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中文名: 1969·Velvet Underground Live·Volume 1
歌手: the Velvet Underground
资源格式: MP3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摇滚乐总在默默的抹煞与再造神话中,延续它那脆弱的呼吸。地下丝绒简单朴实的音乐,被后人当作经典一再传唱。但在1969年,没有多少人喜欢这四个蹩脚的家伙。首先,他们不同于当时花童时代的嬉皮们。他们从不歌唱泛爱论与理想主义,却对跨掉派诗歌、噪音咆哮、极简主义、波谱艺术等更为热衷。其结果是,你在专辑中,别想听到复杂的配器,精良华丽的吉他效果。这里仅有的只是自由和真实。
Waiting for the man 讲述的是一个瘾君子在等待他的毒贩时焦急、不安的心情。lou reed曾说自己就是那个瘾君子。背景粗糙的可以感到扎手的吉他音色,准确的刻画了扭曲的世界中,异常真实的内心分裂。
sweet jane不知被多少人翻唱过。其简单上口的旋律,轻快的节奏,让人不得不钦佩其过人驾驭流行元素的能力。录制这张专辑时,乐队正处于巅峰时期。其中所选歌曲也基本上出自乐队的前三张专辑。所不同的是乐队在现场演出时常常将演奏的歌曲即兴延伸,将其原有的生命精华,再一次的提纯和熔炼。
8分钟以上的heroin和what goes on在简约的曲式进程中,制造了一个虚拟的现代都市模型。人们将在里面慢慢的腐烂,并为丧失的青春唱出挽歌。女鼓手简单犹如部落打击乐般的鼓击,更像是执掌魔仗的女巫。在尽情的舞蹈中,我们一次次的下落。最后,在吉他、小提琴、鼓声、人声的集体崩溃中,我们终于被海洛因的白色之梦吞噬。
真正伟大的乐队,总会在不断的前进中受挫。因为,当人们还在原地踏步时,他已义无反顾的走向人类的终极。地下丝绒走的太早也太远了,即使是过了20年后,人们还是只看到了他们的足迹。
特别推荐:
专辑里第三首歌“What Goes On”——在简约的曲式进程中,制造了一个虚拟的现代都市模型。人们将在里面慢慢的腐烂,并为丧失的青春唱出挽歌。女鼓手简单犹如部落打击乐般的鼓击,更像是执掌魔仗的女巫。在尽情的舞蹈中,我们一次次的下落。
专辑曲目:
01.I'm Waiting for the Man
02.Lisa Says
03.What Goes On
04.Sweet Jane
05.We're Gonna Have a Real Good Time Together
06.Femme Fatale
07.New Age
08.Rock & Roll
09.Beginning to See the Light
10.Heroin
乐队信息:


风格: Experimental Rock(试验摇滚) Proto-Punk(原型朋克) Rock & Roll(摇滚)
The Velvet Underground对美国的Rock & Roll有深远的影响。往后十几年的摇滚艺人无不跟随他们的脚步,承袭他们的意识,在那个花与和平的嬉皮年代,V.U.却提出反时代潮流的意识,讲出社会的无力感,使摇滚乐不再只是单纯的音乐,而是充满自省及急呼社会不平的音乐。当时只要是听V.U.的,无不自己搞起乐队,可见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摇滚极具影响。
"Life Was Saved By Rock & Roll"这句由Lou Reed的"Rock & Roll"中所唱出的名言,至今让我确信不已!
听过Velvet Underground(以下简称V.U.)的人,总会迷失在那简单的4/4小节,3、4个和弦即可完成的作品。但是在粗糙的White-Noise、呢喃自虐式的演唱以及波谱艺术大师Andy Warhol的华丽包装下,使V.U.在当时的乐队中的确与众不同。
John Cale在纽约结识Lou Reed,Cale是古典理论作曲家及小提琴手,而Reed是古典钢琴手(在V.U. & Nico中的Sunday Morning就是二人坐在钢琴前Jam出来的),后来加入了Stering Morrison(Guitar,Bass,因患淋巴癌病逝于纽约),Angus Naclise (Drums),后来鼓手更替为Maureen Tucker.
1966年,他们在Cafe Bizarre驻唱时认识了Andy Warhol,这位以享乐主义为目标的波谱艺术大师,他肯定商业文明所带给人们的便利与舒适,强调艺术不应以曲高和寡为晃子,而将之商业化,使更多的人能欣赏到艺术的华丽与美妙。他不认为如此会贬低艺术的价值,这些观念不但影响了V.U.,也影响了Lou Reed。
同时他也引荐Nico,使这位美丽的德国模特能表现她另一面的才华;第一张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在1966年完成,也成为地下乐队的经典,其中的歌词也反应出当时社会的脱节与失序及对社会的疏离感(由"Sunday Morning"、" Run Run Run"中可看出端倪),对药物滥用("Heroin"、" Waiting For The Man")、享乐主义的("Venus In Furs")、性泛滥("Femme Fatal")及Lou Reed对Nico的爱慕所作的"I'll Be Your Mirror")。这些歌词不但反应了当时的社会,也隐约可看出Andy Warhol的思想潜伏于V.U.的歌词中。
77年5月29日,乐队成员固定下来。分别是:吉他手本纳德·迪肯,贝司彼得·胡克,主唱伊恩·柯蒂斯,鼓手托尼·塔巴克。一个月以后,鼓手离队由史蒂夫·布洛泽戴尔替代。乐队最初的名字Warsaw取自于David Bowie和Brian Eno77年的一首纯乐器作品。
Lou Reed在Loaded专辑后单飞,相形之下,John Cale单飞后的前卫摇滚事业似乎叫好不叫座,或许是Cale没有承袭到Warhol的波谱精神吧。不过Reed的摇滚精神不曾落于俗套,从第2张专辑的Transformer来看,Reed已脱离了V.U.的White Noise的影子,但其呢喃式的唱法,简单精辟嘲讽的歌词,及永远都猜不出下一个音符落点的唱法,这些独特的地方都再次的显示了Lou Reed的地位是如此的伟大。一点点干净、一点点悲伤、一点点粗糙、一点点不满、一点点……这些一点点足以造就一连串动听的专辑。
Andy Warhol曾说V.U.将会比Beatles更有成就。照目前看来也不算过分,受V.U.影响的乐队不计其数,像Sonic Youth、David Bowie、Patti Smith、Jesus And Mary Chain.....以及无数个Punk、Post Punk乐队。在这流行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机会流行15分钟。这句Warhol的名言在现今的演艺圈偶像歌手林立,在讲求包装的宝岛,Andy Warhol的话似乎有极高的可信度。
其他相关信息:
(mp3是我用ccdex1.51压缩的。192kbit, 44100Hz 立体声)
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其他专辑将陆续发布,请耐心等待……
我发布的资源:
(01) The Smashing Pumpkins -《Mellon Collie And The Infinite Sadness》
(02) The Beatles -《Free As A Bird》
(03) The Beatles -《Real Love》
(04) 胡吗个 -《人人都有个小板凳,我的不带入二十一世纪》
(05) Janis Joplin -《Janis Joplin's Greatest Hits》
(06) Karen Carpenter -《Karen Carpenter》
(07) the Velvet Underground -《White Light/White Heat》
(08) the Velvet Underground -《1969·Velvet Underground Live·Volum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