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中文名: 吴祖强作品选辑
专辑英文名: Selected Compositions of Wu Zu-qiang
艺术家: 吴祖强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APE+MP3)
发行时间: 2006年
地区: 大陆
简介:

唱片公司:龙音唱片
专辑编号:ISRC CN-E08-06-0018-0/A.J6
专辑介绍:
吴祖强,原籍江苏武进,1927年7月24日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小学和中学时代在音乐家盛家伦、张定和的影响下立志学习音乐。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师从江定仙。195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赴苏联留学,入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8年毕业归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1982年任院长。他曾作为中国音乐家的代表,赴苏联、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国家访问,并多次担任国际音乐比赛评委。1979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1985年起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1999年被推举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1988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现为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吴祖强作有管弦乐、协奏曲、舞剧、大合唱、室内乐、独奏曲等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较重要的有: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以及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和与刘德海合作的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此外,他曾将著名的传统乐曲《二泉映月》、《听松》改编为弦乐合奏曲,《江河水》改编为二胡与管弦乐队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编为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很受欢迎。他还创作过一些独奏、独唱曲和电影、话剧音乐。
吴祖强的创作风格严谨,善于从音乐艺术的规律中展开乐思,他一面吸收西欧和俄罗斯古典音乐作曲手法的优秀传统,一面在民族风格、民族特点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力求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富有民族气派的音乐作品。他还通过以民族乐器和交响乐队协奏或合奏的形式,把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构思和交响音乐的手法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除音乐创作外,吴祖强还著有《曲式与作品分析》。
1. 春江花月夜 Moonlight Over the River in Spring(琵琶与管弦乐队音诗 Music Poem for Pipa and Orchestra)
古曲/1980年编曲/刘德海整理琵琶独奏谱/指挥:王甫建/琵琶:张强/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
此曲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悠久的琵琶文曲,一八六四年的《今乐考证》已在考证此曲;现存最早的谱本为一八七五年无锡吴畹卿的抄本;一八九五年李芳园对其作了较大发展,更名《浔阳琵琶》收在他的《琵琶新谱》中;李氏的学生汪昱庭又作了加工润饰,改名为《浔阳月夜》或《浔阳曲》;其后一九二五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饶章和郑观文等据此改编成合奏曲,名为《春江花月夜》;今吴祖强又将之改编成琵琶与管弦乐队。尽管名称和演奏形式不同,但音乐的内容和意境则是相同的。优美安静的旋律,展示出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清理淡雅的山水画卷,引人入胜。
2. 江河水 Water of the River(二胡与管弦乐队 For Erhu and Orchestra)
1980改编/指挥:黄安伦/二胡:马向华/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协奏
《江河水》原为辽南鼓吹中的曲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曾被改编为二胡独奏扬琴伴奏。六十年代被用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从而给广大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八十年代初,吴祖强应青年二胡演奏家姜建华约请,为在美国坦科伍德音乐节上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需要,写成了这首二胡与管弦乐队相结合的改编曲。改编曲在原曲整体结构上未做大的变动,管弦乐部分着重发挥复调写作独奏二胡与乐队演奏的相互配合、烘托、增强音乐的悲愤、凄凉和戏剧性内涵。作品演出时听众反映强烈,很快成为二胡演奏的保留曲目。
