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中文名: 禧乐
专辑英文名: I take you there
歌手: 杨小琳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雨果KG1018-2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简介:
专辑介绍:
继《绿蓑衣》之后的全新专辑《禧乐·杨小琳》具有浓郁的World Music风格。主唱杨小琳,除去精美的演唱,在这张专辑的制作方面亦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她对音乐的种种想法与建议,以及与制作人的讨论和实验,使乐曲具有出乎意料的新鲜与细致。而曾在《绿蓑衣》中一展才华的MIDI高手徐磊在这张专辑中再露锋芒,给人很深的印象。他为这张专辑选了内蒙民歌《牧歌》、新疆民歌《咿拉拉》、日本民歌《红蜻蜓》,印尼民歌《梭罗河》,另外还有传统音乐《彩云追月》等。这些人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在他的现代手法的改编下重新焕发光彩,令人甚至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徐磊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元素,如中阮、古筝等以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给人带来更大的空间感和新奇感。而在这张专辑中拔刀相助的著名演奏刘星、张维良,还有雨果老板易有伍不轻易示众的古筝演奏、口哨等,使得它更加完美动听了。《禧乐·杨小琳》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有它的录音,一向以高品质录音著称的雨果公司,将这张专辑制作成了一张极品发烧天碟,其澎湃的动态、分明的层次、清楚的定位,无疑是发烧友梦寐以求的天碟品质。
极品发烧天碟系列之八雨果发烧碟"杨小琳-禧乐“
奇碟共赏:禧乐(上)
--------------------------------------------------------------------------------
作者:谭泽江(新加坡《视听艺术》主编)
上回为各位报道了“越洋踢馆团”在香江的“英雄”事迹,但有鉴于篇幅的关系,未能将雨果老易与“踢馆团”四大金刚过招的悲壮场面呈现在各位的眼前,一直令我耿耿于怀。为了尊重历史,今天非说不可!
话说老易在雨果监听室以录音为“踢馆团”详细介绍讲解香港、台湾、中国有苏联各音乐厅有录音棚的特色,令人听得如痴如醉。“踢馆团”的四大金刚之一--Sam由于听惯了Rogers LS3/5a小家碧玉的音响,如今在雨果监听室重听熟悉的录音,被MET扬声器慑人气势以及从容无比的铝带超高频所俘虏,双脚已呈“微软”状态。虽然如此,“踢馆团”团长蔡总由于坐拥Grande Utopia及Utopia,因此一直表现得从容淡定。
老易眼见四大金刚除了Sam之外,都不为所动,于是眯着小眼,阴阴笑地“X档案”中拿出了一张杨小琳的最新专辑--《禧乐》。
《禧乐》的封面设计有异于一般CD封套,它呈长条形,上而印着杨小琳的近照,非常秀气;CD盒的背面只见杨小琳穿着一件红肚兜,颇有Superman的穿着风格。
《禧乐》收录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我如何不想他》、《梭罗河》、《红蜻蜓》等,都是一些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
《在那遥远的地方》编曲颇富新意,可是当杨小琳的歌声响起,四大金刚全部应声而倒,四脚朝天!四大金钢的金刚腿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当然更甭提踢馆,最后还得借助轮椅才回得了旅店!
《在那遥远的地方》与《教我如何不想他》等歌曲我已听了数十年,但从来就不曾听过有人以如此娇、嗲、嗔的方式演唱,实在令人无法招架。杨小琳的另类演唱方式,据说已令各大发烧夫人提高警惕,群起封杀《禧乐》,严禁播放!
在《禧乐》的众多歌曲之中,《梭罗河》是杨小琳唱得最好的一首。听过《梭罗河》之后,四大金刚俯首称臣,拜倒石榴裙。
杨小琳的演唱一反常态,歌声清纯,毫不造作,编曲及伴奏更是精彩万分,尤其是低音提琴的演奏,活泼、生动兼鬼马!再加上近距离的录音,低频的弹跳力奇佳,喜欢低频的读者一定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值得一提的是,《梭罗河》中的“和音天使”是一群风姿绰越、穿着莎茏的壮汉,唱到兴起时摇曳生姿,春色无边!
