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发射系统,是可以实现点对面的饱和打击或者饱和防御的。中国以往十分缺乏这类技术。早期中国在一艘江卫级护卫舰上安装了1做双轨道上臂2联发防空导弹系统,这是一次实验性尝试。
中国在S300技术上,开发出大型驱逐舰使用的圆形垂直发射系统。但是,由于17X宙斯盾满载排水量限制因此,必须减少可以携带发射单元的数量。
在韩国新近制造的宙斯盾在驱逐舰上,辅助进程防空武器,前部开始使用美国制造的“拉姆”摇摆式发射系统。以增强进程防御能力。而日本宙斯盾驱逐舰最新的产品也是如此。习惯上中国研制与科学界十分推崇的美国海军,也将在后面的研发产品中,采用这些设备。
但是,最新建造的中国054A护卫舰。舰首2号炮塔位置部署了32联发矩形垂直发射防空导弹系统。这使得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在其舰尾位于直升机机库上方的平台上。却没有安置任何导弹进行防御。中间安置一部类似“音响台”的控制雷达。左右各安置一部“椴木举”照射雷达。靠后一些安置了2做国产RUB3000的干扰/火箭系统。
那么我们来分析,“椴木举”在前段舰首舰楼顶部左右也各有一部。这是用来控制导弹等武器的。而舰尾也安装了2部,那么这应该是用于提供前部2号垂直导弹实施对舰尾来袭目标照射使用的。而进程防御手段上,仅有靠近烟囱中部左右各安置1门2000型速射进程炮。负责控制左右170°-200°范围。
中国此次研制的矩形垂直发射导弹系统。虽然可以进行多枚导弹齐射。但是,它并不能真的实现全舰护卫。事实上包括美国海军也是如此。他们的任何护卫舰,驱逐舰都不能做到只使用前部导弹来护卫全身。而进程防御火炮与中国原有的37mm自动速射火炮,其射程截然不同。
前者仅有1-2公里最大不超过5公里。而后者至少还有5-10公里距离。而一旦来袭目标已经接近了1-2公里的近距离,这样的防御手段,谁可能保证在全饱和状态下,万无一失?而一旦突破了这道防线。那么几乎2/3舰身就暴露在敌人来袭目标之下。
中国一贯坚持在老式军舰使用“双重命中”理论。并且一直坚持着。而这个理论也得到了法国新建造的一些驱逐舰的相应。但是以往的37mm速射炮的射速虽慢但是,他的射程较之2000要大。可以提供的最大拦截距离也相应要大。因此这适合那个理论。但是,如今我们使用了高射速近距离防御火炮。有没有类似“卡什坦”那样的弹炮合一的措施。一旦前部遭受不同方向来袭的大于4枚导弹时候,那么尾部如果遭受4枚导弹导弹袭击。那么局面可以能就十分不容乐观。
F/A18一架可以搭载4-6枚反舰巡航导弹。在两架F18同时攻击情况下。这样的布局形式能够经受如此打击吗?有人说我们没有考虑与美国航母交战。那么既然根本不去考虑军舰的对抗范围,何必在制造军舰?这与闭门造成有何分别?不管对方如何使用舰载机。而我们之遵循一个原则“双重命中”?
如果说前端32连装只不过是是在试验。那么对于成品军舰来说,试验情况可以完全有武器试验船来承担。既然前面可以搭载32枚导弹,那么按照后方直升机机库顶部容积面。布置一个32或者24联发还是可以的。
难道消极防御理念还要应用到21建造的先进型护卫舰上吗?既然仅制造2艘。当作该型号实验品。那么何不一次试验到结尾?总是需要做一个部分,留下一个落洞吗?
“双重命中”是先辈开发的。对于后来者想要打破这理论首先需要支持,而后就是勇气与智慧。别再拿“舰载电力系统”无法支撑耗电量。别忘记中国建造的民用船只,辅机电站都可以达到3000千瓦。以上。更何况是一艘现代化的护卫舰。
虽然惊喜的是,我们终于看到后面没有了那块“大镜子”(与导弹拦截高度射程有关)但是,后面我们也没看到垂直发射导弹。想必054级又是在“小步慢跑,甚至不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