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台湾的海防》(许毓良)扫描版[PDF]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09-12-25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清代台湾的海防

作者: 许毓良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号: 780149847

发行时间: 2003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中法战争结束,清廷丧失了南洋舰队与马尾造船厂,使清廷东南及台湾的海防吃紧。在这个情势下,台湾建省,加强建设与海防,澎湖设总兵,使台、澎面对外敌至少有独立作战的能力以自保,不至于蹈中法战争的覆辙——被割断与大陆间的补给路线后,陷入恐慌。清廷复先后派刘铭传、邵友濂等当时的一流人才为福建台湾巡抚,加强治台、防台,可惜的是建设尚未上轨道,甲午战争即爆发,台湾虽不是战场,却仍成为被割让的牺牲品。

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作者将台湾海防置于清朝东南海防的背景中来探讨,不孤立或特殊化台湾在清朝海防中的地位;另方面也不忽视台湾处在中国边陲及列强环伺下的独特性,掌握到台湾海防的特质;其次作者使用不少一手史料后制作翔实的表来支持其论点,使这本书除具有创见外也具有资料的参考价值,以硕士论文而言,堪称佳作。

许毓良,1971 年生,台湾台北县人,1997 年毕业于中兴大学历史系,获文学士学位。 1999 年毕业于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现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班,学位论文领域为清代军事史、社会史;特重清廷对台统治之道,以及属下臣民应对之策。主要经历:参与 1996~1998 年台北县深坑乡乡志编纂工作。2000~2001 年基隆市市定古迹——狮球岭炮台、中法战争遗址、杠仔寮炮台调查研究;2000~2001 年“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纂《台湾历史辞典》计划。累计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