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星 - 斯塔克 - 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Dvorak: Cello Concerto; Bruch, Tchaikovsky》[APE]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05-08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简介:

作曲家: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

演出者:斯塔克

指揮:杜拉第

樂團:倫敦交響樂團

唱片公司:MERCURY

類別:古典音樂

Janos Starker 斯塔克(1924- ) 匈牙利大提琴家,從小在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學習大提琴,10歲第一次上台演出,20歲入布達佩斯歌劇院與愛樂樂團任首席大提琴.1948年移居美國,先後任達拉斯交響樂團(1948-1949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樂團(1949-1953年)、芝加哥交響樂團(1953-1958年)首席.1958年辭去芝加哥交響樂團職務,任印第安納大學專職教授.斯塔克有高人的技巧,追求質樸、剛勁的演奏.他重新編訂了巴赫的6首無伴奏組曲,強調了那種粗礪、剛勁的表達.他演奏的科達伊的奏鳴曲,把此曲技巧上的高難表現得游刃有餘堪稱絕活.而他在Mercury錄製的德沃夏克協奏曲,舒曼、拉羅、聖桑的協奏曲,都是他最成熟時期的豐碩成果.

[轉帖]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賴偉峰

大提琴的聲音接近人聲,不少發燒友喜歡它聲音的溫暖厚實。不過作曲家為大提琴譜寫協奏曲的原本就不多,海頓的兩首、波切裡尼、舒曼、德沃夏克、艾爾加、聖桑、拉羅、米亞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羅可可變奏曲)等等。其中最容易入耳的當屬海頓的兩首,而演奏難度最高的應該是艾爾加,不過說起知名度還是德沃夏克的這首《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4最為出名。

創作背景

德沃夏克一生為大提琴與管絃樂團所寫的曲子有限,除了作品94《g小調迴旋曲》、作品68《寂靜的森林》外,就是兩首大提琴協奏曲。兩首?你或許懷疑我寫錯,沒錯!德沃夏克曾寫過兩首大提琴協奏曲,只不過1865年寫的第一首A大調,包括管絃樂部份以及作品編號都沒有完成,因此不算是完整的作品。因此世人熟知的b小調其實是他的第二首大提琴協奏曲,更是少數大提琴協奏曲中的傑作。

德沃夏克雖然傳承了斯美塔納的民族精神,他的音樂卻更具有國際觀,處境有點像是柴可夫斯基在俄國音樂的地位。身處浪漫樂派卻憧憬古典的雅致的特質,又有著不少布拉姆斯的影子。有趣的是,德沃夏克傳頌後世的作品都與美國扯上關係,例如他的「新世界」交響曲、「美國」絃樂四重奏,以及這首大提琴協奏曲,可見赴美的生活對他影響之深遠。德沃夏克創作這首大提琴協奏曲時,正值他旅居美國的最後一年,一如他最受歡迎的作品「新世界」、「美國」一樣,此曲融合了波西米亞民俗音樂與美國印地安、黑人靈歌的素材。當年布拉姆斯聽到這首作品便羨慕地說:「早知道大提琴協奏曲能寫得這麼優美動聽,我早就提筆寫一首。」可是您知道嗎?這位在布拉姆斯口中形容:「他字紙簍中揀出來的旋律,都足以讓我寫一首交響曲。」的旋律天才,當年在創作這傑作時也猶豫延宕多時。

主要原因在於德沃夏克雖然喜歡大提琴,但是卻討厭這種樂器高音域的濃濃鼻音與低音域的混沌不清,因此他一直沒有為大提琴寫協奏曲的打算。可是他的波西米亞同胞大提琴家哈努斯維漢(Hanus Wihan),卻不斷要求德沃夏克為他寫一首大提琴協奏曲。

這位哈努斯維漢可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他是捷克布拉格嫡系相承的大提琴家海根巴特(F. Hegenbarth)的高徒,13歲進布拉格音樂院與海根巴特學習,18歲成為薩爾茲堡莫扎特學校教授,雖然是波西米亞人卻曾有機緣與有「大提琴的沙皇」之稱的俄國大提琴家大衛朵夫(K. Davidov)學琴。同時因為經常在德國音樂圈演出,因此與李斯特、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等人關係良好,理查·施特勞斯還寫浪漫曲獻給他,他並且在團齡有40多年之久的捷克四重奏裡擔任過大提琴手。德沃夏克的作品94迴旋曲,以及悲歌(Dumky)鋼琴三重奏中的大提琴部份都是為他所寫。

