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Db: 7.2/10 (1,541 votes)
简介:
片名:Dayereh/The Circle
译名:生命的圆圈/ 七女性
导演:贾法·帕纳西Jafar Panahi
编剧:坎柏兹亚·帕托维Kambozia Partovi
主演:佛瑞丝黛·莎德·欧拉菲Fereshteh Sadr Orafai
艾尔罕·莎波克达金Elham Saboktakin
玛莉安·阿曼尼Maryiam Almani
娜葛丝·玛密札黛Nargess Mamizadeh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255094/
类型:剧情
国家:伊朗
年代:2000
■参展及获奖记录
·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00年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费比西年度电影奖
·入选2000年纽约电影节、温哥华电影节、东京电影节、釜山电影节
--------------------------------------------------------------------------------
七个都市边缘的伊朗女性的梦想在街头交错、传递,从白天到黑夜,恐惧、失落、到漠然接受。
或许,这一整天的际遇,正是她们一生命运的缩影......
序曲:清晨,医院里婴儿迫不及待的哭声,是个女婴…
人生初始之痛--莎玛兹Solmaz(伊朗文“永恒”之意):
刚经历完生产的人生大痛,却不知即将面对的是更残酷的身心重击,老母在产房外焦急地再三确定,无奈再怎么问,也改变不了生下女婴的事实。公婆、丈夫的失望,或许会让这对母女眼前触手可及的幸福,在转瞬间消逝……
失落的未来--阿瑞祖Arezou(“希望”):
早上才出狱,一直表现得强悍勇敢的她,拚命地到处筹措旅费,然而最后,她却胆怯了,只因不敢面对再一次的失望,而放弃天堂与新生活。
寻找天堂--娜葛丝Nargess(花朵):
正值18岁花样年华的她早上出狱,她想回到天堂般的家乡,还为那儿的男友买了件新潮的衬衫。只是,没有男人陪伴的她,根本寸步难行,连搭上巴士都是遥远的奢望。
茫然的迢迢长路--芭莉Pari:
她逃出了监狱,躲回家中,却被她愤怒的哥哥无情地驱逐。她怀了男友的孩子,只是男友也犯了罪,遭到处决,因此她想找一位医师帮她堕胎,但没有男人何其困难,连要在旅馆住宿都不可能。
自在地活着--莫妮耶Monir:
出狱后,她发现了丈夫娶了第二个老婆,而久未见面的孩子也和自己疏远了。她仍然知足,并乐于回报曾帮助她的人。
褪色的过去--艾尔罕Elham:
出狱后的她,摆脱了过往的记忆,在医院当一名快乐的护士,并成为一位巴基斯坦籍医师的未婚妻。但代价却是永远不能再与家人旧识见面,也不敢与未婚夫回家见公婆。
母亲的眼泪--娜叶蕾Nayereh:
身为一个单亲妈妈,她知道女儿将面对的艰苦未来,于是她三番两次地想把女儿遗弃,让更好的人家收养,却每每又因舍不得而失败。这一晚她又再次丢下了女儿,在充满泪水与心痛恍惚间,她坐上了一名陌生男子的车。
无声的夜莺--莫甘Mojgan:
她进出监狱多次,面对社会的残暴与不公早已漠然,她厌倦了谎言,选择以不说话来抗议。因此,她又进了监狱…
夜幕降下了,她们全都回到狱中。
狱卒喊着莎玛兹的名字,自始至终,我们从未见过她,也不知道刚生产的她犯了什么罪。
她们犯了什么罪?而伊朗女人的故事尚未结束……
--------------------------------------------------------------------------------
■短评
“贾法·潘纳希的最新力作《生命的圆圈》为他赢得了全世界最有勇气的导演之一的地位...我们很难不把这部作品视为当前伊朗政治与社会景况的展现...在《生命的圆圈》中,折磨着剧中人物的极度痛苦,都真诚地在特写镜头下展现出来...无论在任何时候,导演对于他的题材,都是全然投入的。”
——琼安·劳瑞耶/世界社会主义网站
“《生命的圆圈》再次证明了伊朗电影能够以多么简约的手法,得到最强而有力的回响。”
——安迪·贝利/独立电报
“导演拍摄本片的勇气建立于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备的诚实特质…他对政治批判的方式并非有计划的指控,而是坦白地显露出街头的真相。”
——纽约时报
“以精彩想像力将形式与内容结合,用以讨论在任何一个男性为尊的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处境。”
——费比西影评人奖
文字转自优士电影公司
--------------------------------------------------------------------------------
■影评
生命的圆圈
2002年01月17日09:39:35网易报道孙韬
