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右撇子小组2005-2009行为艺术作品
英文名: Right-hander Group 2005-2009 Performance Art Works
别名:
资源格式: 压缩包
发行时间: 2005年9月10日
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普通话
文字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首先申明,想看裸体、自残等等感官刺激的朋友们,你们可能会很失望,我们的作品里没有这些。
右撇子小组行为艺术作品在线欣赏
“右撇子”小组成立于2004年7月2日,成员是马上和毕晓波,主要从事行为艺术、观念摄影、装置艺术、实验音乐、多媒体艺术的实验和探索。
2005年9月10日 国际“矛盾”现场艺术节
2006年10月3日 第4届“大道”国际现场艺术节
2006年12月31日 “鸭场”艺术观摩展
2007年3月24日 中日当代艺术“动”展
2007年6月6日 首届“六月联合”行为艺术营
2007年9月22日 第8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
2007年10月8日 第5届“大道”国际现场艺术节
2008年5月2日 “自然代言”综合艺术展
2008年10月1日 第2届“摩登天空”音乐节行为艺术现场
2008年10月24日 第3届中国国际建筑双年展
2008年10月25日 第4届宋庄艺术节
2008年11月18日 当代嗅觉艺术展
2009年8月28日 第10届“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
应作如是观
——右撇子小组行为作品创作手记
右撇子小组成立于2004年7月2日,到今天已经了整整6年了。右撇子小组的成员是马上和毕晓波,两人都曾经从事过摇滚乐,马上是鼓手,毕晓波是主唱,同在河北保定,不同的乐队。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北京相遇,相谈甚欢,相遇恨晚,尤其是对艺术、音乐、电影以及生活的见解不谋而合,遂萌生了合作的想法,于是右撇子小组得以诞生。从最初小组的建立两人就遵循着一个理念: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对艺术无限的实验探索当中去——正如尼采所说:“我们是自身的实验和实验动物”。与生俱来的质疑精神和勇于自我颠覆的审慎性、过剩的想象力、一颗未泯的童心、特立独行的性格是我们的优势。小组刚刚建立不久就诞生了很多作品方案,尤其是行为艺术作品居多。
在行为艺术诞生初期,正值二战结束,艺术家们把对战争的厌恶转嫁到了作品里,西方人骨子里特有的感性和爆发力又把这种情结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体,于是我们看到了最初的学术意义上的行为艺术,当时他们确实是偏向于对身体感官的体验,事实上一种对身体的好奇,对压抑情绪的宣泄,这种自发性的表达确实让人感动,也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可是当代艺术的价值是创新,它应该是人类文明的拓荒者,而在数十年之后的中国,行为艺术依然停留在它的襁褓期,可是行为艺术毕竟不是体育运动,毕竟是想象力和创意的延伸,事实上即使是拳击、摔跤、短跑也不仅仅是纯靠激情取胜,也讲求技巧,更何况是行为的艺术。中国大部分行为艺术家却仅被激情和冲动支配,看到人多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宽衣解带后迅速投入战斗,视自己的身体如草菅——自渎、自虐、自残、自毁……不一而足,观其身手更像是刚从厄瓜多尔魔鬼训练营回来的合格特警,在挑战人体生理极限方面堪称大家,百姓看着揪心,孩子大呼过瘾,姑娘们不忍卒睹,他们则获得满足。在以走穴为生的大篷杂技团日渐没落的今天,这群艺术家迅速填补了这个空白,用时下的话说就是好一个“华丽的转身”。他们只为骇俗,未曾惊世,个个无不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之能事。