雖然,德沃夏克與哈努斯維漢私交甚篤,兩人還曾一同在波西米亞境內旅行演出。然而一直到前往美國之前,德沃夏克依然多所顧慮而沒為摯友提筆。1892年作曲家離開波西米亞前往美國,1894年在紐約布魯克林聽了輕歌劇作曲家維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的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後,受到莫大的激勵讓他興起寫作大提琴協奏曲的信心。1894年11月8日晚秋開始提筆寫這首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並迅速地在1895年2月9日完成該曲。期間哈努斯維漢扮演相當重要的咨詢角色,在創作上提出許多建議,尤其是大提琴表現部份,相當類似約阿西姆之於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的角色。

此曲在1896年3月19日的首演擺了個烏龍!既然德沃夏克是在哈努斯維漢的催促與協助下完成這首作品,首演的大提琴主奏理當由他擔任,因此德沃夏克指定由哈努斯維漢擔任首演。但是造化弄人,由於委託創作的倫敦愛樂協會演出日期協調失當,竟然導致哈努斯維漢趕不及從捷克到倫敦,因此首演的榮譽落到英國大提琴家裡奧·斯特恩(Leo Stern)身上,首演指揮則是第九次訪問倫敦、當時已經回到布拉格任教的德沃夏克親自指揮倫敦愛樂協會樂團。可憐的哈努斯維漢白忙一場,卻沒能在首演的歷史上記上一筆,所幸日後的演出依然是以他為首要號召。

創作技法、素材

這首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不僅是樂思上渾然成,作曲家在結構的設計配套上也相當傑出,德沃夏克天生對弦律性的敏銳加上他師法古典樂派的樂曲造型,更提升本曲的經典性。在大提琴主奏與樂團的搭配上,他採取對立抗衡的手法而不是琴瑟和鳴的方式,管絃樂的厚度相當夠份量,在他的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中都只用古典兩管編製,而在此地他加入低音號、長號,更加重和弦低音,雖然不脫古典的典雅但在氣勢上更為渾厚,因此大提琴演奏必須具備很強的能量才能殺出樂團重圍。

依循古典協奏曲的三樂章分別簡述如下:

第一樂章快板、b小調、四四拍、採取嚴格的奏鳴曲形式。在寫作上充滿巧思,呈示部豎笛率先奏出第一主題,第二主題則由法國號優美的吹出。而發展部主要將第一主題予以變形發展,包括轉調、變換表情、震音、花奏等等手法,再現部則以第二主題為出發,一直到最後管弦總奏才在現第一主題。

第二樂章不太慢的慢板、G大調、三四拍、三段體。此樂章音樂充滿波西米亞的傷感,也有人稱它鄉愁之歌。第一段的主題由木管伴奏下,豎笛之後是大提琴奏出。中段的主題來自德沃夏克的歌曲《獨自一人》,而當三支法國號吹出優美和弦時,音樂進入第三段。此樂章充分發揮大提琴唱歌的本性,以及作曲者抒情的天分。

第三樂章中庸的快板、b小調、二四拍、迴旋曲式。此樂章充滿黑人靈歌旋律與波西米亞舞蹈節奏,因此音樂歡愉快速相當考驗樂團整體表現,因為不僅主奏者吃重連樂團的速度感與氣勢都要夠。無論第一主題或是第二主題都相當具有鄉土性,詮釋者略微粗俗的演出反而更為貼切。

錄音版本

理論上而言,捷克大提琴家及樂團詮釋此曲應該最為道地,美國樂團由於創作背景、英國樂團因為首演淵源也應有不錯表現。但事實上,還是以歐陸指揮與樂團的表現較佳,而大提琴家部份成就最高的當屬羅斯特羅波維奇。

在討論羅斯特羅波維奇之前,先提卡薩爾斯與塞爾1937年4月在布拉格的合作,樂團為捷克愛樂的EMI版,此片是78轉時代的代表作,當時卡薩爾斯已經六十歲了,他雖然知名高但是從1915年開始錄音起便甚少灌協奏曲,記憶所及只有波切利尼大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雙重協奏曲。此版樂團速度相當快,不過大提琴反倒有拖曳的感覺,單音錄音使得大提琴的尾韻不足。不過卡薩爾斯以簡潔的表情,表現出大戰前的詮釋美感。慢板相當有味道,雖然主奏與樂團的速度搭配不如新近錄音流暢,尤其第三樂章錄音不佳場面顯得大亂,卡薩爾斯與塞爾在鋪陳速度認知不同,不過此版畢竟相當具有歷史價值。此外,母帶受損造成轉速有問題。