3. 草原小姐妹 Little Sisters of the Prairie(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 Concerto of Pipa and Orchestra)
1973-1977作曲/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指挥:韩中杰/琵琶:刘德海/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
乐曲以琵琶为主奏乐器,西洋管弦乐队协奏。内容描写蒙古族少年龙梅、玉荣小姐妹俩与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曲调素材摘用了吴应炬作曲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及阿拉腾奥勒所作的一支内蒙古风格的歌曲,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和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结合起来,突出琵琶这一富有特色的民族乐器,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生动形象跃然弦上。全曲分五个部分,不间断连续演奏:(一)草原放牧;(二)暴风雪中;(三)寒夜行进;(四)关怀难忘;(五)红花盛开。
4. 查尔达斯 Zardas(二胡与管弦乐队 For Erhu and Orchestra)
维多里奥·蒙蒂曲/1996配器改编/指挥:胡炳旭/二胡:马向华/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
本曲原是广为流传的小提琴曲。这首匈牙利音乐风格的乐曲是取材于匈牙利的同名民间舞蹈音乐,它以略带伤感的慢板旋律(拉苏)开始,结束在激情热烈的快板(弗里斯)。其中华丽的经过句、快速的跳弓以及近似哨音的人工泛音等技巧的运用,拓宽了二胡演奏的技术范畴和音乐表现力。
5. 二泉映月 Moon Reflecting in the Erquan Spring(弦乐合奏 For String Orchestra)
阿炳传谱/1973改编/演奏:中央乐团弦乐队/指挥:韩中杰
阿炳所演奏的这首二胡独奏原曲本无确切标题,是杨荫浏先生为阿炳录音之后和他一同商量添加了《二泉映月》这个曲名。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曲名和乐曲本身已经浑然一体,并被作为理解此曲内涵的媒介。
“二泉”是江苏无锡市的一处名胜,坐落于惠泉山脚下,全称“天下第二泉”。此景以一潭绝妙泉水得名,平时游人络绎不绝,阿炳常在此拉琴卖艺。所以若说原曲是以景抒情,奏出诗一般恬适意境和深刻人生感受,激动伴随冥想,荡漾心弦,听者大约是会予认同的,其中丰富蕴含则应由听者自去体会品味。弦乐合奏改编曲既注意忠实于原曲气质和风格,又充分发挥弦乐合奏特色,给予原曲尽可能的充实和艺术加工,对原结构也作了某些改动。作品在国内外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成为许多著名乐团保留曲目,历演不衰。
6. 听松 Listening to the Pines(弦乐合奏 For String Orchestra)
阿炳传谱/1990改编/演奏:中央乐团弦乐队/指挥:韩中杰
关于这首阿炳传谱的原二胡独奏曲,阿炳自己曾经作过一个“题解”,他自称这首乐曲是描写宋朝时金兀术被岳飞打得大败,跑到惠泉山脚下伏在“听松石”上惊魂未定地倾听大宋兵马追击的情景。他说“听松”就是“听宋”。然而我们却颇难在这首乐曲中听出这一情节的具体描述。
不过,在二胡曲中像《听松》这样气势强劲的音乐,实在也是相当罕有的。乐曲开始段落中甚至出现以和弦分解构成的战斗性号角乐汇,带有明显当代气息,又如何能将这首音乐推到数百年前的宋、金年代去呢?有音乐理论家认为也可能是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战火频频中激起了爱国热枕,借题发挥,反映出他一腔愤懑慷慨之情,通过昂扬的音调,抒泻内心的感受和对时局的企盼。是否如此?只能请听者判断。
7. 良宵 Fine Night(弦乐合奏 For String Orchestra)
刘天华二胡曲/1992改编/演奏:中央乐团弦乐队/指挥:韩中杰
刘天华(1895 - 1932)原作二胡独奏曲。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国乐大师,刘天华通过创作、演奏、教学和理论研究,为我国近现代民族器乐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创作的十首二胡曲被认为是他音乐艺术的结晶。刘天华的作品大都抒发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动荡时局和不安社会的内心苦闷与彷徨。《良宵》则是其中比较少的比较明快、开朗的小品,与《光明行》、《空山鸟语》等名作共同反映了作者对光明和幸福憧憬的另一面,深受演奏者和听众喜爱。
8. 燕子 The Swallow(独唱与钢琴 For Soprano Solo and Piano)
新疆哈萨克族民歌/1954改编/中文译词:艾图瓦尔夫/演唱:吴双/钢琴:吴迎
这首作品,改编于1954年,是吴祖强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时期的作品。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为首演者,1955年该曲由原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乐谱,并编入“歌唱家音乐会曲目”;曾被列为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必唱歌曲。该曲从1956年首届北京音乐节演唱后,一直流传至今,深受国内外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