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twangler & Menuhin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 小提琴奏鸣曲》(Bartok:Violin Concerto NO.2 & Sonata for violi)[APE]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06-29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专辑英文名: Bartok:Violin Concerto NO.2 & Sonata for violi

专辑中文名: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 小提琴奏鸣曲

艺术家: Furtwangler & Menuhin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2001年

地区: 德国

简介:

作曲: Bela Bartok

指挥: Wilhelm Furtwangler

乐团: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演出: Yehudi Menuhin

录音日期:1953.9.12-13伦敦阿比路录音室

CD编号:EMI CDH768 8042

专辑介绍:

作曲家简介:

巴托克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开拓者之一,虽然他大部分作品的价值,直到他本人去世后才得到世人的认可,但巴托克仍然被认为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这几十年间,世界音乐从风格上实现了从古典音乐向现代音乐的过渡。此间著名的“革新派”音乐家中,除了“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拉威尔,“无调音乐大师”勋伯格、韦伯恩之外,就是巴托克与俄国音乐家斯克里亚宾了。巴托克与斯克里亚宾被现代人并称为“表现主义音乐大师”。

如果从音乐内容上划分,巴托克似乎又应当与斯特拉文斯基属于相近的派别。这两位大师的音乐都以民间音乐为素材,在创作中大量融入现代音乐的和声手法,造成一种“原始性的神秘色彩”。后人也将这两位大师的作品归于“原始主义音乐”范畴之内。

(转自21HIFI乐海漫游)

演出者简介:

梅纽因,美国小提琴家,生于纽约。4岁开始学琴,7岁便在旧金山个人首演音乐会上演奏门德尔松协奏曲。1926年赴欧洲,师从布什和埃乃斯库。1932年16岁的梅纽因在伦敦首演埃尔加协奏曲,由75岁高龄的埃尔加本人指挥乐队协奏,并且录下一张历史性的唱片,至今仍是乐坛佳话。巴托克1944年为他写下了独奏小提琴奏鸣曲。不幸的是,大约自60年代中期起,梅纽因的右臂拉下半弓时开始出现摇晃,严重影响了技术上的控制,运弓不稳,致使他的音乐会演出屡屡出错。但我们也不必夸大梅纽因这种衰退,尤其在录音室制作的唱片中,他的魅力依旧不减。

(转自天虎音乐网音乐百科)

唱片背后的故事:

梅纽因的风范不仅表现在演奏曲目涵盖广泛、演奏艺术自成一家、炉火纯青上,且表现在音乐与人格的双重完善上。二战期间,梅纽因为美国和盟军士兵举行过500多场音乐会;二次大战后,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德国人富特文格勒被盟军军事法庭审判,是美籍犹太人梅纽因第一个与洗清“纳粹同党”罪名的富特文格勒合作演出。在此之前他一直支持富特文格勒,并在音乐艺术上与他有着绝妙的契合。

这是富特文革勒与梅纽因最后的一次录音。

无调性音乐我个人一直敬而远之,所以个中乾坤无法深研。这是一张作者,作品我都不怎么熟悉的唱片,不敢妄加评论。但即使听不出来,也总会相信一些事情:好比说这是最好的巴托克的小协的演绎。

因为大伙都这么说。

圣经上也是这么写。

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