羅斯特羅波維奇前後共灌錄四次,1969年他與卡拉揚柏林愛樂在DG合作的版本,獲企鵝三星帶花、留聲機「優良CD指南」傑出演奏佳評,製作人Otto Gerdes、藝術總監Hartmut Pfeiffer。此版錄音效果相當不錯,大提琴力道夠聲音飽滿,表現沒有想像中的濫情,反而偏向精緻婉約,是絕對必備的標準版!第三樂章大提琴拉奏的第一句像是示範一樣,速度與表情均屬一流。此外,他1977年4月29日到5月1日在Abbey Road第一錄音室,與朱裡尼、倫敦愛樂的EMI那版也相當精彩,製作人David Mottley、錄音師Neville Boyling。筆者手邊的是羅斯特羅波維奇Edition中的套裝盒版,心中猜想若有德國正版效果可能更驚人了!朱裡尼的速度慢但慢得漂亮過癮,序奏鋪陳幅度雖大但不矯情,倫敦愛樂表現相當的溫情,透過豐實自然的錄音更讓人動容。此版能在協奏曲中表現出室內樂的默契,大提琴與樂團的抗衡正符合作曲家的意圖,也只有經驗豐富的羅斯特羅波維奇與實力相當的朱裡尼辦得到。

付尼葉、哈雷爾、馬友友、皮亞蒂格爾斯基、席夫、斯塔克、托特裡耶等人都錄過兩版。

1962年付尼葉與塞爾在DG的標準版本,獲得日本唱片藝術名曲名盤三百三度首選,柏林愛樂繼羅斯特羅波維奇版後再度展現對這首曲子的熟捻。塞爾第二次錄音正值頂峰期,整體速度夠快聽來過癮,樂團與大提琴的音色都相當典雅,尤其法國號的吹奏絲毫沒有草莽味。由於手邊是低價版因此不知道錄音師為誰?不過藝術總監是Peter Schuppe。樸質約制的感覺在第二樂章特別明顯,反而讓音樂更耐聽,尤其木管的表現太棒了!塞爾絕對佔有一半的功勞,他年輕時與卡薩爾斯合作時對速度要求,與付尼葉合作時達成了!同樣是柏林愛樂伴奏,如果說卡拉揚的是華麗中的自然,那塞爾此版就是樸實中的自然。

馬友友、托特裡耶的版可惜到截稿前我都還沒聽過,不過托特裡耶與普烈文、馬友友與馬蘇爾的紐愛版曾獲企鵝三星。1903生於俄國,1924年被福特萬格勒請到柏林愛樂當首席大提琴手的皮亞蒂格爾斯基,室內樂演出經驗豐富經常與海飛茲、魯賓斯坦搭檔。他1960年2月22日,與孟許波士頓交響合作的RCA版表現出相當溫情的詮釋,頗有有浪跡異鄉之感,算是思考型的老?#092;深算詮釋,原來當年(1929年)他到美國時就演出過此曲,孟許與樂團表現也相當搶眼贿^第三樂章大提琴的力度明顯不足。此版數字母帶重制錄音師為Jon M. Samuels。其實皮亞第果斯基早在1946年1月17日就與奧曼迪、費城管弦和錄過CBS版,一樣是溫文儒雅的詮釋還帶點激昂的火花,雖然錄音比不上RCA版,但是詮釋以及與樂團的搭配都更勝一籌。原始的錄音師、製作人不可考,不過重發時的製作人為Dennis D. Rooney、錄音師為Dawn Frank,這張CD內含許多珍貴的皮亞蒂格爾斯基的照片,加上精彩的詮釋內容,如果您對錄音不那麼挑剔的話,我個人極力推薦。

