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The Great Violin Concertos - Beethoven, Brahms, Sibelius
专辑中文名: 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集 - 贝多芬、勃拉姆斯、西贝柳斯作品
艺术家: Christian Ferras 克里斯蒂安·费拉
古典类型: 协奏曲
资源格式: APE
版本: DG-法国版 [2CD Set]
发行时间: 1993年
地区: 法国
简介:

作曲:Beethoven, Brahms, Sibelius, Schumann
独奏:Christian Ferras
协奏: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指挥:Herbert von Karajan
钢琴:Pierre Barbizet
录音时间:1964-1967
录音制作:ADD · STEREO
唱片编号:DG 437 949-2 (2 CD)
资源出处:eMule
整理编辑:Paul C.N.Chun
专辑介绍:
不应被忘记的名家——克里斯蒂安·费拉 (Christian Ferras)
————二十世纪法国小提琴大师

二十世纪的法国(比利时,或称法语系)小提琴学派、从超级大师雅克·蒂傅(Jacques Thibaud,1880-1953)开始、空前高度拉开帷幕,齐诺·弗兰塞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吉内泰·内弗(Ginette Neveu,1919-1949)其后,赋予法国小提琴演奏艺术更灿烂、辉煌的冠冕。而齐诺·弗兰塞斯卡蒂作为名门之后、伴着帕格尼尼的意大利传统,加上后期移居美国,其艺术活动在新大陆开展,风格难免受多样化的影响;惟吉内泰·内弗既有法兰西风格、又颇具二十世纪现代特点,但英年早逝、未来得及成为新时期法国小提琴演奏艺术的领袖。于是,法国在二十世纪诞生出了一颗耀眼的明星、被公认继以上三位大师之后、法国小提琴学派优秀继承者,“法国小提琴家中的当代旗手”——克里斯蒂安·费拉(Christian Ferras,1933-1982)。
费拉生于勒图盖(Le Touquet)、逝于巴黎。幼年由父亲启蒙习琴,早年师从比斯泰西教授(Charles Bistesi)、就学于尼斯音乐学院;八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转投伊萨伊的学生、著名小提琴教授卡尔维特(Joseph Calvet)门下。十三岁以独奏家身份在巴黎举行首演、获得巨大的成功。几经周折,费拉而后成为一代宗师乔治·埃奈斯库(Georges Enescu,1881-1955)的学生、最后一名关门弟子。乔治·埃奈斯库作为二十世纪早期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也是杰出的作曲家和小提琴教育家,曾培养了耶胡迪·梅纽因、阿瑟·格吕米欧和艾达·亨德尔等名垂史册的风云人物。1948年,十五岁的费拉在“斯赫维宁根国际比赛”中获奖,翌年再获隆-蒂博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从此声名大振,成为欧洲乐坛上显赫的新人,在国际古典乐坛一举成名,时年仅十六岁。
克里斯蒂安·费拉与指挥大师卡拉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卡氏一生尽心扶植了两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一位是才情兼备的安妮·索菲·穆特,另一位就是克里斯蒂安·费拉。被卡氏看中、挑选上的、具是有着非凡天才的杰出演奏家。费拉获此殊荣后,便牢牢巩固住自己国际小提琴一流大师的地位。费拉属于才华纵横、灵巧华丽型的演奏家,他的演奏以高超的技巧闻名、弓法强而有力。首先,他具有均衡、清晰、精致的演奏技巧,这为他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此外,敏锐而细腻的乐感加上强烈的色彩变化感觉,使得他的演奏更加深刻、感人,色彩缤纷;异常明快、富有青春气息中更有雅致、华丽和纤巧的演奏特征。而这些恰恰尽是法比学派的精华。费拉也是《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最优秀的诠释大师之一。在其演出生涯中,主要使用二把Stradivari名琴:一为1721年制的Prńsident Stradivari;自1967年起一直到1982年去世、陪伴他的是“Le Milanollo” ——Antonio Stradivarius制于1728年的名琴。这把“Le Milanollo”名琴过去曾为著名小提琴家韦奥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1755-1824)使用、也曾为帕格尼尼所拥有。
1968年后,费拉几乎没有再与卡拉扬合作录音。1975年,克里斯蒂安·费拉回到母校巴黎音乐学院执教。之后由于健康原因退出职业演奏舞台。1982年9月14日,据说意气消沉的费拉借酒浇愁、走上酒后自杀而亡之路,天才仅四十九岁。


费拉的伟大小提琴协奏曲系列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诠释版本之一: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含蓄、稳重为基调,根据原作在三个乐章中表达的不同感情与内容,注入鲜明的个性和活力,这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突出的则是他对柔板乐章田园牧歌风格的把握,及与情绪化乐段的对比,乃至终乐章中对吉卜赛舞曲风格基本主题的解读。卡拉扬棒下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默契,使得这一版本身价倍增。西贝柳斯是位“爱田野和森林、流水和山岳中的各种神奇的声音(西贝柳斯语)”以及荷马史诗的作曲大师,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无疑注入了他对大自然景色与英雄史诗的痴情,体现出浓郁的芬兰民族风格、古代吟游诗人的粗犷音调。费拉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如同作曲家在年幼时就形成了喜欢经常在空旷的原野里拉琴、用音乐同大自然交流感情的习惯一样,将芬兰大自然美丽的景色(第一乐章)、忧郁和神秘色彩的歌唱(第二乐章),以及芬兰人勇猛顽强的民族精神,极为细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唤起我们的联想,使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

1965年,与法国钢琴家皮埃尔·巴尔比泽(Pierre Barbizet,1922-1990;本片合作舒曼d小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1967年,灌录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现场。
附录 - 克里斯蒂安·费拉 图集:

● 左图、右图分别十五岁(1948)、十岁(1943)的费拉。

● 于1958年。

● 左图:1969年与法国钢琴家皮埃尔·巴尔比泽(Pierre Barbizet,1922-1990)、法国大提琴家保罗·托特利埃(Paul Tortelier,1914-1990);右图:1954年的费拉。

● 于1966年。

● 1967年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灌录现场。

● 于1979年。

● 1982年与法国小提琴新锐吉尔·勒费弗尔(Gilles Lefevre,1959- )。
说明事项:
1、资源出自 eMule,谢谢原发布者的分享。
2、本专辑仅供个人试听,勿用于一切商业性质的活动。若喜欢本专辑,请购买正版欣赏。
3、文字内容编辑、摘引自网络,谢谢所有原文作者。
4、受带宽限制,下载时请保留必要耐心、并尽力协助分流加速,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