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rtwangler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Brahms: Symphony in Em No4)1943 BPO[APE]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07-01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专辑英文名:

Brahms: Symphony in Em No4

专辑中文名: 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号交响曲

艺术家: Furtwangler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1943 BPO

发行时间: 1998年

地区: 德国

简介:

作曲家: Johannes Brahms

指挥: Wilhelm Furtwangler

乐团 BPO

录音日期:1943.12.12-15

CD编号: Tahra 1034

专辑介绍:

这是勃四的所有唱片中最令人心仪的一个版本。

她比其他所有的演出都要更加热切动人,末乐章迅猛,冲劲十足,有一种令人眩目的放纵意识。类似意识在URANIA“英雄”和战时“贝七”中异常突出,属于大师战时所有演出的发挥程度不一的共同属性————听过URANIA英雄的朋友非常轻易就可以想象出这张唱片的面貌。

富特文格勒的勃四录音从1943~1950间的所有演出都保持了手法的高度一致,对听众几乎不存在版本的勉强取舍问题。大凡大师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同一作品进行不断地探讨和实验,类似勃四这一状况在大师指挥的音乐作品中并不多见,这也是富特文格勒从一开始就首肯一部作品并且找到完美演绎手法的少见例证。“最佳版本”显著的优势其实在于录音质量和更加协调的音响。乐友欣赏时需仔细留意大师对抒情作品的独特意识————一种“无限”的意识,不断变化的音乐结构,以及巧妙的推进和回控手法。她们都是大师指挥手法中奥妙无穷的独特体现。

即使是在战时,大师也并非简单扼要地把“斗争意识”注入所有的作品————一些流行的概念通常会成为我们欣赏的障碍。对待任何作品,即使个人强烈的“辨别意识”得出的结果很可能是错的,但这种意识也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就象“世间根本没有绝对正确的演绎”那么简单的道理一样。

这张唱片有一个细节是我一直觉得困扰和遗憾的:我曾经领教过1948年大师率BPO在伦敦演出“勃四”前最后的排练片段(在那之前我并未听过1943年的这张唱片),从现场的音响来判断,排练时末乐章出现的强劲和激情并没有在这张“最佳版本”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能量未能完全集中地发挥,戏剧性相比之下也明显逊色,包括音响的协调性本身也不足。

我很少看见别人提及那场排练的片段,但毫无疑问那才是真正的“最佳版本”,(没有看过这一片段的乐友可以回味一下1951年北德版本勃一和1945年BPO勃一末乐章的强烈反差)而且,当时是在1948年的战后。很显然一直以来的说法:“富特文格勒战后已经不再具备强烈的斗争意识,他的所有作品也已经全面进入宗教般的深远意境”又是一个流行的谬误。

如果说几分钟的排练片段不足以说明问题,另有一张强劲的唱片足以让持以上观点的人否定这一贯常的判断:

1954.8.9 拜罗伊特 贝九————演出于卢塞恩“最后的贝九”的两周之前。

演出的强劲气势即使抛开极其糟糕的录音因素,仍然远远凌驾于51年的贝九名版之上。

(原创评论)

PS:这套6CD套装价格低廉,内容上乘,十分超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