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Mendelssohn - Symphonies Nos. 3 & 4
专辑中文名: 门德尔松:第三交响曲 & 第四交响曲
艺术家: Herbert Blomstedt
古典类型: 交响曲
资源格式: FLAC
发行时间: 1993年02月
简介:

乐团指挥:Herbert Blomstedt
演奏乐团:San Francisco Symphony Orchestra
唱片公司:DECCA
唱片编号:433811-2
录音时间:1989、1991
资源格式:Flac
资源出处:感谢 maxox
喜欢古典的朋友们都是具有分享精神的,请下载完后保源。
已屏蔽 电驴2.0 迷你驴
专辑介绍:
Herbert Blomstedt出生于美国,父母都是瑞典人。他起初在瑞典斯特哥尔摩接受音乐教育,后来又在美国纽约朱丽亚特音乐学院深造,他还学习过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音时期的音乐。Blomstedt曾经担任过马尔凯维奇和伯恩斯坦的助手,1954年2月正式开始他的指挥生涯,当时指挥的乐队是斯特哥尔摩爱乐乐团。1975年-1985年做为历史最悠久当时属于东德的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的首席指挥,录制了包括贝多芬和舒伯特交响曲在内的很多唱片。
1985年-1995年他担任三藩市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1987年开始与DECCA合作录制了大量的唱片。其中包括了Beethoven,Berwald,Brahms,Bruckner,Grieg,Harbison,Hindemith,Mahler,Mendelssohn,Nielsen,Orff,Schubert,Sessions,Sibelius和Richard Strauss等人的音乐作品。
1998年开始接替马舒尔担任莱比锡布业大厦乐团的音乐指导,录音合同仍然在DECCA。
作品介绍:
第三交响曲(苏格兰)
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a小调,Op.56,作于1830—1842年间,而其创作灵感始于1829年5月,应伦敦爱乐协会之约首赴英伦之时。此年7月,门德尔松到苏格兰,在爱丁堡霍里路德古堡遗迹诞生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他在信札上曾写道:“日近黄昏时,我们来到霍里路德堡,玛丽女王居住、恋爱的地方。那里值得一看的是爬上迂回的楼梯后,可看到一间小屋。当年追踪者爬上楼梯,在这里发现李吉奥,硬将他从屋里拖出,在隔了3个房间的拐角处将他杀死。四周的东西已经朽坏了,从中还可以望见蓝色的天空。我今天就在这间古老的房子里,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灵感。”门德尔松所说的古堡典故为,1566年3月9日夜,深得女王幸宠、被称为“外交顾问”的意大利乐手维多·李吉奥被一群贵族所杀。这首作品呈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即霍里路德古堡主人——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第九代孙女,1842年3月3日,由门德尔松自己指挥爱乐乐团首演。
这部交响乐共4个乐章:
1.奏鸣曲式,序奏为稍快的行板,a小调,主题哀婉地由双簧管与中提琴表现,宛如对古堡的叹息。主部为略为激动的快板,a小调,第一主题仍带忧郁,为苏格兰舞曲风格。这个主题加强后,进入灿烂的合奏表现的副主题,气氛转变后,单簧管以E小调表现第二主题。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交叉后,轻松地推进,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两个主题变化而发展,再现部两个主题的原型再现。终结部先情绪激昂地进入高潮,静止后序奏的行板旋律尤如回忆而再现。
2.不太快的活泼的快板,F大调,奏鸣曲式,有谐谑曲性格。以苏格兰民族舞曲风格的第一主题为中心,与朴素的第二主题形成对比。呈示部后,发展部与再现部以规则的形式进行,舞曲风格的主题呈现欢快的节奏。
3.慢板,简单的奏鸣曲形式,在d小调短小的序奏后,进入A大调主部。第一主题由小提琴表达,充满忧郁,单簧管则以阴郁的形态表现第二主题。在极短的发展部呈示后,第一、二主题追忆般地重现,似乎是对古堡周围景色与古堡氛围的回顾。
4.最活泼的快板,a小调,奏鸣曲式。一开始就表现富有激情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同样充满活力。长大的终结部后半部为很庄严的快板,A大调,类似苏格兰民歌的旋律,色彩无比灿烂。这一乐章据说采自爱丁堡风笛演奏军乐的印象。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作于1831-1833年,1833年5月13日由伦敦爱乐协会首演,门德尔松亲自指挥。这部作品是在意大利期间创作的,其中采用了一些意大利民间素材,所以门德尔松自己称它为“意大利交响曲”。
作品包括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评论家认为开头木管的表达就象意大利明媚的阳光,而小提琴象在召唤人们去探险。随着乐章的展开,人们仿佛置身于意大利那片美丽的国土。这个乐章,门德尔松充满信心,他说他自己"觉得象个青年王子"。
第二乐章,行板。这个乐章又称"朝圣进行曲",据说是门德尔松在拿波里街上看到宗教行列后产生的乐思。
第三乐章,优雅的中板。这个优雅的乐章更接近于18世纪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萨塔列罗,急板。萨塔列罗是一种古老的意大利舞曲形式,这个乐章表达的是罗马狂欢节的喧闹场面。乐章的结尾,寻欢作乐的人们似乎四散逝去,但眼看要远去时却又高潮迭起,效果非常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