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身居高位
原名: He is in high position
作者: [加拿大]阿瑟.黑利 Arthur Hailey
译者: 拓向阳
王萍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版面精确还原
出版社: 大连出版社
书号: 7-80555-076-X/I·16
发行时间: 1989年09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身居高位
〔加〕阿瑟·黑利著
拓向阳王萍译
大连出版社出版发行辽宁省新华书店经销
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36号大连市委党校印刷厂印刷
字数350000开本:787×10921/32印张:16.25
印数1-10000
1989年9月第1版1989年9月第一次印刷
责任编辑:洪伟特邀编辑:林泉
封面设计:徐军波责任校对:恒田
ISBN7-80555-076-X/I·16
定价:5.60元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描写加拿大总理及其部长们的政治内幕与私生活的小说。慑于美苏争夺世界和核战争的威胁,加总理决心与美国合并,统一军队,引入美国核基地。这一计划引起了加拿大高级领导层的激烈冲突。反对党利用几个有争议的移民问题向政府频频发难。上搞议会围攻,中有法庭论战,下至新闻界抨击,来势凶猛。总理一怒之下欲撤掉移民部长,然而部长手中握有九年前两人之间的一纸见不得人的政治交易……总理那漂亮的女秘书窃得内情,出于多年的旧情,决心帮助总理摆脱讹诈。她找自己的新情人相助,深挖移民部长的隐私,成功地进行了反讹诈。总理对美国的访问终于成行。
阿瑟·黑利曾著有《大饭店》、《航空港》、《汽车城》、《钱商》、《最后诊断》、《超载》、《烈药》等,在中国拥有广大的读者。本书《身居高位》是黑利唯一的一部直接描写上层政界的小说。本书场面恢弘,人物众多,情节紧张,悬念丛生,高潮迭起,振聋发聩,是一部极为出色的力作,一幅充满浓郁色彩的西方政治生活风俗画。
译 后 记
〔一〕
当我们终于译完小说的最后一行时,我们仿佛觉得自己也随着主人公站了起来,面对读者,面向未来……
加拿大著名作家阿瑟·黑利成名后的最后一部没有译成中文的小说,也是他最杰出的一部小说终于献到中国读者的面前了。我们多年的夙愿也终于实现了。
从70年代末以来,黑利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征服了亿万中国读者的心。《航空港》、(又译《林肯机场》)、《大饭店》、《超载》、《钱商》、《汽车城》、《最后的诊断》、还有他新近问世的小说《烈药》,每一部都成为我国的畅销书。这毫不奇怪,因为黑利的小说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黑利的经历已为许多读者所知,一部由黑利的妻子谢拉写的书,《我嫁给了畅销书的作家》的中译本也即将在中国发行了。黑利于1920年生于英格兰的卢顿,14岁以前在学校里学习,以后当了某公司办公室的勤杂工。1939年,他加入了英国皇家空军,从头至尾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从飞行员一直晋升到上尉。
战后,黑利于1947年移居加拿大,先后当过房地产推销商、商业报刊编辑、销售经理和广告经理等。1956年,阿瑟瑟·黑利取得了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成功,即电视剧“飞向死亡”的创作成功。后来这部电视剧又被他改编为电影《08号跑道》和一部同名小说。从此以后,黑利的创作天才如旭日东升,日愈灿烂夺目。他每3年发表一部小说,部部畅销。
黑利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认真,几乎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他规定自己每3年写一部小说,其中第一年调查和构思,积累大量素材;第二年写作,并反复修改雕琢;第三年出版。然后又照例投入下一部小说素材的积累……黑利的每一部小说写一个行业,如《汽车城》写了汽车行业、《大饭店》写了旅馆业、《钱商》写银行业、《超载》写电力业……等等。《身居高位》是他唯一的一部集中描写政界的小说。
〔二〕
《身居高位》是黑利42岁时创作的,是他在艺术和思想意识上均处于最为积极、向上,最富有热情与理想的高峰的一部杰作。读完这部小说,读者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部小说竟是黑利于1962年创作的!整整26年过去了,可小说中所描写的加拿大仿佛就是今天的加拿大。读者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加拿大的消息,就会发现,移民政策问题和与美国的防务关系问题仍是今天的加拿大政坛乃至加拿大全面舆论的热点,没有任何其它政治决策能象在有关这两个问题上的决策那样引起加拿大公众的关切、不安、激动、呼吁、论战和分裂。黑利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预见力远远不是那种经不起推敲的虚构所能比拟的。也许正因为这一原因,本书到1976年就已再版27次了。
在短短32万字的篇幅中,黑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地细致刻画了铁腕人物加拿大总理、慈祥而威严的总督、硬汉党务指导、若干部长,以及学究气过重的反对党领袖、老谋深算的反对党参议员等群像,在广阔的背景上让朝野两党围绕上述两大问题展开激烈角逐和明争暗斗。众多人物的命运、抱负、成功、失败、爱情、忠贞和历史责任交织在一起,使读者和人物一起思考、行动、争论、祈祷、愤怒、回忆、自责,一起使灵魂升华。
