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徽商:正说明清中国第一商帮
作者: 潘小平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书号: 9787504348807
发行时间: 2005年12月0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自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百余年间,引领中国商业经济潮流的,是来自古徽州一府六县的徽州商帮。当时的中国大地上,西至川黔湖广,北至京师关外,南至福建两广,东至滨海江浙,乃至南洋东瀛,到处都是徽商的车船店坊,到处都是徽商永不疲倦的身影,到处传扬着徽商顽强奋斗的事迹。“无徽不成镇”的民间俗语为当时这种情形提供了生动的注解。
徽商的崛起是由多种自然和历史条件的使然,但主要因素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徽州四面环山、山高坡陡,可耕地面积非常之少,故徽州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历史上魏晋时代、唐朝末年和两宋时期三次大的战乱,大批中原显姓大族涌入徽州地区,进一步加剧了土地和人口的尖锐矛盾,徽州人应付挑战的办法,就是在务农之外从事手工业和商业,走出大山,以天下为人生奋斗的舞台,“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徽商足迹遍布九州。二是传统习惯。徽州不宜种粮,但却盛产林、竹、茶、桑、药材、山货土产等各种经济作物,徽州地区的数十条支流汇集而成的新安江,中游被称为富春江,下游就成为钱塘江。新安江流域水量丰沛,便于航行,为徽州人的货物贸易提供了一条黄金水道。徽州人营商的历史最初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东晋时期,历史上三次大移民高潮入迁徽州的许多显姓大族,本来就有经商的传统和特长,他们来到徽州,与徽州自然地理特点相结合,更加速了徽州地区商业化的进程。三是历史机遇。南宋偏安一隅,建都临安,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宋以后淮扬地区和苏、嘉、杭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日趋发展和繁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徽州地处江南,紧邻这些经济日益发达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徽州人历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又能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以“徽骆驼”精神而著称,所以在商业领域恣意纵横,终成大器,也就势所必然。
内容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