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 -《潮韵-中国潮剧传统曲牌荟萃》中国唱片广州公司[FLAC]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08-29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专辑中文名: 潮韵-中国潮剧传统曲牌荟萃

艺术家: 群星

音乐类型: 民乐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中国唱片广州公司

发行时间: 2009年01月

地区: 大陆

简介:

ISRC: CN-F13-08-0039-0/A.J8

条形码:ISBN978-7-88528-043-7

出品公司: 艺士林

领 奏:黄壮龙 郭粦书

扬 琴:余精然

司鼓:詹诚骅 林爱群 马御通

总 监 制:王庆苏

录音顾问:李廷辉

后期合成:陈新胜

专辑介绍:

《潮韵---中国潮剧传统曲牌荟萃》音乐版

该唱片是首次以《潮剧曲牌》编辑出版的音乐,是潮剧唱腔音乐中比较古老的部分。为满足市场对制作唱片的高标准要求,制作过程中引用当前活跃于潮剧舞台上的艺人为骨干,集合了具有多年录制经验的人员组成制作群。为作品质量把关,确保该唱片的演录水平。能够集欣赏和娱乐于一体(可作伴奏音乐使用),具有较佳的实用价值。

潮剧的音乐、唱腔简介:

潮剧音乐伴奏分锣鼓科介曲调类、唢呐牌子类和弦丝乐曲类。

潮剧音乐特点是伴奏手法,传统素以“相和”(平衡)为伴奏原则。一般要求音乐随腔伴奏,唱腔要求与音乐“相食”(融洽)。伴奏没有统一谱,乐器可根据唱腔的基本旋律,发挥本乐器的特长,故有高唱低伴、低音翻高的现象。又因潮剧用调互不相犯,宫、商、轻、重,各安其位,泾渭分明,伴奏在与唱腔旋律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可在五度四度相生中取音,因而潮剧唱腔音乐具有自然复调因素,协和动听。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曲牌艺人也称为牌子曲,主要来自南戏,是潮剧唱腔音乐中比较古老的部分,常见的曲牌如《石榴花》、《红衲袄》、《四朝无》、《锁南枝》、《黄龙滚》、《皂罗袍》、《山坡羊》、《斗鹌鹑》等,都是比较古老的传统曲牌。

曲牌唱腔根据结构及节奏变化的不同分为头板曲牌,二板曲牌和三板曲牌三种。

头板曲牌一板七眼(8/4),一曲由头板引、头板锣经、头板曲段组成。头板曲段是头板曲牌的主要唱段,是全曲的中心所在。唱词一般是长短句。头板曲牌的特点是一字多腔,一腔多韵,字少腔多,是潮剧唱腔中节奏缓慢,最具抒情色彩的唱腔。《扫窗会》高文举唱的:“举目云山飘渺,家乡隔在万里遥。自从张千一去,未见他身回来,空使我望断云山音讯杳”。就是头板曲牌《四朝无》。

二板曲牌有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两种,一板三眼,属二板慢(4/4),接近头板曲牌,也有字少腔多的特点;一板一眼,属二板中,二板快(2/4),没有长拉腔,宣叙性比较强。二板曲牌一般由起段——中段(发展段)——收段构成。起段和收段一般属曲牌,中段则发展成为对偶曲牌。二板曲牌具有曲牌规格的程式性,又有可容纳新腔的灵活性,是潮剧唱腔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唱腔。旧本《陈三五娘》中“对镜梳妆”一段唱:“梳妆早起,款款金莲出厅边;喜鹊声催闷人心焦,奴只恨,这个冤家林大鼻”。就是二板曲牌《红纳袄》。

三板曲牌包括有板无眼、散板、有板无眼与散板结合三种。有板无眼(1/4),具有相对固定的基本句法,一字一腔,字多腔少,宣叙性比较强,多连接于二板曲牌之后,散板曲牌一般属曲牌前序,引类的唱腔,节奏比较自由,句与句之间多用锣鼓分节。《扫窗会》中,高文举与王金真两人最后唱的“夫妻相别泪满胸,速到开封诉衷情,打破玉笼飞彩凤,顿开金锁走蛟龙“一段,就是三板《尾声》的曲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