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庄子三篇疏解
作者: 朱宝昌
王厚琛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书号: 7-5075-0091-8
发行时间: 1991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朱宝昌(1909—1991)字进之,号希曼,江苏泰兴县黄桥人。幼年在家塾诵读诗书,14岁入上海复旦中学求学,20岁进之江大学,后转入东吴大学,读国文系。1933年入燕京大学哲学系,1937年获硕士学位,“七七”事变后赴云南大学任教。一年后由母校召回,到燕大及中国大学任教。1941年太平洋战争,燕大为日本侵略者封校,于是先生南下,在上海无锡国专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在四川北碚湘辉学院任教授,解放后任教于川东教育学院、西南军区师范学院。1955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1956年秋起在西安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任副教授。
先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抗战期间,反对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再生周刊》以白旭为笔名发表近百篇论文和杂文,反对国民党的独裁专政、腐化贪污,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呼吁和平。他拒绝了国民党要员对他高官厚禄的拉拢,也回绝了海外友人要他出国的邀请,表现出一篇爱国的赤诚。
先生年轻时已有扎实的国学基础,在大学期间研读西方哲学,同时既博览群书,又遍访学术界前辈长者,向章太炎、熊十力、金岳霖、沈有鼎、冯友兰诸先生求学问道,这对他一生的文化学术思想及人格道德都有极大的影响。先生对东西方哲学和佛学深有研究,又特别推崇王船山和章太炎先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西历史、哲学、文学熔于一炉,用一个哲人的眼光分析历史、看待文学。
先生毕生献身教育事业,近40年一直教授先秦两汉文学,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先生著作不多,解放前著有《论体》,翻译过罗素关于西方哲学家的介绍文章。解放后出版了《分析批判罗素的纯客观态度》,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罗素哲学作了新的评价。1957年发表《杂文、讽刺和风趣》一文后被错划为右派,此后20多年未能笔耕。1969年先生在劳动中患脑血栓,以致偏瘫,恢复后,带病撰写了《先秦学术风貌与秦汉政治》(198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先生去世后朱夫人王汉华及先生弟子整理出版了《朱宝昌诗文选集》(199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