〔三〕
《身居高位》最大的成功在于,它在以浓重而绚丽的笔触展现一系列动人心弦、波澜壮阔的政治事件的同时,塑造了一个个令读者动情、神往、崇拜而难忘的人物性格,并且通过这些充满性格美、人格美的情节和充满性格冲突与和谐的情节美的画面,向读者展示了各种从政道德、从政风格、信仰与原则的本质和相互冲突。
对于每一投身政界的人来说,手段与目的之间的权衡是一种最为微妙而又最为沉重且庄严的考验。无论一个政治家多么老练成熟,无论他多么善于在谈笑风生中应付滔天的政坛风浪,这种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争夺一刻也没有在他们的头脑中停息。即使没有任何功名利禄、胜败荣辱可以使一个饱经风霜的政坛宿将犹豫,但他在手段与目的权衡面前总是迟疑的。尤其在现代政坛中,那种不食人间烟火、不苟七情六欲的政治家已不多见,于是如何在手段与目的之间作抉择,已成为一个政治家最基本的、最坦率的、同时也是根本无法掩饰的自白。小说中的豪登总理在9年前为了爬上总理宝座而不惜立下一旦为世人所知就将身败名裂的密约;党务指导布赖恩为了斩断对方讹诈的绞索而无情地挖出对方几十年前
的隐私、残酷地迫使对手接受“枪口下的交易”;他与豪登多次用高官、厚禄、权力的淫威来推行自己的意志……当然他们也有聊以自慰的资本——他们是在为拯救加拿大的前途而工作,而战斗。但这难道就能为他们那些无情的、残忍的行为辩护吗?人民会理解吗?这些问题是无法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的。《身居高位》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它用情节和人物来回答这些问题,并且需要加上读者的判断才有可能得到完整的答案。
退一步讲,政治家对自己双手的玷污难道真的是必要吗?难道政治上的胜利、争夺和维护权力真的高于一切吗?这个问题便是一切政治家们时常停下来思考的另一难题。其实,一个投身政界生涯的人如果不时常考虑一下这个问题,那么他实际上不过是个不可救药的庸人,或一个政客,一个权力迷。在这一层次上,小说中的加拿大总理和他的亲密同僚们被描绘得颇有点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兼备的味道。豪登总理清醒地(?!)意识到,面讨当时的紧急形势,加拿大除了他已经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带领国民驾驭历史了。而当身为反对党领袖却不失正人君子风度的戴茨将豪登那最怕为人所知的,生命攸关的密约交还给他,并保证不向世人公开时,豪登在庆幸和感激之余仍在提醒自己,如果处于同样的情况下决不发此慈悲!党务指导也是同样。他进行着肮脏(?!)的交易时仍在振振有词地说“总得有人做这种肮脏的事。”
权力意识,这个谦谦君子似乎耻于谈论、羞于全力争夺的怪物,实际上是政治角逐的中心。无论是采用大刀阔斧的行政命令,还是间接地施加压力,乃至频频吹风或暗示不满,实质都是一样。小说以无情的故事与冲突表明,在权力面前羞羞答答,在无可避免的讨价还价面前暧昧退让,权力之果是不会象爱神一样翩然降落到面前的。
然而,强者有强者的代价,弱者也有弱者的报偿,这似乎成了仁慈的上帝刻意推行的公正。任何胜利都不能是百分之百的毫无代价的胜利,尤其是在政界中。许多所谓的胜利只不过是制造了更多的敌人,理下了未来失败的隐患。一部写政界的小说,必须要通过情节、性格和画面写出政治行为的这种代价关系、因果关系和政治事件责任关系。即使是纯粹出于良知的行动也要受到世俗世界的反复考验与重压。要让读者体会到,政治斗争仿佛象人生,只要它还没有结束,就永远存在着灭亡的危险,存在着挑战,存在着朋友的报答和对手的报复。政治生涯如果说有什么报偿的话,那只能在它自身当中找到;如果说它有什么丑恶和见不得人的话,它同样也只存在于它的内部,存在于狂热地追求它的人们之中。《身居高位》正是以它气势磅礴的节奏。带着近乎神圣的笔调进行着人物命运的判决,从而也对这一高居人上的位置和它的制度进行着剖析、判决、贬抑和褒扬,而这一切又从没有超越一部小说应有的艺术形象天地。
〔四〕
作者甚至对主人公们的爱情纠葛及其归宿也是带着对事实、细节和命运的虔诚的现实主义态度,进行时而饱蘸笔墨、浓墨重彩的渲染与讴歌,时而超脱飘逸的旁白与剖析。正如英国当年的大文豪萧伯纳所说,看一人如何恋爱,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身居高位》绝非言情小说,爱情描写也只是作为一条副线,作为主人公们的生活的一个侧面而存在的,但在这里它仍然是一个出色而深刻的华彩乐段。男人与女人的恋爱方式不同;豪登总理、党务指导、阿兰律师与玛格丽特、米莉、莎伦之间的每一幕心灵的碰撞与闪回,无不反映了主人公的真实存在,和他们的爱在良知与情感的天平上的实际地位。作者在这里再一次扮演起了慈祥而威严的法官,挥舞着对主人公们爱情归宿的生杀大权,一面编织着美丽而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一面抒发着自己的观点、情怀与感叹。也许广大读者和我们同样认为,作者在这方面还算公平吧。
*****感谢大连出版社,使我们终于把这一部杰作译出献给读者。如同他的其他作品一样,阿瑟·黑利的小说除了为人们提供了精彩可读的故事之外,还是警世小说。它向千千万万的善良的人们指出世界的复杂性,向无数懦弱的人们昭示人生的艰辛,向那些处世欠恭的人们说明人民是命运的终审法官……
由于我们才疏学浅,文笨笔拙,更由于原作的精深广博,我们的译文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敬请读者指正。我们也许以前曾见过面,今后,相信我们会在新的作品中再见。
顺致我们最美好的祝愿。
译者:拓向阳王萍
一九八八年九月于大连
观者 OCR 校对
2007年 9月 14日星期五
0: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