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志灵 深圳报道
黄金的急剧升值正刺激黄金珠宝零售市场。
9月17日,周大福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绍基告诉本报记者,周大福正展开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2008年、2009年、2010年每年需要开100多家店。”
“我们现在已经有583家店了,这个月将开出40多家新店,今年年底周大福店面总数能超越600家。未来三年至少将投入10亿在销售分店拓展上,到2010年,我们计划在中国大陆的店面要超过1000家,销售渠道员工超过3万。”黄绍基介绍。
按照黄绍基的理解,中国内地所说的小康已经超越了能够买5件家电的概念,而“应该是起码买得起珠宝。”因此,他推测到2010年,步入小康生活的中国内地,将有2.5亿以上的人口能够消费珠宝。
40亿圈地
周大福进入中国内地是在1989年,正当香港工业北移热潮,周大福开始在顺德建立珠宝钻石打磨和加工工厂,后扩展到深圳,香港逐渐精减为设计中心。
1998年8月,周大福珠宝在北京建国门贵友商场开设了第一家品牌专营店,有近80年历史的周大福正式进军内地珠宝市场。前八年,由于受对外资零售业的政策限制和内地市场消费力的局限,周大福的大陆业务一直以珠宝生产为主,零售一直未能得以大规模发展。
与其他外资零售企业一样,2005年开始,周大福一改过去以加盟连锁、合资开店的方式,计划在内地市场迅速发展自己的直营零售渠道。为此,周大福预备保持原有的200多家加盟店和合资店不变;同时在近3年的时间投入了10亿的资金发展直营店,预计到2007年,公司直营店面从当时不到100家增加到400家,2006年开始,周大福中国内地所有的新店面全部为独资。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黄金珠宝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周期,国内的黄金珠宝零售价迅猛攀升,2006年前4个月,黄金饰品涨幅就已超过30%。5月份,上海黄金饰品基准价、上海地区千足金饰品基准价纷纷大幅度上调,刺激了国内国际黄金珠宝企业纷纷转向零售市场,周大福中国内地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
2006年3月,周大福集团正式批准以4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周大福珠宝在中国零售渠道的拓展,并以迅速占领二、三线城市为目标。
“在华东、华南、中西、华北四大区域,我们布局都很平均,基本上每个地方都是占25%,几年后,我们第一个要做的就是完成一个很完整的全国服务网络来销售,第二步就需要提升我们品牌的价值,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黄绍基说。
目前,周大福的销售网络遍布香港、澳门、台湾及中国内地10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600家分店,其中香港拥有40多间分店,澳门4间、台湾6间,余下的近583家分店都在中国内地,2007年预计周大福集团总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据周大福华南区人士透露, 按照计划40亿元将要开设400家分店,根据现在的发展进度,未来三年估计还将投入约30亿元的资金用来支持新店面扩张,加上此次投资计划,周大福在中国的总投入量超过了100亿元。
从分销到零售
“目前周大福还处于市场投入阶段。2007年周大福总销售额估计可以首次超过100亿,但很大部分的利润来源于公司黄金珠宝的代理销售和珠宝本身的价值增长,内地的销售渠道创造的利润只能占到很少部分。”深圳罗湖一位珠宝代加工企业主分析。
深圳罗湖,聚集了全国珠宝销售总量的近80%的生产量,这些企业基本上都从事三来一补的钻石加工业。
“钻石行业是一个垄断性的行业,其中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垄断性,珠宝钻石不是说谁有钱财就会买到,珠宝业是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长期的合作积累彼此的诚信度,它的交易过程不是简单的签订合同,很多人即使有钱,矿主也不会与之交易。”该人士认为。
周大福珠宝从原材料开始,打磨毛坯,都是从矿主(主要在非洲)直接购进。并且掌握部分矿的经销资格,随着近几年矿石珠宝价格连年增长,通过加工转销黄金珠宝成为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之前周大福能拥有的矿产资源相当有限。
而终端销售渠道的扩张不仅要受消费市场环境的制约,更主要的是原材料来源和生产能力的局限。
近几年,周大福一直在加拿大争取新矿。据黄绍基介绍,近期加拿大确实有几个新的矿床,质量非常优秀,周大福已经取得了经销权,“我们能够直接买到毛坯,矿主采出来我们直接购买。”
2006年,周大福在顺德的新建钻石加工厂房投入生产,这样周大福的产能可以支撑一个月销售超过50万件的首饰,一年生产600万到800万件珠宝产品。目前周大福在顺德、深圳生产基地的钻石工人大约有3000人,另外首饰加工方面有4000人。
“近几年,由于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越来越高,三来一补的加工利润越来越低,一些有积累的加工企业都纷纷转向销售市场,目前,在旺盛的消费拉动下,渠道利润仍然可以保持在15%甚至更高,这远远优于不到10%的加工利润。”上述珠宝商说。这样周大福也看到了在内地市场终端销售的丰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