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学-19 下载载地 》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10-08-03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学-19 下载载地

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普通话

文字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更多免费大学视频教程

下载地址:http://www.freefiledown.com/thread-325-1-1.html

绪论 (1学时)

油层物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任务及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油层物理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发展方向。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11学时)

1.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储层烃类的化学组成、商品性质及分类方法;油气藏烃类体系、相、组分、相图、临界点、泡点、露点的定义,等温反常凝析现象;单组分、双组分及多组分烃的相图特征及应用;典型油气藏烃类的相图及其特征。

2.油气体系中的气-液溶解与分离

亨利定律,天然气在原油中溶解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相态方程推导及其应用;油气分离方式及油气分离计算。

3.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天然气的组成及其表示法;天然气的视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密度,理想、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压缩因子的确定,等温压缩系数,体积系数,粘度的特点及确定方法。

4.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等温压缩系数、粘度和收缩率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

5.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地层水的矿化度,分类方法及水型;地层水的高压物性参数的确定。

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8学时)

1.砂岩的骨架性质

岩石的粒度组成及其评价方法;岩石的比面及其求取方法。

2.储层岩石的孔隙性质

孔隙度的定义、影响孔隙度的因素、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压缩系数及综合压缩系数的定义及其应用。

3.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定律及其单位;气测渗透率原理及测定方法、Klinkenberg效应、影响渗透率的因素;纵向、横向非均质地层单向渗流平均渗透率及孔隙度的计算。

4.储层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束缚水、残余油与剩余油饱和度的概念。

5.岩石的胶结物质及胶结类型

胶结物的定义,胶结物中粘土矿物的结构及其遇水膨胀的原因,岩石的胶结类型。

6.储层岩石的渗流模型

单根毛管流量公式;根据单根毛管流量公式推导渗透率与平均孔隙半径、渗透率与比面的关系。

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12学时)

1.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两相界面的界面能,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影响界面张力的因素;吸附及吉布斯等温吸附式。

2.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和油水分布润湿、接触角、润湿张力、杨氏方程、润湿滞后、润湿反转;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润湿性测定原理;油水在岩石中的分布。

3.储层岩石的毛管力

毛管力公式推导,毛管力的概念及应用;任意弯液面附加压力公式及其应用,贾敏效应;毛管力曲线的测定原理及毛管力曲线转换;毛管力曲线的特征及特征参数;毛管力曲线的应用,J函数的基本应用。

4.相对渗透率

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的概念及其特点,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及其特征参数;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相对渗透率曲线的获取方法及原理;流度、流度比及含水率的概念,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5.微观渗流机理*

互不连通的毛管单相流、两相流;不等径并联毛管孔道的两相流;毛管孔道中的混合液流。

第四章 油层物理研究与应用 (4学时)

1.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原油采收率,一、二、三次采油;天然驱油能量及驱动方式、不同驱油方式下的采收率;波及系数、洗油效率;影响波及系数的因素。

2.提高原油采收率简介

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分类、提高采收率方法简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