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 Schubert -《钢琴奏鸣曲,鳟鱼五重奏,即兴曲》(Sonatas,The Trout,Impromtus)Schnabel[APE]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06-30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专辑英文名: Sonatas,The Trout,Impromtus

专辑中文名: 钢琴奏鸣曲,鳟鱼五重奏,即兴曲

艺术家: 舒伯特 Schubert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Schnabel

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简介:

Performer:Schnabel

专辑介绍:

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而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亦即比标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再者,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因为第四乐章是采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鳟鱼》的旋律而作主题与变奏,所以此曲俗称《鳟鱼五重奏》。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舒伯特最美妙动听的室内乐佳作,甚至也是钢琴室内乐这个门类的一顶桂冠。整个基调是浪漫而愉快的,情怀坦荡,自由自在,而且始终充满了歌唱性。第四乐章不用说了,歌曲《鳟鱼》的旋律你应该是很熟悉的,或许还会唱呢。即使是有点激动不安的第三乐章,也是歌唱性很强,还偷空来两句温柔的,带点安抚性的。A大调通常都比较爽朗,而舒伯特此曲又特别流畅。在钢琴与弦乐器,以及大小各提琴之间的轮番歌唱中,年轻的舒伯特想必是自己也深深陶醉进去了。

这首五重奏,A大调,D667,作于1819年,其标题因其第四乐章变奏曲主题采自舒伯特1817年所作的歌曲《鳟鱼》旋律而命名。此曲乃舒伯特与其好友、男中音歌唱家佛格尔在北奥地利旅行时,受到博文加纳热情款待,因此而受博文加纳委托而作,首演于博文加纳府邸。其5个乐章为:1.活泼的快板,A大调,古典奏鸣曲式。开头以钢琴弹奏三连音音型,起连接全曲的作用。先是第一主题的呈示与发展,然后经过部形成E大调,钢琴弹出第二主题,小提琴反复后进入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在以附点4分音符及8分音符进行的新节奏伴奏下,小提琴以C大调奏第一主题,展开幻想追逐。再现部第一主题发展音型以D大调由钢琴再现,通过短小的尾奏而结束。2.行板,F大调,由3个抒情的旋律组成。第一旋律为F大调,第二旋律为升F小调,第三旋律为D大调。然后第一旋律以降A大调,第二旋律为A小调,第三旋律为F大调重现,为巴赫、莫扎特的传统。3.谐谑曲,急极,A大调,复合三段体。以弦乐与钢琴对答,再构成赋格。4.小行板,D大调,主题与6段变奏。主题为歌曲《鳟鱼》,先以第一小提琴奏主题,弦乐陪衬。第一变奏把旋律分配给钢琴,弦乐琶音为衬托。第二变奏中提琴主奏,小提琴衬托,旋律移到低音提琴,钢琴奏复杂的快速经过句。第四变奏转调到三连音节奏,第五变奏也有转调,第六变奏和结尾使用原歌曲伴奏中钢琴的波浪音型。5.快板,A大调,不完全的奏鸣曲式,其中流露着匈牙利色彩。

钢琴奏鸣曲

舒伯特留下不少钢琴作品,但是地位始终没有办法与他的艺术歌曲相提并论,直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后,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舒伯特钢琴作品里独一无二的热情、抒情与即兴。

舒伯特三首晚期钢琴奏鸣曲: C小调第十九号钢琴奏鸣曲D. 958完成于一八二八年,晚年的舒伯特对于以前靠“直觉”谱写作品的方法开始不耐,他开始研究自己最弱的对位,并且深入研究贝多芬的作品,因此一般认为,第十九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有贝多芬钢琴曲《三十二段主题与变奏》的影子。

A大调第二十号钢琴奏鸣曲D. 959谱写于一八二九年,题献给钢琴家胡梅尔,因此演奏技巧相当华丽。至于著名的降B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D. 960,单第一乐章就被赞誉为“贝多芬以来最完美的钢琴奏鸣曲”,内涵也是居舒伯特所有钢琴奏鸣曲之冠。

即兴曲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 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 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 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 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 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 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 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 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 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 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 受。尤其令笔者受不释手的,是第一组中的前三 首和第二组中的第一首。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 奏曲,C小调,4/4拍。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 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 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 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 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 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 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 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 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 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 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 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 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 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 又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 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第二首降E大调,3/4拍,三段体。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 溪流不停地奔泻而出,沁人心脾。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 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 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 机勃勃的田园风味。这支即兴曲最富画意,拍成MTV再合适不过,能活生生地 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声音几乎要化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

第三首即兴曲被公认为8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用少见的降G大调写成。由 于带有6个降记号的降G大调太麻烦,许多钢琴家干脆把它移调,用常见的G大调 演奏。霍罗维兹1953年的录音就是弹G大调,后来他意识到了G大调并非舒伯特 的原意,而是后人的篡改,又按照舒伯特的原谱降G大调再录一遍。听着如此意 境高绝的音乐,我们只能叹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如小溪潺潺流水声般的 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 微步,乘风而来,吟唱着天上美妙的生活。很奇怪,歌曲大师舒伯特却没有把如 此适合歌唱的旋律谱成一支艺术歌曲,而是用在了钢琴上,可见他对钢琴是多么 情有独钟了。由于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每每令听者有懒洋洋的梦幻般感 觉,以过去的眼光看,它多半要算靡靡之音了。在舒伯特的作品中,类似的意境还有不少,如技巧艰深的“流浪者幻想曲”中的慢板部分。人们想象中最美的天堂恐怕就是如此吧!(整理)

本专辑大多曲目录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音质问题请大家自己鉴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