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拳之研究》清晰扫描版[PDF]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10-14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武当拳之研究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清晰扫描版

发行时间: 1992年7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注:来源于网络。

◎译名

◎原名武当拳之研究

◎作者江百龙主编

◎译者

◎出版时间1992年7月

◎国家中国

◎类别其他

◎版本一版一印

◎语言简体中文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8MB

◎页码197页

内容简介:

武当武功,通称武当内家拳(亦称武当派)。以武当丹士张三丰为其创始人,以武当山为其命名。

武当山,地处湖北西北部郧阳地区丹江口市,历来为道教圣地,盛于明初,渐衰于清末,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其武功亦随之涨落起伏,终至流散于全国各地。

已故武术史家唐豪先生《少林武当考》一文问世后,宗其说者,竞引伸为“武当无拳论”。U80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太原召开,渐江队代表金子强首次以《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登场演练,随即应武汉市体委及湖北人民出版社邀请,来汉公开办班,并收其套路整理出版,易名为《武当太乙五行拳》。嗣后又去丹江,长期留驻传授。1982年,丹江口市成立“武当拳法研究会”,创办会刊《武当》。1988年武汉体育学院为85级武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课讲授武当武术。这相继出现的武当“有拳”的事实,对“武当无拳论”提出了挑战。

然而,对于武当到底有拳还是无拳这样一个沉积多年的历史疑问,仅凭一些现象不足以定论。于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澄清历史疑问,促使中华武术百花争艳,蓬勃发展,武汉体院于1989年主动与郧阳地区体委、丹江口市“武当拳法研究会”及湖北科技出版社联系,组成《武当拳派的源流、拳系和内容研究》课题组,上报国家体委获准,列入1990年亚运会科研攻关课题,对这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历史疑问,开始了科学、系统、全面的研究。

此课题具体工作开始于1989年7月,其间参加了首届武当内家拳功理功法研讨会和首届国际武当文化武术节,举行研讨、报告、交流会4次。查阅武汉、南京、北京、成都、开封、青岛等图书馆、文史资料室所有有关史料、实纪近万册,笔录碑拓数十处达数百件,获取了近30万字的原始资料和近10万字的论证文字,还收集整理了武当拳、械、气功录相带。在此基础上,于1992年5月,完成了这项科研课题。

经过反复论证辨析,本课题组认定:

一、张三丰确有其人;

二、张三丰创拳之说有其可靠依据;

三、武当武功客观存在,并有其独特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四、武当武功的存在与发展,是历史上多渠道、多层次、多人物不断完善的结果;

五、所谓“张三丰无其人”、“武当无拳”等论点,可以否定。

内容截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