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生而有罪-纳粹子女访谈录
作者: [奥]彼得·西拖罗夫斯基
译者: 贾辉丰
臧惠娟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书号: 750010321
发行时间: 1995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暗淡了千年帝国的辉煌梦想,远去了响彻全欧的冲锋呐喊,连集中营、焚尸炉也成了博物馆的陈列品和教科书的铅印字——纳粹魔影该在阳光下消失了吧!然而不,1985年奥地利记者彼得•西施罗夫斯基在采访纳粹分子的子女时发现;“无论他们是接受还是辩护,他们的父母可能卷入纳粹罪行的问题,都是战后一代人寻求新的身分认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往事不堪回首。为数众多的忠实而体面的政府官员——警察、官员、市长、铁路雇员、教师等等,“润滑了纳粹专制的车轮”,参予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尘埃落定数十年,这些纳粹父辈几乎都保持沉默,并力图隐瞒过去。斯特凡的外祖母仍然狂热地相信会有第二个希特勒,不像第一个希特勒那样被人打倒。顽固的父辈可以留恋昔日,拒绝今天,儿女们却不能离开对父亲的清算来寻找新生,正像约翰内斯说的:“你知道没有过去,生活意味着什么吗?”
寻找过去是为斩断过去。对纳粹子女来说,无条件地爱是他们负担不起的纵容迁就,灾难的历史决定了他们成为父辈既往行为在道义上的法官。于是,鲁道夫以同性恋来与父亲决裂;约翰内斯以及时挥霍来忘却父亲;雷内拿嬉皮士的生活风格来难堪父亲;西比勒对做过纳粹市长的父亲居然生孩子而困惑;怀有最大宽容的心理医生莫尼卡也离家出走,英格博格出于“和解和赔偿”的动机嫁给了犹太人;身为“有罪者的儿子和无罪者的父亲”的维尔纳决心把一切讲出来,传下去.成为连接有罪和无罪者的中介。只有斯特凡妮相信“不管你说纳粹什么,他们确实伟大”。其理由居然是审美的,“英俊的男人,高大,傲慢,穿上军装后,没有哪个女人能够抗拒他的诱惑”——这句话激起了全欧的反应。
经过几十年的重建,德国早已旧貌变新颜,大概没有人想到,直到80年代。纳粹子女们还如此被过去拖住,说他们是毁掉的一代并不为过,纳粹子女从未亲眼看到父亲在纳粹时代的荣耀,他们在童年期看到的父母是战后仓惶逃窜、战战兢兢的狼狈相。有关父辈的往事,他们或是心存疑虑,或是辗转得知。一位妇女说:“母亲哪怕只有一次告诉我,她曾是参与者,她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也会与她和解。”但作恶的父辈只是敷衍、欺骗,家庭中徘徊的低迷的法西斯情绪,成为儿女们生活的基调。这种由父辈造成的担心和怀疑把儿女们永远拉回那早该逝去的往事之中。
有“波兰屠夫”之称的汉斯•弗兰克说过:“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奥兹维辛之后,“怎么可能发生这些事情”是缠绕着整个文明世界的问题,也是时刻攫获住纳粹子女们的梦魇。无论在历史罪责的意义上,还是在代际传承的意义上,讲清往事,承担罪责,都是父辈不容回避的,这样才能给自己划上句号,放儿女到一个光明的世界;而行凶者的沉默所造成的时间的坟墓,在亲情的意义上是失去儿女,把儿女拉进罪恶;在历史的意义上是不能消化过去,把往事向未来延伸。“我所采访的几乎所有人,不管他们对其父母的态度如何,都相信纳粹时代发生的事可能卷土重来”。德国的政治现状表明,这也许是纳粹子女们的过敏,只是这种过敏是有意义的。不只他们的父母在保存着过去,而且正如安娜说的:
狼可以在一代之间驯化为羊吗?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