他们只想制造一个事件,只想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勤勤恳恳制造着低劣的感官刺激,激情四溢,资质平平;态度消极,才情堪忧;有些所谓的作品无外乎就是在自残或者裸体的基础上随便干了点什么,内涵尚无,堪谈艺术。有些艺术家空有惊世之心却无惊世之才,于是只能将整个身心投入到交际、对旁门左道,伎俩花招的悉心研究中,试图与当下之中国商业大环境紧紧合拍,为此这些准白丁们在艺术上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获取些钱粮以求温饱。其实当艺术发展到可以用“行为”来展示的时候,证明了艺术的表达方式已经自由到了何等地步,可是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着实让人汗颜。鉴于中国行为艺术的这种尴尬现状,我们决定就从行为艺术作起,我们以此为戒,并这样调侃自己:作一生行为艺术也别想看到右撇子小组的生殖器和血液。
2005年的教师节这天,在高氏兄弟的“北京新锐艺术计划”,我们发表了处女作《检》,这是策展人舒阳与四位英国艺术家发起的艺术活动。当时毕晓波身着医生的服装为一些生活用品检查视力,视力表上的“E”是用世界主流媒体里一些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和形容词组成的。毕晓波假设这些物品都在一一回应自己所指的灯箱上的“E” 的开口方向,对于“回应满意”的物品,毕晓波示意工作人员发给在场的观众享用;感觉“回应不满意”的物品,毕晓波会很粗鲁的在物体上面打红色的Ⅹ,然后示意工作人员将其扔进垃圾桶。所有物品检查完毕之后,毕晓波将教鞭恭恭敬敬地放在检测台上,然后脱下医生服装露出一身病人服装,并将医生服装扔进垃圾箱内,用手铐把自己铐住,然后坐到检测台后面等待检验。一身医生服装的马上出现,马上拿起教鞭对毕晓波进行视力检验,毕晓波的回答只是两种手势:竖起大拇指(肯定)或者中指(鄙夷),对于毕晓波的任何回应马上都极不满意,遂很粗鲁的在其脸上画×,然后示意工作人员将其扔进垃圾桶。马上将教鞭恭恭敬敬的放在检测台上,脱下医生服装露出一身病人服装,并在医生服装上面打红色的Ⅹ,然后将其踩在脚下,用手铐铐住自己,作品结束。这个作品在现场很受欢迎,几位英国艺术家都很激动,我们在表演时也很投入,毕竟是公开表演的处女作。我们这个作品是想质疑所谓的“秩序”“权威”“标准”等等,既:对与错,好与坏的标准本就没有恒定,所谓的真理也不会是统一的,所以一切的判断都不会是最终和最正确的,永远都只能是相对的。当时我们已经把“轮回”这个理念融进了作品,变成了暗线,只是作品形式上还比较西化,这条暗线后来贯穿了我们所有的作品。
2006年10月3日我们在第4届大道现场艺术节上表演了《检》的续篇:《再检验》,这次我们把视力表变成了现场观众,马上眼蒙黑布,用教鞭指活动现场每位观众的身体,毕晓波坐在台上,身边有很多的眼镜,马上每向他指一位观众的身体,毕晓波都戴上一副眼镜作出回应。如果马上示意肯定,毕晓波就将戴的眼镜种到花盆里;如果马上示意否定,毕晓波就将眼镜砸碎扔掉。9个花盆种满眼镜之后,作品结束。此作在内涵上延续了《检》,意义大致。
在《检》和《再检验》之后,我们开始沉淀下来,并对作品语言和内涵进行了冷静的思考,我们一直都很崇尚东方的“禅宗”和“道”里那种含蓄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就是深邃内敛,虚实结合,包容,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一种弥漫着的力量,就像太极拳和中医的力量一样,就像水墨在宣纸上呈现的深邃质感,就像中国建筑的那种沉稳厚实,那是一种需要缜密思索,并与时间同行之后才能感受到的力量。我们将那种年少轻狂的锋芒收回来,将源自西方的那种爆发力变成雪水,让积淀在心里的那颗东方种子慢慢萌芽。