电影《生命的圆圈》让我们又再一次面对一个男权和宗教观念控制之下的社会中女人的悲惨处境,曾经给我们带来《白气球》的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Jafar Panahi)这一次拂逆当局的旨意,没有再去拍儿童片,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妇女的世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儿童也会长大,会碰到自己的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批准。该片展现在一天之中,几个普通的伊朗妇女所面临的严苛的社会环境。
影片在一个妇女生产的阵痛呼号中开始,一扇白色的有着探视窗口的门被从里面打开,护士报告等候在外面的外婆,她的女儿生了一个女孩。老妇人很沮丧的离开,她知道女儿的婚姻算是完了。影片结尾处,在警察局的收容站里,一扇黑色的门上的探视窗口被从外面打开,警员呼叫着一个和产房中同样的名字,没有应答,他把窗口关上,监室中又是一片黑暗。开头和结尾构成一个封闭的圆圈,影片就此结束。
在老妇人沮丧的离开医院的同时,摄影机紧紧跟随把我们带到大街上,我们碰到三个刚从监狱中出来的妇女。她们是怎样被监禁的以及如何逃出,或者是释放,影片都没有交待。导演关注的是德黑兰大街上发生的故事。其中一个因为和出言不恭的男子当街吵架又被警察带走,剩下来的两个人,Nargess和Arezou战战兢兢,东躲西藏。Arezou以自己的肉体作交易,换来钱送Nargess回家,而她自己却不想随同前往她的朋友描述的天堂,Nargess没有身份证明和男性的陪同,在德黑兰几乎寸步难行。几经恳求才勉强让售票员相信她是一个学生,而当她利用发车之前的5分钟为自己的未婚夫买了一件时髦的衣服的时候,返回时发现警察正在挨个检查乘客的身份证件,只好放弃回家,转而寻找另外一个朋友Pari。Pari怀孕已经四个月了,她的男友已经在狱中被处决,而她又被家人逐出。她找到已为人母的Monir,当Monir从监狱中返回时,发现丈夫已经又娶了妻子,Monir让Pari去找另外一个狱中的朋友Elham,她出狱之后当了护士。Pari希望她帮助自己流产,但是Elham唯恐被自己丈夫知道自己从前的经历,不敢帮忙。Pari失望的又回到街上。这一次,她碰见了Nayereh,一个正处于遗弃自己女儿所带来的痛苦当中的女人,她希望这个女儿能被人收养,过上好一点生活。她失魂落魄的在夜晚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毫无反应地就搭上了一个陌生人的车。正好碰到警察正在逮捕妓女Mojgan,在去警局的路上,Mojgan点燃了一根烟,妇女当众抽烟在伊朗也算是一种罪名,而在这一刻,她是自由的。
这部影片取名《Circle》,自有其深意,导演帕纳西说,不仅是在伊朗,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受制于历史、文化、政治的影响,每个人都处于一个圆圈之中,片中的女人每一个都想要从这个圆圈中挣脱出来,如同世界其它地方的人一样,想要扩展自己的生活半径。他所触及的伊朗社会的敏感问题:妇女的卑微处境,通过一天当中几个不同妇女的遭遇呈现出来。他勇敢的批评自己国家的这种不公正,使他的影片被禁。
如同提携他的大导演阿巴斯一样,帕纳西也说自己很少看电影,为了要保持自己的特点,而不受他人影响。这种近乎固执的行为使他有一次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被拘禁,因为他拒绝移民局的要求:拍照和记录指纹。十几个小时以后他被直接送上返回香港的班机,而此时他的影片正在纽约上映。当他从机窗中凝望自由女神像时,再一次印证了他自己的评价,就是在这个所谓自由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一个圆圈,他身为一个导演在美国的经历不比德黑兰街头的妇女更好。
这部影片的结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处于这个圆圈当中的妇女,是通过一种类似于接力式的方法逐一出场,而对于她们之前的遭遇和之后的去向语焉不详。摄影机跟随着被拍摄主体紧紧不放,却又在两个妇女擦肩而过的一瞬间,改变被摄的主体,平滑的展开下一个故事,转场的概念在这里几乎被取消,以一种摄影机的线性运动来讲述多线索的故事,这和频频出现的长镜头相呼应,却又没有刻意的场面调度的痕迹,简约而直接,非常电影化,这可能就是导演所声称的个人特色。电影的确是需要烙上个人的印记,在展现我们生存的世界视觉现实的同时,也揭示它所具有的问题,娱乐性并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伊朗的电影工作者以一系列的优秀影片,成就了一个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