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Rhapsody In Blue
专辑中文名: 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艺术家: George Gershwin
古典类型: 交响曲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RCA Red Seal
发行时间: 2008年
地区: 俄罗斯
简介:
专辑介绍:
George Gershwin(1898~1937)
美国作曲家。1898年9月26日生于布鲁克林,1937年7月11日卒于好莱坞。少年时期起就接受了和声、钢琴等正规音乐的训练,但是他十分热爱爵士音乐,并在I.伯林与J.克思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流行歌曲。当他担任流行歌曲推销员的钢琴伴奏时,曾努力练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
格什温从1916年开始步入专业歌曲作者的行列,他谱写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和轻松的音乐喜剧,他最初成功的作品是1919年写的歌曲《斯沃妮》。
从20世纪20年代起,格什温与著名的爵士音乐指挥P.怀特曼的合作,成为当时美国音乐界令人瞩目的事情。他们努力使爵士音乐通过精心的创作和卓越的演奏而登上大雅之堂。1923年,怀特曼打算举行一场以宣传美国流行音乐为目的的音乐会,格什温应邀为这次音乐会写了为钢琴和爵士乐队演奏的《蓝色狂想曲》。1924年演出时由怀特曼指挥,格什温担任独奏,获得很大成功,由此奠定了格什温的严肃音乐作曲家的地位。次年他又完成了以爵士音乐素材写作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音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 《第二狂想曲》(1931)《古巴序曲》(1932)等大型器乐作品,这些作品虽然都获得一定的成功,但都没有《蓝色狂想曲》那样影响深远。
1923年11月,著名歌唱家E.戈蒂埃以极大的勇气,在她于纽约举行的音乐会上第一次演唱了一组美国爵士歌曲。其中除了克恩和伯林等人的作品外,她还演唱了4首格什温的作品,包括《我要修一道通向乐园的阶梯》和最流行的《斯沃妮》等,受到音乐评论家的好评。
格什温在音乐戏剧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从1924年起他与其兄I.格什温合作写了多部音乐剧。其中获得较大成功的是《疯狂女郎》(1930)。他的两部政治讽刺音乐剧《开始奏乐》(1927)和《我为你歌唱》(1931)虽然上座率不如《疯狂女郎》,但却有更深远的影响。《我为你歌唱》讽刺了美国总统选举中的弊病,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是获得普利策奖的第一部音乐喜剧。1935年上演了格什温根据D.海沃德的小说改编的黑人民间歌剧《波吉与贝丝》。它描写了美国南部沿海黑人渔民及贫民的生活。在这部歌剧里,格什温采用了大歌剧的宏伟结构,将娴熟的专业技巧与黑人民间音乐语言作了高度的融合,堪与任何国家最优秀的民族歌剧媲美。格什温生涯的最后两年是在好莱坞度过的,为好莱坞谱写电影音乐和歌曲。
格什温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生平于1945年拍成电影,片名为《蓝色狂想曲》。
《蓝色狂想曲》:
《蓝色狂想曲》早在格什温创作生涯的初期,他就怀有成为严肃音乐家的雄心壮志。因此,当保罗·怀特曼为组织"现代音乐实验"音乐会而邀请他写一部"爵士协奏曲"时,格什温很感兴趣,他一直向往着写作掺有爵士乐因素的严肃音乐。不过怀特曼给的期限太紧,而且他早就发布了格什温将为这次音乐会作曲、并亲自担任钢琴独奏的消息。这样,格什温一点退路也没有了。 据说格什温是在去波士顿的旅途中创作本曲的,他事后曾这样描述:"那是在火车上,可以听到铿锵的节奏和隆隆的撞击声……我经常在噪音深处听见音乐。就在那里,我忽然从头至尾构筑出--甚至是跃然纸上--……"从波士顿返回仅一星期,除了少数钢琴独奏的华彩乐段外,格什温完成了全曲的钢琴谱。至于那几个华彩乐段,他准备留到首演时作即兴创作。 乐曲完成后,格什温为作品的标题大伤脑筋,直到离初演只有几天时才最后定名。因为蓝色(blue)同作品中所采用的起源于美国黑人劳动歌曲和灵歌的布鲁斯(blues)曲调正好是同一个词,故最终采用了"蓝色狂想曲"之名。 《蓝色狂想曲》是为钢琴和管弦乐队而写的类似单乐章的协奏曲作品,其中主题的即兴式表达同交响性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式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部构思独特的作品一种与众不同的色彩。格什温在这部作品中,对那些情绪全然不同的段落的安排,如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也颇具匠心。 乐曲以独奏单簧管低音区里的一个颤音开始,这是一个上升音阶的基础。当音阶上升到最高一个音符时,作品的一个放任不羁的主要主题迸发了出来。接着,法国号和萨克斯管奏起了一个节奏性很强的主题。它和上述的单簧管主题情调十分接近,就象是这个主题的变形或延续,只是较前者更加强劲有力,而且显然带有舞曲风格。 钢琴又以另一个变奏加入,并引向一个辉煌的、重述各主题的独奏。现在,主要主题以果敢有力的音响出现在乐队齐奏的音乐中,明亮的小号又奏起了一支开阔嘹亮的曲调,音乐就此掀起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新高潮。 乐曲的中段是一首弦乐器奏出的美妙歌曲,这是全曲的中心,也是美国音乐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这段音乐宽广流畅、温柔感伤,有一种类似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基本主题的风格。一个速度变化带来了乐曲的尾声,是钢琴与乐队之间十分默契的配合。整个乐队以雷鸣般的气势再现了乐曲的主要主题后,就以一个渐强的和弦辉煌地结束了全曲。 由于格什温创作《蓝色狂想曲》的时间十分紧迫,他对配器没有把握,所以这首乐曲最初的配器是由美国著名作曲家格罗菲完成的。后来格什温又为这首曲子重新配器,这也就是现在演出的版本。
