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山楂树之恋
作者: 艾米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书号: 9787539926605
发行时间: 2008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介绍:
《山楂树之恋》是以本书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一个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为基础写成的,叙事是艾米加上去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
1977年是中国在“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静秋那时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她也报了名,准备参加高考。
她那时的生活已经比顶职前不知好了多少倍了,这次又有幸能报名参加高考,这使她想起老三曾经用来安慰她的那些话,说她会从农村招回来的,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惜的是,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老三却成了一个美丽的梦想。睹景思人,静秋开始写回忆录,以纪念她跟老三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
后来她把老三的故事写成一个三万字左右的小说,寄给了《L省文艺》。她那时甚至不知道投稿应该写在格子纸上,就用一般的横条信纸写了,寄了出去。
那篇小说被退了回来,编辑评价说:“文笔细腻,风格清新……但人物缺乏斗争性……”,叫她按编辑的意见改写后再寄回《L省文艺》。静秋没有改写,一是因为忙于应考,二来她写那篇小说是为了纪念老三,如果按编辑要求改动,老三就不成其为老三了,即便发表了,也没有意义了。后来,卢新华的《伤痕》发表,中国文坛进入“伤痕文学”时期。艾米的父亲开玩笑说,可惜《L省文艺》的编辑胆子太小,不然静秋的那篇小说可以代替《伤痕》,被写进中国文学史了。
十年后,静秋离开K市到L省的省会去读书,再后来她妹妹出国,妈妈和哥哥相继移民,家里的东西都扔掉了。那篇退稿也早已不知扔到哪里去了,但这篇写在一个日记本里的回忆录被她妈妈保存下来,带到了加拿大。
艾米在参与写完《致命的温柔》后,就经常收到网友的悄悄话或跟帖,建议她写写静秋的故事。那时艾米还不知道静秋的这段故事,只知道另外几段,于是经常“威胁”静秋,说要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但她都没有同意。
今年春节时,静秋带她的女儿Sara到艾米家来玩,带来了那个日记本,让艾米挑一些写出来,纪念三十年前的那段故事。
于是就有了《山楂树之恋》。
作者简介:
艾米,女,2005年开始在文学城连载纪实性长篇故事,著有《致命的温柔》(与人合著)《十年忽悠》《不懂说将来》《三人行》《同林鸟》等。
名家推荐:
这个令人所有中国人心酸落泪的故事,完全是原作者的真实经历。老三死后,1977,原作者(我们叫她静秋吧)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静秋开始写作这完全属于她与老三的回忆录。去年恰是小说中主人公老三逝世三十周年,静秋将三十年前的回忆交给了好友艾米,请她写成小说《山楂树之恋》。故事的纪录者是艾米,但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写成后,贴在海外文学网站上,所有人看到结局,无不泪下,在几个月内迅速成为海外同龄人追捧的“网络时代的手抄本”,形成庞大的海外“静秋粉丝”群。
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
——王蒙(当代作家)
把这部作品与三十年前的“伤痕文学”联系起来不无道理,但它具有当下性:极端环境下的性爱压抑被“现在我们”打量,会产生出比反思更丰富的憬悟。
——刘心武(当代作家)
老三如此完美,堪称中国情圣!
——苏童(当代作家)
打开这本书,初看是酸,后看是痛,最后是痛彻肺腑。
——熊召政(当代作家)
在我的青春期,几乎见过书中所有的人物。我太向往那种透彻心腑的爱了,但我断然拒绝这样的结局,因为它太酷烈,太黑暗,太让人不能承受!
——潘石屹(SOHO董事长兼联席总裁)
向作者、原作者致敬,为了真情实感。那天“锵锵”我还说了这本书,严酷环境往往是动人爱情的好舞台。
——窦文涛(凤凰卫视主持人)
老三和静秋离我们很远了,但我依然羡慕他们的爱情。
——曾子墨(凤凰卫视财经节目主播)
我多想演老三啊!
——柳云龙(演员、导演)
我几乎是哭着看完这本小说的。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扮演静秋。
——孙俪(演员)
我看了这个小说,仿佛回到自己的青春岁月。而我的爱人看了这个小说,感动得哭了。她说,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的今天。
——张元(导演)
这样的作品可以把人们心灵深处那份雪藏的纯真之心,再次唤醒。
——陆川(导演)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一句诗:谁恰巧遇到这样的事,谁的心就会裂成两半。
——尚敬(导演)
读者推荐:
都说这是一部真正关于等待的故事,而且是最安静的等待。
正好前一日与兄弟谈起等待的话题:
他告诉我,童话或许真的不存在,但是至少幸福存在。他要我重新去相信奇蹟,他说幸福本就是奇迹,未必如童话般完美,但是一定真实,我始终坚信这句话。
我兄弟说,很多地方我和他很像,都想拼了命去保护单纯美好的东西。
我说,虽然我是女生,但其实我保护慾很强大,很恐怖的。
笑...
他叫我耐心等。
我说,我等,我一直在等。
而且我觉得我等得到。
因为实在太美好了,一辈子我都等......
好像跑题了呃...网上有无数人写了《山楂树之恋》的读后感,我越来越不知道如何去写读后感,我只是想錶达下看完结侷之后的一些心情而已。
“我的意思是:如果恰好,有人说等你一辈子,不妨相信吧。 ”
豆瓣上,有人说这句话便是最好的读后感。
—— 夏小暖
内容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