荤腥,司务长心情沉重地把一头才80多斤的半大猪杀了。红烧肉摆上桌了,没人去吃。最后,连队干部下了“必吃令”,战士们才伸出筷子。
一次,受大风影响船舶无法出海进岛,官兵连续16天失去补给,炊事班找不到一根菜叶,连队菜地里只剩下还没有长大的土豆,战士们心疼地刨出泛青的小土豆以解燃眉之急,官兵吃土豆吃得嘴唇发青发麻,也没让雷达停转一秒钟。
笔者走进连队荣誉室,看到各种各样的奖杯、奖牌、奖状摆了一屋子。指导员告诉笔者,新一代官兵争第一、扛红旗的愿望特别强,每年年底,他们都盼望着早日从上级机关领回奖牌。官兵们吃苦吃出高境界,因而视荣誉重于生命。
我们永远睁着眼,因为我们守卫着京津门户的上空!
小岛的夜晚十分宁静,习惯早睡早起的渔民还不到9点钟就已闭户关灯。无垠海天间,只有雷达阵地上硕大的防风罩还透着橘红色的光亮,隐约传来油机的发电声。此时,山睡了,海睡了,但九站官兵仍警惕地注视着京津门户的上空。
岛上的潮气、雾气和海风中都含盐分,很容易腐蚀装备部件,是雷达兵器的一大天敌。在这个雷达站,官兵给装备主要部件除潮有一件“特别武器”——吹头发用的电吹风机。那年夏天,士官魏学龙看到来队的嫂子们,刚洗的长发几分钟就吹干了,顿开茅塞。这个生于1981年的战士喜欢动脑子,是连队唯一的士官技师,履行着干部技师职责。他托人从岛外捎来一个“电吹风”,率先用了起来。这一创举,官兵纷纷效仿。
如此细心呵护,兵器的“青春”怎能不“常驻”。目前,九站装备的某型兵器在全区雷达部队创下“三最”,即:架设时间最早,累计开机时间最长,故障时间最短。
岛上多风,年均大风日100天。有大风推波助澜,涌起的巨浪对雷达形成干扰。同时,因受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形成的海面超折射干扰,严重影响目标判性。
硕士站长陈礼光牵头成立了由连队高学历官兵、技术骨干组成的反气象干扰课题攻关小组,定期把在荧光屏上看到的各种干扰情况用数码相机拍下来,一边积累资料,一边对照历年来的气象演变情况进行研究,区别空情目标与干扰回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海上恶劣条件下对目标判性的经验。
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这个雷达站的新一代官兵以过硬的军事技术默默展现着中国军人的风采。正式演习当天,黄渤海海域风急浪大,空中目标多,空情回波信号弱,在既有“红军”战机,又有“蓝军”战机,还有气象干扰的情况下,判性难度极大。面对复杂危急的海天战场,九站官兵不辱使命显神威,圆满完成了这次演习任务。
近年来,他们圆满完成重大任务20余次,雷达情报优质率始终保持100%,新一代军人用行动证明了,他们无愧于京津门户上空永不沉睡的“忠诚哨兵”的称号。 (中国青年报 李广君 吴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