【F大调钢琴协奏曲】
《蓝色狂想曲》的成功无疑刺激了格什温创作“爵士协奏曲”的欲望,翌年春,他便开始构思他的《纽约协奏曲》(后来定名为《F大调钢琴协奏曲》),同年7月至9月间,他完成了钢琴初稿。由于格什温对《蓝色狂想曲》最初由格罗菲配器一事十分敏感,他决心自己来为这部协奏曲配器。格什温在谈到这一决心时曾这样加以解释:“许多人认为我的狂想曲只是偶然的成功。好吧,首先我要出来向他们露一手,让他们知道这里还有着更丰富的蕴藏呢。我决心写一部‘绝对’音乐的作品。顾名思义,那首狂想曲是从布鲁斯得来的印象。而这部协奏曲则同任何标题都没有关系。我正是这样把它写出来的。从这一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在掌握乐器组合这一方面。”在刻苦的自学与钻研下,协奏曲的配器于1925年11月10日完成,为了确定一下音响效果,格什温祖用了环球剧场,并雇请一支六十人的乐队来作一次预审。达姆罗什博士听了试奏后印象很深,他证实了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惊人的作品。达姆罗什后来还曾这样写道:“各种各样的作曲家曾经在爵士乐周围打转,就像一只猫围着一盆热汤团团转,等着汤凉下来便可以享受一顿美餐而不至于烫伤舌头,因为他们的舌头至今还只习惯于古典派厨师手里滴下来的那些温和饮料。爵士乐小姐以迷人的节奏为装饰,到处跳舞,遍及世界各地……但是,尽管她走遍天下,风靡全球,她却没有遇到过一位骑士能将她提升到成为音乐界可敬的一员的地位。看来,乔治-格什温实现了这样的奇迹。他大胆地给这位独立无羁的、时髦的年轻小姐穿上了协奏曲这件古典服装,同时又丝毫无损于她那迷人的个性。他就是那位王子:这王子拉起灰姑娘的手,当众宣布她是一位公主,从而使全世界大吃一惊,无疑地也使她的两个妒忌的姐姐大为恼火。”
1925年12月3日,达姆罗什在卡内基音乐厅指挥了该曲的首演。听众的反应相当热烈,许多人认为这是格什温最优秀的一部作品,英国指挥家科茨(A.Coates,1882-1953)甚至把它列入了历来五十部最优秀作品的清单,理由是作品表达了目前这个时代。而《F大调钢琴协奏曲》是这份清单中唯一的一部美国作品。
乐曲按传统惯例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基本上承袭了奏鸣曲形式。在乐章开始的一个短小的引子中,格什温以打击乐器上的一个富于节奏性的动机,以及木管乐器和低音弦乐器上韵“查尔斯顿动机”,为乐章激动而热烈的戏剧性气氛定下了基调。正如格什温所介绍的那样,这个“查尔斯顿动机”“是快速和跳跃的,它代表着美国生活的年轻和热情的精神”。乐章的第一主题最初由独奏大管呈示,随后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与弦乐器渐次加入,最后,在铜管乐器支撑下,这个主题显示出一种骤增的力量。一个停顿后,钢琴在短促的滑奏引导下,带着第二主题加入。这是一支平缓、哀怨的旋律,它与第一主题激动、炽热的情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英国管和中提琴伴衬下,钢琴以这个主题展开了种种变化,并将音乐带入发展部。发展部主要处理第一主题和引子中的动机。其间,作曲家还安排了一个抒情主题,这是弦乐器上的一支宽广、徐缓的旋律,钢琴的伴奏环绕着它,不多久,乐队即以热情的音响接了过去。再现部短小精致,然而是倒置的:它以整个管弦乐队奏出的第二主题作为开始,随后是第一主题。乐章的尾声建筑在富于节奏性的引子动机上。
“第二乐章有一种诗意的、夜曲的气氛,曾经有人把它当作美国的布鲁斯,不过其形式比布鲁斯音乐的一般处理更为纯正。”格什温就是这样描述他的柔板乐章的。这个乐章以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开始时,以法国号和三支单簧管上朦胧的和声为背景,一个由加弱音器的小号呈示的悲坳而深深打动人心的主题飘然其上。这种悲哀感伤的情绪随着双簧管的加入而延续着,直到小号重又唱了起
来。在弦乐器活跃的节奏衬托下,钢琴带着一个活泼的主题加入。这个主题得到详尽的发挥后,小号的主题再现。乐章的前半部分以钢琴上的一个简短的华彩乐段作为结束。在后半部分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一个浪漫的、狂想性的新主题,先由弦乐器奏出,接着移到钢琴上重复,最后整个乐队又以这个主题掀起了高潮。高潮以骤停告终。在钢琴伴奏下,长笛回顾了开始时的主题后,乐章在朦胧的气氛中,以飘荡着的一抹悬念平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就像是全曲的一个总结,这里既有新主题呈现,又有对前面乐章的一些重要主题的回顾。而且通篇保持同一速度,具有热
烈的狂欢气氛。乐章采用回旋曲形式,其主要主题先由管弦乐队奏出,钢琴继而加以重述。接着是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一个活跃的变奏,这段音乐由于节奏与重音的变换,显得异常活跃,而丝毫没有第一乐章中的那种哀怨情调。主要主题重又出现后,加弱音器的小号与弦乐器奏出了一个新主题。随后,一些环绕看主要主题的小插段将音乐导向了建立于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之上的短小尾声。
文章来源于网络。
转自rapidshare,链接来自kpnemo,感谢原发布者Alder
本专辑仅供个人试听, 请自觉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如果喜欢本专辑,请购买正版,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