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中文名: 电子巴赫
专辑英文名: Bach Busters
艺术家: Don Dorsey
音乐类型: 电子音乐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85年
地区: 美国
简介:
发行公司:Telarc
专辑介绍:
巴赫的古典乐曲改以现代电子合成器演奏,不但具有现代感,同时适合任何气氛。多尔赛有意将合成器当成一件乐器来表达他对巴赫音乐的诠释。由于计算机科技的进步,他能自己演奏、选样、编排,并且不经麦克风,直接将演奏信号输入数字录音机,而获致空前的音效,但更重要的是他为巴赫音乐作现代观的呈示,不要噱头也不做作,却能令人兴奋不已。总之,以数码录音,诠释巴赫的作品,是现代音乐改编的一大创意,弃之可惜。
《意大利协奏曲》(Italian Concerto)作品971号,代表巴赫协奏曲创作历程中的全盛时期。此曲于1735年出版,与其《法国序曲》(French Overtune)同为Clacier-Ubung之第二部份。并将管弦乐改编为双属大键琴曲。《意大利协奏曲》使用维瓦第协奏曲中三乐章之结构。第一乐章及第三乐章中,独奏与合奏部份形成强烈对照。中间乐章中呈现出高度装饰性的独奏线条,类似巴赫一些清唱剧或协奏曲中所见到的双簧管或小提琴独奏之旋律线条。
《创意与交响曲》(Inventions and Sinfonias)的作品772至801号,显示出巴赫在键盘音乐的写作方面,已由演奏曲转向教学用的乐曲。1723年他亲自纪录这些作品的完成,并将二声部乐曲的曲名《前奏曲》(Invention),将三声部乐曲《幻想曲》(Fantasia)改为《交响曲》(Sinfonia)。在曲集前,他标明这些乐曲是为指导学生清晰地弹奏二声部与三声部之用,已便能达成歌唱般的演奏风范。这些乐曲皆依逐次上升的调性排列。并使用当时最通用的十五个调。虽然大多数的《创意曲》及《交响曲》共享同一调性,却具有全然不同的内容。其中许多具有「赋格曲」的特性,只是其插入句较赋格曲中的短了许多,第十号创意曲中甚至根本没有插入句。
巴赫的《d小调触技与赋格曲》(Toccata and Fugue in Dominor)是此录音最早完成的作品,写作年代约在1708年之前。因缺乏作曲者原稿,故难以确定作曲正确年代。现仅存的抄本出自J. Ringk(1717-1778)之手,抄谱年代亦远在作品完成年代之后。此外,曲中许多部分与巴赫写作管风琴曲时独有的手法雷同。巴赫权威Perter Williams 即主张此曲并非巴赫所作,且原非为管风琴而作。在巴赫时代,触技曲通常具有五个段落,而此曲则仅分三段,即以富于高度技巧及戏剧性的展技曲开始,接以一段开展的赋格,做为即兴式的尾奏。
《变化卡农曲》(Diverse Kanons)作法1087号,是巴赫兴趣转向纯理论方面的作品。这一套十四首《卡农》,运用了《郭德堡变奏曲》中抒情调之前八个低音音符为动机。为1742至46年间所作,其变化之复杂与次俱增。前四首着重于主旋律之逆行与回转。最后四首则扩充为四、五及六声部之《卡农》。此录音为十四首《变化卡农曲》第三度全部录音。
《耶稣,人类渴求的喜乐》(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取自第147号清唱剧,是巴赫早年于莱比锡时期所作的清唱剧之一,于1723年7月2日在圣玛利亚节中首次演出。然而此非新作,而是由巴赫的威玛清唱剧之一加以改编扩充而成。巴赫采用约翰?史乔普的一首圣咏旋律代替威玛清唱剧未了的圣咏。现今这首著名圣咏之标题,是来自清唱剧第二部中的歌词:“耶稣为我之喜乐,......他是我生命之力量,目光所向之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