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新房购买建材当心陷阱

王朝装修·作者佚名  2007-09-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王先生做过建材经营商,也当过多年家装公司经理。近日,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些装修材料标价混乱的“内部消息”。

让消费者承担风险

一些装修材料如灯饰、厨卫用具的利润空间大,经销商赚对半是常有的事。但风险也大,没有几个商家愿意承担风险,于是就把风险转嫁给客户。

拿灯饰来说,进价1000元的灯,通常标价5000元。这里有几个原因:一,灯饰属易碎品,损耗大,损坏、打烂的部分只能由商家自己承担;二,商店里展示灯饰所耗费的电,也得由商家付费;三,进货时,商家并不知道哪种灯好卖,有些可能积压半年一年。的确不好卖的,只有亏本处理。所以,对于好卖的主打产品,商家就会猛赚一笔,好填补损耗。 于是,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星期前卖价1000元(进价600元)的灯,现在只卖200元,而另一种刚到的灯,进价500元,却卖到1800元。

仿冒品乱了市场

各种材料都容易被仿冒,这些冒牌货打着品牌货的标签,价格上比正牌货略低,但质量和售后服务基本上没有保障。如强化木地板,正规厂家出品的一般价格为115元左右每平米,利润在10元左右,而仿冒品的标价也差不多,利润就高达每平米50元左右。仿冒品没有正规的设备及技术力量,一个小作坊就是全部家当。最重要的是,仿冒品的价格弹性极大,对正规商家乃至于整个建材市场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五金的价差在装修材料中也算大的。但因为金额小,五金往往不易引起消费者的重视。一个铰链,通常3元钱一只,但仿冒产品成本只在5角钱以下。给消费者提个醒

缺乏比较、轻信商家的吹嘘,这是消费者常犯的错。因为要装修家的人大多是“平生第一次”,心里没底;又加上很多人是边装修边买料,时间上也很急,上当在所难免。

多看多问多比较,是每一个消费者都要信奉的原则。装修前,要多咨询一些专业的家装公司,通过他们的介绍、推荐,再加上自己的比较,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尽量不要在需要什么时才去买什么,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一些商家自称为进口、牌子货的可疑产品,要让他们出示抱关单、代理报告等证书,眼见为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