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k Corea & Gary Burton -《Native Sense》[FLAC]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10-03-22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专辑英文名: Native Sense

歌手: Chick Corea & Gary Burton

音乐风格: 爵士

资源格式: FLAC

发行时间: 1997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出品厂牌:Stretch Records

唱片编号:SCD 9014

音乐风格:Jazz, Contemporary

专辑时长:01:04:11

专辑介绍:

奇克·柯瑞亚Chick Corea小传

奇克柯瑞亚(Chick Corea)的原名是Anthony Armando Corea,1941年12月生於麻州,他六岁开始学钢琴、八岁开始打鼓,音乐啟蒙之路受到父亲很深的影响,他父亲是三、四十年代的乐团领班。

他从小就聆听菜鸟帕克、迪吉葛里斯比、巴德鲍威尔、莱斯特杨、霍伦西佛等前辈大师的音乐,以及贝多芬、莫札特、萧邦、巴哈的古典作品,对他日后创作的灵感具有相当的啟发性。

十七岁移居纽约,开始展开职业演奏生涯!奇克柯瑞亚可说是从街头发迹的钢琴家,早期曾与Willie Bobo、Cal Tjader、Herbie Mann、Mongo Santamaria等合作,让他潜移默化地爱上拉丁音乐。1962-66年间,又与Blue Mitchell、Sarah Vaughan、Gary Burton等人合作。

六十年代中期,爵士乐界的钢琴手跟吉他手们,开始一股尝试演奏插电乐器的风气,包括Joe Zawinul、Herbie Hancock、奇克柯瑞亚等钢琴手,都赶上这股潮流。

1967年,奇克柯瑞亚与史坦盖兹合作录音,同时与Miroslav Vitous、Roy Haynes成立三重奏,对现代爵士的爱好者来说,这个乐团堪称是六十年代晚期的典范。起初奇克柯瑞亚的乐风属於咆勃与拉丁爵士双线并进,但成立自己的乐团之后,便进入宛如迷宫式多变风格,展开一代爵士钢琴大师的时代。

1968-70年,他加入Miles Davis的乐队,担任电钢琴手,在乐团中有吃重的演出,尤其在「Bitches Brew」专辑里,可以明显听见奇克柯瑞亚的杰出表现,而这张专辑更堪称融合爵士起飞代表作!奇克柯瑞亚恭逢期会,也被认定是融合爵士的战将之一。

1969-71年间,奇克柯瑞亚组了前卫乐团Circle,团员有萨克斯风手Anthony Braxton、贝斯手Dave Holland、鼓手Barry Altschul等人。该团自由即兴的曲风,在前卫爵士圈取得重要地位。

之后,他又与贝斯手Stanley Clarke、鼓手Airto Moreira、歌手Flora Purim、管乐手Joe Farrell等人,成立Return to Forever乐团(简称RTF)。起初这是个软调、建筑在森巴歌声上的乐团,曲风充满巴西的轻快节奏。但两张专辑之后,RTF开始转往电子音乐发展,并且进一步与电吉他手Bill Connors和鼓手Lenny White合作,音乐偏向融合爵士与摇滚,算是RTF的第二阶段。

1974年吉他手Al DiMeola取代Bill Connors的位置之后,RTF电子音乐比重减少,转向拉丁、西班牙风格发展,著名的专辑有「Where Have I Known You Before」、「No Mystery」、「Romantic Warrior」等,为该团第三阶段。RTF一直持续在融合乐路线,直到1976年解散为止,是奇克柯瑞亚著力很深的阶段。1977-78年奇克柯瑞亚曾与十三项乐器的乐团巡迴,整个七十年代奇克柯瑞亚可说灌录许多小合奏组合的录音,包括五重奏、四重奏、三重奏或二重奏。

1985年他成立新的融合乐团:Chick Corea Elektric Band,推出有专辑「Leprechaun」、「My Spanish Heart」,没多久之后又组一个Akoustic Band。成为一手「涉猎」电子融合乐、一手「染指」不插电传统爵士的「双栖」高手,再一次证明奇克柯瑞亚是个音乐向度扩及古典、爵士、电子、摇滚等不同领域的巨星。

1992年奇克柯瑞亚找到终生的目标,与经纪人Ron Moss成立Stretch唱片公司,致力音乐范畴的拓广,就像他自己一样,永远锁定在最新、最具创造力的音乐风格上面。早期的发行包括有:Bob Berg、John Patitucci、Eddie Gomez、Robben Ford等人。

奇克柯瑞亚曾经表示,「我越用不同的方式演奏,我越能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强调自己不断创新风格的原因。1996的「Music Forever & Beyond」是他最后一套的GRP发行,这是一套五张CD的1964-1996精选盒装。回忆这套精选,奇克柯瑞亚感谢如此多充满灵感的乐手,给他合作机会共同创作许多经典。

1996年底,Stretch唱片公司成为Concord的子公司,同时他决定成为自己唱片公司旗下的一名艺人。他的首张Stretch录音「Remembering Bud Powell」献给前辈Bud Powell,片中奇克柯瑞亚与Roy Haynes有精采的二重奏演出,Roy Haynes曾在六十年代与Bud Powell合作过。

同年,他发行由Bobby McFerrin指挥圣保罗室内管絃乐团的唱片「The Mozart Sessions」,这是他们在Sony的第二张录音,前一张搭档是曾获葛莱美奖的「Play」。

1997年他再度与Gary Burton组团,距离他们共组Crystal Silence二重奏已经过了二十年,因此两人想要做点不一样的音乐,「Native Sense - The New Duets」由Stretch唱片公司发行,在1998年为他赢得第九座葛莱美奖。