于是,在2006年12月31日的“鸭场”艺术观摩展上,我们名为《劫》的作品诞生了,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将两根大麻绳每隔一尺打一个结,然后将两根绳子再连起来成一个环,形似念珠。马上和毕晓波相隔数米,背对对方坐在地上,将此环当作一个共用的念珠,数绳结的同时各自反复念诵一句话,然后将这句话写于纸上,用绳子把纸传给对方。看到纸上文字,两人心照不宣,将纸焚毁,作品结束。“劫”是印度婆罗门教(Brahmana)里的时间单位,梵文作“Kalpa”,一劫相当于43.2亿年,婆罗门以“劫”为一个基本单位,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之过程,既一个循环,中国的成语“万劫不复”就取其意。我们用佛教徒转佛珠念经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时间”和“劫难”的概念,马上和毕晓波分享各自信息的这种隐晦方式也相当于密宗(Tantra)传法的方式,或者禅宗的“机锋”。用宗教的神秘肃穆来让观众感受“时间”“轮回”和“劫难”的概念,而且古人尚有“结绳记事”的典故,我们也是用一个连成环的绳子来暗喻世界上的劫难是无穷无尽,永远不会消除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轮回反复,只要人类没有摆脱彻底的蒙昧状态,劫难就永远不会消失。
2007年3月24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艺祥画廊”,中日当代艺术“动”展上,我们表演了《被未来打算》,这个作品是我们作品里最简洁的一个:地上画一个直径5米的圆,马上和毕晓波并排站在圆圈的弧线上,马上手里拿一个玻璃杯,右侧的毕晓波从水桶里舀水,倒在马上的玻璃杯里,马上喝掉,然后沿着弧线向左横跨出一步。毕晓波在脚不动的情况下继续往马上的水杯里倒水,马上再次喝掉,然后继续沿着弧线向左跨出一步,毕晓波继续为马上的杯子里泼水,如此反复,直到马上沿着圆环走到毕晓波的右侧,作品结束。观众评价说这个作品比《劫》的禅意更浓。这个作品在某些方面的确延续了《劫》的精髓,也有“宿命”和“轮回”的意味,我们认为世间万物肯定是在听命于某种冥冥之中的秩序,我们的一切给养都源于这种秩序。在作完《劫》之后,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更简练的方式和更深邃的表达,那种“四两拨千斤”的能量,“虚中有实”和“至柔成刚”的境界是我们一直向往的,《被未来打算》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诞生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实验是正确的。
在2008年5月2日的一个环保主题展览上,我们作了名为《预感》的作品,从这个作品开始,医用听诊器成了我们作品的主要道具。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在一个大垃圾场上有一张单人床,毕晓波躺在这张单人床上,马上将一个小闹钟放在毕晓波的心脏部位,然后将听诊器的采音头连同小闹钟用胶带固定。毕晓波让在场观众轮流听钟表秒针的滴答声,而马上则在用听诊器听毕晓波的心跳声。闹铃响起,毕晓波回到单人床上躺下,马上取下闹钟埋进花盆里。现场只有蒙着白布的形同死尸的毕晓波,还有发出闹铃响的花盆,作品结束。整个作品透着浓重地死亡气息和咄咄逼人的窒息感——紧迫而压抑,而这也正是现今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感觉。自然留给人类反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人类仍然执迷不悟,继续将自私和贪婪凌驾于自然之上,后果只能是毁灭。
作为医疗诊断工具,医生用听诊器来听病人体内的声音,尤其是心跳声来判断病情,而我们则将听诊器的生物功效解构成了人文道德功效,就像一位中国著名诗人所说:“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体温,而世界却没有温暖?”,我们用听诊器对世界的拷问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有心跳,却缺少良心?”。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一致认为人的思维,以及与之有关的喜怒、善恶、意识形态等等都源自心脏,所以,中国有浩如烟海的古语和俗话与“心”有关,诸如“扪心自问”、“境由心造”、“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等等等。西方的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也是通过观察心跳的细微变化来判断人是否说谎。可见心脏虽然仅仅是血液循环系统里的“总站”,但是它所衍生出来的人文意义甚至社会意义早已被人类认同了。
