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闲阶级论》(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美)凡勃伦)中译本,扫描版[PDF]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10-07-11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有闲阶级论

原名: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作者: (美)凡勃伦

译者: 蔡受百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中译本,扫描版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书号: 4017-96

发行时间: 1964年08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繁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1857-1929)的横空之作《有闲阶级论》问世于100多年前。作者通过研究制度的起源,观察社会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上层阶层的有闲特权与消费特征,来探讨制度与经济现象之间的奥妙关系。书中对社会现象、消费行为、人类心理的剖析入木三分,阐明了习惯、文化和制度如何塑造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的变化怎样影响经济。同时又从有闲阶级的角度出发,阐明了这样一个主旨:什么是经济人的本质?社会为什么会产生有闲阶级?“有闲”本身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100多年过去了,相似的经济现象在世界各地,包括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上演不衰,诸如人们对金融投资的热衷,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对时尚品牌的追逐,对享乐主义的崇尚……这本百年经典同样可以解释今天你我身边的经济现象。

作者简介:

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Thorstein Bande,1857-1929),美国经济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制度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1899年,《有闲阶级论》一经出版,就在社会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他所提出的“炫耀性消费”现象被冠名为“凡勃伦效应”,至今这部巨著无论在社会学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思想魅力依然经久不衰,给予后人无数启迪。凡勃伦出生于威斯康星州一个挪威移民家庭,受业于约翰·贝茨·克拉克、理查德·伊利、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等数位名师,于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的七年全力隐退。本书是他在隐退期间创作的,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主要阐述了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内容截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