拥有大喇叭的读者,《梭罗河》是让你“表演”喇叭的最佳材料,绝对应该人手一张作为“守馆”之用。拥有有小喇叭,如:LS3/5a的读者,《梭罗河》肯定令你爱恨交加,小音量时捉不到痒处,大音量时喇叭单元几乎脱“箱”而出!用惯LS3/5a的Sam已被《梭罗河》折磨得痛不欲生,已经立下毒誓,非得买大喇叭不可。
不想换喇叭的读者,请勿以身试法!
奇碟共赏:禧乐(下)
--------------------------------------------------------------------------------
作者:阿狂
转载自:《视听艺术》(新加坡)
今年三月中去了一趟香港,目的是聆听香港中乐团的演出和探访老友——雨果音乐工作室的老总易有伍。
这趟香江之旅的趣闻参见“视听艺术”第34期的拙文,这里不再细说。要提的是,当日在雨果录音室里听的一张CD,由一位名叫杨小琳的中国女歌手演唱。由于她的唱法奇特,把许多在中国和印尼流传的传统民歌用另类的唱法诠释,效果上令人耳目一新,至于音乐爱好者是否能接受,则见仁见智。
当时承蒙老易惠赠一张杨小琳的最新CD“禧乐”(雨果KIIGO KG 1018-2,英文名为I Take You There)。回国后在家中聆听了一段日子,觉得有必要介绍给本地的发烧众生。这张CD的诠释手法虽然见仁见智,但录音水平却非常高,一听便令发烧友心花怒放的天碟级CD。
在未进入正题前,先介绍杨小琳其人。
根据CD介绍:杨小琳生于江南水域,现居香港。擅书法、古筝、写诗、集东方古典高雅的气质与西方不羁脱俗的个性,演唱风格赋有先人之灵性和新世纪人类的感性。从《缘蓑衣》(另一张雨果CD)不经意之美后更带给你《禧乐》的丰富感情色彩飘逸、纯情、迷幻、活泼、遥远、现代。
这段宣传文字,让读者约略能够知晓杨小琳有何种风情。对于已购买《禧乐》的朋友们,更可从CD小册子中几辑杨小琳的相片中图窥全豹。
照片里的杨小琳略施脂粉,把额前的留海剪得特短,又把古代女子穿在内里的红色肚兜反穿在外(主编按:与Superman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装扮让读者马上知晓这是一个集传统与新潮、典雅与奇特、温柔与叛逆、感性与羁野于一身的另类女性。这样的一个奇女子唱的歌确实会引起发烧友的聆听欲。
我在家中仔细听了这张CD后,必须坦白说,起初对于杨小琳的唱法不是很习惯,总觉得她有些造作。不过,多听一阵子之后便觉得她的新派唱法颇有新意,让听惯传统唱法的音乐发烧友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艺海无涯,让多一种不同的新意境来拓展我们的视野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我提笔介绍这张CD的目的,除了要把杨小琳这位独特的歌手介绍给本地的发烧朋友外,另一个原因是这张CD的录音非常出色,会让家中拥有高档发烧系统的朋友喜出望外。
我第一次聆听这张CD是在雨果的大型录音室。当时老易用的系统是Micromega三件头分体式的CD/DAC/Power Supply CD机,前级是Cello的Palatte,后级是Cello的大力晶体机Duet 350 II(350 Watts一边),喇叭则是Dick Sequerra的MET大型喇叭(最少有六尺高)。
当时老易播放第四首《梭罗河》。听完了整首曲子,我不禁大叹过瘾,因为在雨果的录音室,在场的听众都能清楚地看到杨小琳和伴奏的音乐家的位置和他们的高度。这样精彩真实的舞台效果实在罕见。除了舞台效果逼真之外,这首曲子的动态也蛮大的,尤其是那把伴奏的倍大提琴。我在家中用Rogers LS 3/5a聆听这首 曲子时,起初不知道它的厉害,把音量调得高些,岂知一开声音倍大提琴的特大动态就差一点把Rogers的低音单元弹出来。
其实,当日在雨果的录音室听这首《梭罗河》时已发觉它的低音动态的厉害了,因为有几下的低音大提琴的弹播也把Sequerra MET喇叭的低音单元弄到因为过荷而有些失真。除了动态庞大的低音之外,另外有一把伴奏的大提琴在曲子间中也发出非常感性的声音。大提琴琴声的逼真与定位的准确,让发烧友完全能指出大提琴的位置与发音点。除了伴奏乐器精彩之外,杨小琳也把《梭罗河》唱得非常感性自然。