环保题材的作品除了《预感》,还有2008年10月1日在第2届 “摩登天空”音乐节上表演的《润》:马上与毕晓波面对而坐,各戴一个听诊器,采音头用医用胶带固定在彼此的心脏部位。俩人中间隔一个竹帘,竹帘下面是一张悬空的宣纸,上面的图案是地球。俩人把冰块攥在手里在竹帘下握手,融化的水滴在纸上的地球图案上,直到水把地球浸透,留到下面的公道杯里。所有冰块融化后,俩人将水倒至各自的茶盅里一饮而尽,作品结束。当时现场反响很热烈,观众表示对作品内涵感同身受。坚冰遇到热血,注定要融化成甘露,人类为何不能用热心来滋润干涸的地球——无论是自然领域的滋润还是人文领域的滋润,只要你有心跳就会有体温,只要你有体温就会爱,在爱面前不会有干涸。
Joseph Beuys有一件叫《如何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的行为作品,我们在2007年6月6日的“六月联合”行为艺术营上做了行为作品《释》,向Joseph Beuys的这件作品致敬。我们从川菜、湘菜、鲁菜、粤菜、浙菜、徽菜、鄂菜、苏菜、闽菜里各找出一个肉菜的菜谱做成“经书”,各署名:《川菜经》《湘菜经》《鲁菜经》《粤菜经》《浙菜经》《徽菜经》《鄂菜经》《苏菜经》《闽菜经》。菜谱的主料不重复,有猪肉、鸡肉、鸭肉、鸽肉、兔肉、蟹肉、蛤肉、羊肉和鱼肉,我们从北京各大饭店收集这些菜的残羹,然后在行为现场将这9个被人类食用过的动物残骸或肢体进行“放生”,完全遵照佛教的放生仪式进行。这个作品的潜台词是“如何向懵懂的人类解释生命”或者是“如何向变成剩菜的动物解释人类”。这个作品除了倡议善待动物这个主题之外,也是在反讽宗教里伪善的一面。众所周知,佛教放生仪式古而有之,但是人们却没有最起码的动物常识,例如有的鱼适合流水,有的鱼适合池塘;有的鱼适合冷水,有的鱼适合温水;有的鱼是野生,有的鱼却无法离开人类而活,放到野外只能成为食料,比如金鱼和锦鲤等,但是放生仪式上却将他们放于一处,再不管其死活。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制造不平等,试想偌大的水产市场或禽畜市场里,只有这些被选择的动物走运,更多的动物们却无法享受生的希望,而事实上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做法只能证明当事者的愚蠢和伪善。
2007年9月22日,我们参加了第8届“OPEN” 国际行为艺术节,在艺术节上作了行为作品《溶》,具体过程是这样:用水彩将世界各国的国旗画在圆形玻璃板上,然后用水将其稀释,并转动玻璃板,使水和水彩彻底混乱,再将一块白布蒙在上面,于是一面崭新的旗帜诞生了,这个旗帜就是世界融合后的象征。国内有位艺术家说过:“每个人都有国籍也都会死亡”,国家的概念和种族的概念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迟早会被打破,并且消解掉。如果某一天世界上再没有国家、籍贯、种族,每个人都是混血儿的时候,一种终极的、温暖的、人性的大同时代将会来临——这就是我们这个作品的主旨。
2008年10月24日,第3届中国国际建筑双年展上,我们表演了行为作品《和》,这个作品里我们将围棋里的“劫争”运用到了作品了,只是棋子被黑白两色冰块代替了。“劫争”是围棋里的循环局,不存在胜负之别,相当于和棋。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马上与毕晓波用听诊器互相听着对方心跳,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开始下这场没有任何意义的和棋,直到冰块完全融化与棋盘融为一体,双方握手言和,一团和气。当时正值奥运年,但我们这个作品彻底解构了竞技游戏的意义(奥运开幕式也有关于“和”的表演节目,事后才知道),胜负岂非所求?当时我们为展览画册写的作品释义是:“人类一直都在为自己“围”空间,就像围棋一样,每人只为自己的空间在努力,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这个上面,却从没有意识到圈外的空间才是无限的”。除了这个立意,我们想阐述的还有“和”的精神,中国古人一直都在追求这个终极的目标—— “人和益寿,家和纳祥,民和固本,国和安邦”,可以说“和”的价值已经成为中国哲学里的终极价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对“和” 最好的解释。而在全球化的当下,“和”的存在更具意义,世界上的一切争端、战争、制裁、抗议等等都是因为大家缺乏“和”的诚意,如果都能意识到“以和为贵”,岂不是“天下和而四海平”。
