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French Violin Sonatas
专辑中文名: 法国小提琴奏鸣曲
别名: POULENC / DEBUSSY / SAINT-SAENS Violin Sonatas
艺术家: Midori 美岛莉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320kbps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日本
语言: 英语
简介:
小提琴:美岛莉(Midori Goto)
钢琴: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
product code: SK89699
RECORD LABEL: Sony
音频质量:mp3 320Kbps
专辑介绍
作为美岛莉(Midori Goto)从艺20周年纪念,2002年SONY推出了两张美岛莉小提琴录音。一个是含圣桑、德彪西和普朗克奏鸣曲的标题为“法国小提琴奏鸣曲”的专辑,另一个是含有1988年现场音乐会录音的维尼亚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2001年录音的一些小品的,标题为(从艺)20周年纪念专辑”。后一张唱片的话,不同时代录音的大乐队作品和小提琴小品归类一同,多少有些选曲拼凑的感觉,当然作品的演奏上都是水准相当高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美岛莉20年的时间里先后灌录了正好10张专辑(这个法国奏鸣曲专辑应该是第十张),其中美岛莉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时间的帕格尼尼随想曲、卡内基音乐厅独奏音乐会等的录音是才气横溢的力作了。进入90年代后的一些大作品录音却有些不同议论的,如十年前她和祖宾·梅塔-以色列爱乐的西贝柳斯协奏曲、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的录音就是一例。我记得当时看到一位英国评论家(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当时英国[观察家报(TheObserver)]上的相关内容)的说法是:……为了让她好好的理解西贝柳斯的音乐,真应该把她从飞在芬兰大森林上空的飞机上推下去……。呵呵,这位老兄(应该是英国那个铁嘴评论家Anthony Holden干的)的评论确实是太厉害了,美岛莉的西贝柳斯录音谈不上可以超越历史上的那些一流之作,不过也应该是非常不错的演绎之一,更不是什么可以草率的从飞机上推下去了事的蹩脚货……。
法国六人组一员的普朗克(Francis Poulenc, 1899-1963)的创作风格具有更鲜明的两面性。早期的普朗克的音乐创作受当时巴黎社会颓废思潮影响相当大,同时在巴黎流行起来的美国爵士乐等也是普朗克早期作品中所具有的要素。尽管普朗克没有受过学院的音乐教育,不过家境富裕的普朗克从幼年开始就开始在当时巴黎著名音乐家、钢琴家的私人教授下学习音乐了。1936年普朗克由于密友因车祸突然故世的缘故,内心深处开始皈依天主教教义,由此又创作出了一些基于虔诚天主教信仰的深刻作品。和前面两位作曲家一样,普朗克也仅仅写了一曲小提琴奏鸣曲。这首小提琴作品是普朗克在1942年应当时天才的法国女小提琴家内沃(Ginette Neveu,1919-1949)的请求,1943年完成的。作品有一个副标题,名叫“追忆F.G.罗尔卡(A la memoire de Federico Garcia Lorca)”。F.G.罗尔卡(Federico Garcia Lorca, 1898-1936)是西班牙内战时期反对弗朗哥法西斯政权的进步诗人、剧作家,后来被弗朗哥政权暗杀。该作品应该是由内沃本人首演成功的。1949年内沃因飞机失事突然谢世,普朗克又将作品的第三乐章全部改写并出版了,这就成了我们目前能够听到的作品。普朗克的音乐语言因该属于比较简练,而且不讲究主题结构展开的那一类的。尽管如此他的这部小提琴奏鸣曲俨然继承了法国小提琴作品着意音色上处理加工的特点,也是法国小提琴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 和德彪西等的小提琴作品不一样的是,作品并非特别流行。这个作品较频繁的出现在音乐会的话,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美岛莉的这个作品演奏上非常明确的表现作品的色彩感和动态强烈的意志感。第一乐章开头的诡秘气氛的节奏和剧烈的弓法、略带粗暴的断奏等等,一上来就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与美岛莉常年合作的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也始终以配套的动态幅度、和谐的音一同自然的表现了原作在色彩和动态感的特性,这个作品的第一乐章上也确实反映出他们多年合作的完美协调性的。第二乐章的平稳的安逸气氛和标题为“悲剧气氛的急版”的第三乐章开始的轻喜剧效果和随后钢琴在低音域提示的后半部分的哀歌气氛的段落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两位演奏家在一个非常高水平的协作方能够处理好的。美岛莉是目前小提琴演奏家中音色明暗掌握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音量的大与小、缓与急、银色的明与暗的调整等的高水准都在这个普朗克奏鸣曲中完美的体现了出来。也正是美岛莉对这个作品更加主动的理解和有创意的发挥其演奏特点,才使得这部20世纪诞生的名作光彩夺目。
美岛莉在德彪西的那部著名作品的演绎上却发挥得不如普朗克奏鸣曲。尽管音色表现上美岛莉处理得很好,不过德彪西作品中的主题随现随逝(或者是一种方向感发散)的效果对于美岛莉来说却难以表现出来。德彪西在这个作品中不断的构筑乐思,可也随即将其抛弃之,随之而来的又是一个新的乐思……。既显示了意识的流动性,也反映出活泼或发散的想象力的。遗憾,尽管美岛莉的演奏完程度相当高,不过德彪西作品的这种效果却难以从这个演奏中捕捉到……。
圣·桑在其壮年期写下的d小调奏鸣曲也是一首目前不太流行的曲子。第一、四乐章的能量动态表现和第二乐章的巴黎特有的小资浪漫的幻想风格,第三乐章的精灵的活泼气氛等,反映出这个作品的表现范围和动态幅度都很大的一个作品。美岛莉在头尾的两个乐章的发挥确实是让人为之精神一振的,不过第二、三两个乐章却觉得并没有很到位的表现出来。当然这还不是一个非常容易处理的作品,特别是第二乐章的那种成年人方能够透彻理解的抒情,对于未婚女性来说确实难以理解的。即便如此,这个作品的演绎还是能够接受的。整体而言,普朗克奏鸣曲的演绎非常卓绝,属于几十年才能够遇到一个的那种优秀演绎。德彪西奏鸣曲一般化了一些;而圣·桑的奏鸣曲也不如普朗克奏鸣曲,不过这样的演绎效果已经是相当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