席夫的兩次錄音都在Philips而且都是企鵝三星,與普列文的版尚無緣聽到,而與柯林·戴維斯加上皇家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的Philips版,是1980年12月錄音。此版田園風味濃郁、錄音質感細膩自然,尤其絃樂群的表現綿密豐潤。席夫並不是「暴力型」的主奏者,他的聲音可以很自然地融入樂團裡,主、協奏間呈現天衣無縫的美感。不喜刺激激情,追求寧靜內涵的人適合收藏。

斯塔克的兩次錄音,以第一次顛峰時期與多拉蒂指揮倫敦交響的組合較出名,Mercury1962年7月在倫敦的錄音,錄音總監為Wilma Cozart、錄音師為C. Robert Fine。此版從第一主題出現就相當緊湊富有張力,可說相當注重樂句的節奏性,斯塔克的琴音極具破壞力,而多拉蒂也不是省油的燈,兩個人拼得火花四濺,尤其許多自由樂句時兩人更是暗自加勁聽得令人大呼過癮,不過對平和派、或是追求絕對均衡的人可能認同度就差一些。哈瑞爾的兩版一版在RCA(列文)、一版在Decca(阿詩肯納吉),Decca這版已經出了2CD低價版,這是1982年9月在Kingsway Hall的錄音,製作人是Paul Myers、錄音師則是Stanley Goodall。哈瑞爾與阿詩肯納吉多年的合作默契在此產生發酵作用,樂團的齊奏相當整齊尤其絃樂群的表現,不過在木管獨奏時則顯得舒緩浪漫,樂句快慢的對比相當大,主奏的旋律線尤其被刻意凸顯,相當適合初聽此曲的人。哈瑞爾對自己的信心以及樂團的信賴度都相當高,因此經常放膽地大量灌注情緒,造成此版演出長度可與麥斯基/伯恩斯坦版一較高下。生氣勃勃的演出雖相當吸引人,但第三樂章就顯得有些粗野(巧的是,這就是作曲家的要求)。

麥斯基版已經推出中價版,1988年6月在特拉維夫的錄音,並獲得1989唱片藝術大獎。麥斯基加上伯恩斯坦兩大煽情高手,果然第一樂章就比別人慢但是音樂更為熱烈,樂句表情做足,堂音相當好!如果擁有第一版可能效果更佳。樂句快慢反差極大但是細膩度不足,與哈瑞爾/阿詩肯納吉版的問題相同。大提琴出來前樂團的表情夠誇張!濃烈!適合二十五歲以下的樂迷,不過麥斯基大提琴聲音漂亮沒話講。第二樂章吊人胃口的表情、第三樂章排山倒海,啊!這就是伯恩斯坦。演出所花時間最多,評價的爭議性一定相當大!錄音師Karl-August Naegler、製作人Hans Weber。

女性大提琴家也相當有表現,杜普蕾以艾爾加獨步武林,她的德沃夏克與夫婿巴倫波因、芝加哥交響1970年在芝加哥,由Carson Taylo錄音,比起克裡斯多夫帕克在Kingsway Hall替她錄的的艾爾加水準差上一截。大提琴的聲音顯然比較悶,但琴音依然深具魅力,在這裡大提琴沒有作曲家擔心的高音鼻音與低音混濁的問題。樂團與主奏速度的協調相當好,慢板的速度相當慢接近皮亞蒂格爾斯基版,如此慢的速度音樂張力維持不易,快板樂團訓練有素但杜普蕾還是把速度稍微拖慢以利他滿弓拉奏。對於備受日本樂評盛讚的此版我個人較不傾向推薦。

納塔利雅甘特曼與薩瓦利許、費城的EMI版已經推出「長紅系列」中價版,是相當抵買的版本,如果您對女大提琴家感興趣,又已經聽膩杜普蕾版,那這是不錯的選擇,1942年生於莫斯科的納塔利雅甘特曼在EMI還錄有舒曼、施尼特克等人的作品。另一位女將哈諾伊的版本火候還稍差,企鵝給兩星,不過搭配補曲《寂靜的森林》值得一聽。

總體來說,各種風味典型的詮釋已被嘗試過,而德沃夏克活著的年代大概古樂派短期之內尚難以染指(雖然諾靈頓已經錄過瓦格納、布魯克納)。國外樂評的觀點相當一致,只想買一版的人大概只能在付尼葉/塞爾與羅斯特羅波維奇/卡拉揚中選其一,而不介意多聽幾版的人具備企鵝三星水準的錄音都可以嘗試。倒是捷克音樂家的表現尚待加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