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Ernst Concerto Pathetique;Concertino
专辑中文名: 恩斯特小提琴协奏曲
艺术家: Ilya Grubert
古典类型: 协奏曲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NAXOS
发行时间: 2006年
地区: 德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作 曲 家:恩斯特
演奏:Ilya Grubert,violin
指挥:Dmitry Yablonsky
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
发行公司:NAXOS
唱片编号:8.557565
资料来源:网络
专辑介绍:
在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中,小提琴家、作曲家海恩里希-威廉海姆-恩斯特(Heinrich Wilhelm Ernst,1814-1865)其作品长期处于被大众忽视的地位。在作者因病退出舞台后,其作品亦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演奏家,如约阿希姆等人还会将其作品列入节目单中。作为一名独奏家,恩斯特可以说是帕格尼尼的继承者,具有非凡的技巧和深情的音质,是帕格尼尼式的技巧大师;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创造性地革新了小提琴写作的方式,将自巴赫以来的小提琴复调写作手法与帕格尼尼的炫技手法相结合,写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
今天人们认为恩斯特主要是位作曲家。列奥波德·奥尔认为:"他的作品是为演奏家写的…我们之所以向人们推荐他的作品,其原因远远不仅是为了学习演奏技巧,他那富于表情的《悲歌》,他改编的舒伯特的极为艰难的《魔王》,他的《奥赛罗》幻想曲是所有小提琴家所必须的曲目"。
由于恩斯特本人就是出色的演奏家,深谙小提琴演奏的性能与技巧,所以他的作品几乎都将小提琴的特色与技巧发挥到极限的程度。恩斯特擅长演奏各种双音与复调。他的作品不多,除了无伴奏作品以外,都是为小提琴与乐队而作,但一般用钢琴来演奏乐队部分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
恩斯特的小提琴作品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无伴奏作品。此类作品所包含的技巧极为困难,主要以复调写作为特色,是恩斯特独创性最为强烈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有六首复调练习曲,每一首都是献给当时的一位小提琴家,如约阿希姆、维尔当、巴齐尼等,其目的是要在技术艰深程度上超与帕格尼尼。而恩斯特改编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则是将这歌曲中的四个性格不同的角色连同钢琴部分都以无伴奏小提琴的形式以五种不同的音色与技巧表现出来,这首乐曲的演奏技术难度可想而知。第二类则是小提琴与乐队作品。此类作品出现在节目单的机会较多,最著名的作品有《威尼斯狂欢节》、《匈牙利旋律变奏曲》、《奥赛罗幻想曲》、《悲歌》以及一首难度极大的升f小调协奏曲等。其中《奥赛罗幻想曲》、《悲歌》以及一首难度极大的《升f小调协奏曲》流传最广,近年来已经进入了不少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中.
《奥赛罗幻想曲》是取自罗西尼的同名歌剧第一幕的主题和最后一幕由黛丝德莫娜唱的著名的浪漫歌曲,该剧在1816年首演于拿波里,恩斯特的幻想曲于1839年发表。《升F小调悲怆协奏曲》是题献给小提琴家大卫·费迪南德的作品,1850年发表。《悲歌》于1840年发表于维也纳,后来斯波尔在开头加了个类似宣叙调的引子。《D大调小提琴小协奏曲》于1839年在德国的布伦瑞克发表,是一首纯炫技的作品。《帕帕基诺回旋曲》发表于1846年。
演奏家Ilya Grubert是1978年的帕格尼尼大赛以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的双料冠军得主。Ilya Grubert在本录音中使用的是一把1740年的瓜乃利小提琴,此名琴当年曾属于小提琴家维尼亚夫斯基和Jeno Hubay(胡拜,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网络整理)
Hyperion也出了一张恩斯特的小提琴作品的专辑,由Ilya Gringolts演奏。不过个人觉得录音不好,经常能听到某人吸鼻子的声音,严重影响了一张好碟。

APE+CUE+LOG

资源来自网络,感谢原发者的无私分享,本专辑仅供试听,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后果自负,本人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喜欢请购买正版。本人为小水管,望大家下好后帮忙分流。本人硬盘空间有限,源达到一定数量后即撤源,请大家帮忙留源,以便后来的人能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