其实《梭罗河》是整张专辑里杨小琳唱得最“不正常”的歌曲,如果你听了第一到第三首歌曲后再听第四首的《梭罗河》,便会同意我的看法。
杨小琳的唱腔奇特,我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总之,听过者的反应一定强烈:喜不喜欢就有如南北极之间的距离那般巨大。如果以杨小琳在《禧乐》其他10首歌曲的唱法作为根据,那么《 梭罗河》确实是她唱得最“不正常”的歌曲。
我本身也对这首较不正常的歌曲印象最佳,因为杨小琳确实唱得较感性自然,而录音也极为出色,很可能录音师老易在灌录这张CD时也对杨小琳唱其他歌曲时的奇特唱腔“顶吾顺”,无法专心录音。
从一个发烧友的观念出发,我觉得视野必须放大些,对于新奇的东西必须有所涉猎,才不会变成井底蛙,尤其当遇上一个录音效果出众的CD。家中拥有大功率和大型喇叭的发烧友应该听听杨小琳的这张《禧乐》,因为它的庞大动态能让你的发烧系统发出它们应有的效果。
至于喜欢音乐而且乐意尝试新事物音乐爱好者,也不妨找张《禧乐》来听听,看你的音乐品味可以去到何种前卫的地步。
《禧乐》共录有11首曲子,很多都是五十年代出世,在华校受过教育的朋友耳目能详的曲子,例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我如何不想他”、“彩云追月”等等。此外,这些曲子的配乐手法也新颖,除了用Midi制作出一些划时空的特殊效果外,老易也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乐器如大阮、中阮、笛子、箫、巴乌、埙、尺八、中胡、古筝、二胡、琵琶等。此外,也加插了西方的乐器大提琴,还有内蒙长调的和音和口哨声来为这张CD助阵。
伴奏的阵容也非常强大,计有刘星(弹大、中阮)、张维良(吹笛子、巴乌、尺八和埙)、易有伍(口哨、中胡和古筝)等等。此外,也找来蒙古人白音查干用内蒙长调来作男声的伴唱。CD第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里的男声便是白音查干的杰作,非常嘹亮曲折悠扬,听后令人有绕梁三日之感。
这是一张不常见的另类天碟。
喜欢寻幽探密的朋友或会在这张CD中找到音乐的新天地。
讲究录音效果的发烧友更应该人手一张,因为这是一张可以炫耀音响器材的天碟。
后记
截稿之前,刚好“越洋踢馆团”团长蔡总新居的超级发烧系统入伙,当然必须要先睹为快。当日便与谭老编到蔡府踢馆,携带的CD包括了杨小琳的“禧乐”。
蔡总的系统乃谭老总所精心策划的龙门阵,效果之佳不在话下,当日在蔡府抄下的发烧菜单计有:Gryphon Sonata Pre-Amp,Gryphon Antileon Solo mono-block power-amp,Sony SCD-1 CD机 + Harmonix DAP-777“曙光”D/A Convertor,JM Lab Grande Utopia Speakers,接线清一色为Harmonix的产品。
用这套超级发烧系统听音乐是人生的最大享受。虽然这套系统刚装置还没Run in,但已经令老编和小弟口呆目瞪,说不出话来。这是我们发烧多年所听过的最佳系统。
当日曾播放“禧乐”这张CD,在听觉与“视觉”确实得到很大的满足感。在蔡总的系统上播放“梭罗河”时,现场感非常逼真,比在雨果的录音室还要精采,也真正地显露出这张CD的录音水平与效果。
在蔡府听完“禧乐”之后,老编与我抱头痛哭回家,因为又是到了更换器材和大出血的时候。
不过,一想到当天也在场的另一位超级大发烧萧总的下场,我们又破涕为笑,因为我们俩的Hi-Fi系统已沿用多年,其实早已经到了应该更换的时候了。但是萧总却刚刚换上JM Lab的老二Utopia,Happy Hours才开始不久,便遇上效果更好的Grande Utopia,这次不知他要如何向老婆大人解释才有可能达到更换喇叭的目的。
他的下场如何,我们不敢想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