在后来的两个作品里,我们将听诊器听到的律动用毛笔画成心电波,一个是《律》,一个是《鉴》。
《律》是2008年10月25日参加第4届宋庄艺术节时的作品:一块5米见方的白布平铺在场地,毕晓波坐在白布的边缘,耳朵戴一个听诊器,举起采音头对现场观众听诊,毕晓波心脏部位用胶带固定另一个听诊器采音头,此听诊器末端戴在马上的耳朵上。马上手里拿着盛墨汁的碗和毛笔,把听到的毕晓波的每次心跳声以心电波的形式画在白布上,从毕晓波的右边一直沿着白布画到他的左边,形成一个直径5米的圆形。最后毕晓波和马上共同握着毛笔在心电波的连接处点上重重的一个黑点,作品结束。这种连环听诊,可以理解为马上在直接听毕晓波的心跳,也可以理解为马上在借助毕晓波的身体听观众的心跳,事实上这种听诊方式类似于中国气功里的“借力打力”和“隔山打牛”,而呈现心跳的方式又形似水墨画,或者书法。动与静,虚与实,内与外,人与机器,东方与西方在这一刻都徐徐的弥漫开来,融汇贯通,和合而一。
从《律》开始,我们爱上了这种人替代机器的方式,于是2009年8月28日在“OPEN”国际行为艺术节10周年活动上,我们作了《鉴》,具体实施过程是这样:场地中央垂两个竹帘子,两者相隔1米。左边竹帘的后面是马上,马上戴一个医用听诊器,而心脏部位则固定另一个听诊器的采音头,此听诊器的末端在右边竹帘子后面的毕晓波耳朵上。马上邀请一位参与者隔着竹帘接受自己的听诊,然后毕晓波将听到的马上的心跳声以心电波的形式呈螺旋状画在宣纸上。每位参与者接受完马上的听诊后需在毕晓波的宣纸上摁上手印,然后换下一位参与者接受听诊。宣纸画满,作品结束。除了画心电波,我们这次还让观众在自己的心电波上留下手印,以示确认,就像签字画押,以一种看似强迫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良心的重视。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天使和魔鬼,这个天使就是那颗未泯的良心,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良心为自己做的每件事摁上手印的话,那么天堂既咫尺。
我们作品的主题表面上看是没有恒定的,但是我们的作品始终都在诠释两点:“关怀”和“关注”,就是关怀世界,关注当下。我们认为艺术家存在的价值就是用自己的艺术作品来消解这个世界的问题,以期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更富美感,推动人类的文明向前,我们的主题既是如此。
随着一个又一个行为作品的诞生,右撇子小组走过了六年,没有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目标,没有这六年,所以右撇子小组更像是一个信仰的共同体,一个价值观的连体婴。我们没有满足于任何一件作品,就像两个坚定的跋涉者,我们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次灵光乍现的曙光。不敢自诩能被世界当代艺术铭记,只为释放过剩的想象,只为说出自己的所感,只为回报每一口空气和每一步坚实的土地。
韶华逝去,少年的锋芒不再,一如羽化的蝴蝶,欲火的凤凰,马上和毕晓波已然步入而立,庆幸的是,我们还有儿时的童真,我们还有安静和干净的内心,它没有被这个世界的污垢沾染,并且再也不会了;我们还有两颗积极而有力的心脏,这一切得以保证我们的信心饱满,得以让我们在每一次作品诞生时可以安慰自己:我曾经无比认真的活过每一天。
目前的右撇子小组正在韬光养晦,除了行为艺术,我们还有很多观念摄影的方案和装置艺术方案、多媒体艺术方案等等尚未实施,在不久的明天,世界可以与我们分享这一切,这是两个男人送出的礼物。
——右撇子小组
2010年7月3日
右撇子小组行为艺术作品图片
马上的博客
马上的QQ:
444755831
电子信箱:
Righthandergroup@Gmail.com
欢迎大家交流!
本人带宽1M,中午12:00-晚上00:00供源,希望大家帮忙分源,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