不断向前革新是奇克柯瑞亚最擅长的,1997年底他决定再组新乐团Origin,重新演奏acoustic钢琴,该团首张同名专辑在是纽约蓝调俱乐部的现场录音「Origin - Live at the Blue Note」。这位搞团老手,在专辑中整合多种美学於一身,他这张录音背后的策略是,试图捕捉乐团现场演出的神韵,「当现场演出时,跟录音室是截然不同的。因为不会想要演奏完美,或是毫不出错。」他说,「音乐流动更自由,而且表现更舒服,你听到的音乐丝毫没有剪接。」1998年更称势推出六张一套的完整版「A Week at the Blue Note」,收录许多现场精采演出。1999年奇克柯瑞亚推出Origin的第三张专辑「Change」,这张专辑展现爵士合奏另一番新光景,同时受到各界好评。

1999年他在Sony古典部,搭配伦敦爱乐推出「Corea.Concerto」录音,回顾八十年代奇克柯瑞亚因为顾尔达的演奏,爱上莫札特的音乐,他便决定用写一首钢琴协奏曲,而这首曲子1984年完成,十年之后奇克柯瑞亚在纽约、日本、义大利与不同乐团合作,但一直没有机会录音,直到1999年受伦敦爱乐之邀前往维也纳,这个愿望才算有机会留下纪录。这张专辑包括两首作品,「Piano Concerto No.1」献给宗教自由的心灵,另外还有奇克柯瑞亚为六重奏与管絃乐团重新编曲的「Spain」。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奇克柯瑞亚,还会有什么新的音乐探索?还会组出什么新的乐团?我们也不知道,因为从他过去音乐发展的轨迹看来,凌乱中却有系统,系统中却又充满创意。奇克柯瑞亚永远是一位令人惊艳的全能钢琴家。

Gary Burton小传

爵士乐当中,颤音琴(vibraphone,或vibe,或可俗称为铁琴)的演奏乐手向来就是属于音乐节奏的制造者,晶亮的音色、清澈的旋律,攫获了听众的听觉,更带领着乐队一同走向情感的世界。尤其是在现代爵士中,颤音琴更是承接着流行音乐与爵士音乐的连系桥梁。颤音琴的独特音色,主要来自琴键下方悬吊的铝管管口的活门,此部分则由马达来控制转动。活门的设计除了能替颤音琴增添了如摇动的音色(也就是颤音,vibrato),颤音的频率也可以透过马达的转速而改变,以配合气氛或音乐的需要。此外,颤音琴还有一个踏板,让乐手可以止住敲击琴键之后产生的回音。

颤音琴结合了演奏旋律的能力与打击乐器的力量,弹奏如钢琴一般的和弦,表现如银铃一般、充满着回音的音色,同时在节奏与抒情的角色中悠游自在,赋予乐曲额外的深度而发人深思。历来的颤音琴乐手,都有特殊的表现特色:如Lionel Hampton利用节奏的产生来带领乐团,使音乐继续向前迈进;Milt Jackson在咆哮与冷酷乐派中选择适当的表现态度,间或带着蓝调与灵魂的乐风;CalTjader则融合了拉丁爵士乐的旋律,驱策出新的乐句表现;而GaryBurton则创造出一种最为细致柔美,却最为刺激多样的音乐表现。

虽然说颤音琴是打击家族的一员,但其旋律表现,却胜出其它的打击乐器许多,同时颤音琴有许多亲戚:马林巴琴(Marimba)、木琴(Xylophone)、钟琴(Glockenspiel)等等。在这些乐器中不同的是,马林巴琴和木琴的键是木头制的,而颤音琴的键则是金属制的,两者有着与钢琴一般的键盘排列方式。因此,许多演奏颤音琴的乐手也常根据音乐形式表现的不同,而选择马林巴或木琴来搭配演出。一般来说,颤音琴乐手更要注重能够在丰富的和弦与即兴的乐句中延展,而Gary Burton以小型乐团的演出编制,更使听众特别注意各乐手在独奏乐句的即兴发展表现,此也是Gary Burton之所以会得到乐迷注意的原因。

生于1943年的Gary Burton,一直就是在爵士乐的主流与它所属乐音的抽象表现领域中自在悠游,他是一位自学而成,而创意表现源源不绝的颤音琴手。十七岁时,Gary Burton就与乡村吉他乐手HankGarland完成了他的首张唱片录音,此后便一直很固定地在RCA发行了数张专辑。此时,Gary Burton所显露的表现是相当道地的酷派爵士乐,同时也显示出尝试将摇滚乐等其它音乐的元素带入爵士音乐的走向。虽然后来他是一位出色的爵士乐手,但是早期在风格的建立上并没有留下令人深刻的印象,之所以开始受听众所注意,是直到1970年代以后所发行的专辑。

Gary Burton的爵士训练背景相当地完整,早期曾经与GeorgeShearing(1963)五重奏团巡回演出,后来则与Stan Getz(1964-66)一起合作。1967年左右,并成立了自己的四重奏团。GaryBurton最早获得乐界好评的录音专辑,是与钢琴手奇斯·杰瑞特(Keith Jarrett)合作的录音《Gary Burton & Keith Jarrett》(1971)与奇克·柯瑞亚(Chick Corea)的二重奏作品《CrystalSilence》(1972)。这两张专辑展示了Gary Burton在即兴作品中所留下的乐句空间中,在极简约的风格下显现的惊人创造力。

1972年是Gary Burton生涯之中的转折点,也是一个新的开始,那时他刚把事业从纽约转移至波士顿,并寻找新的合作乐手。因缘际会地,ECM的制作人Manfred Eicher找上了Gary Burton,并邀请他加入其下的厂牌录音,如此的结果,促成了专辑《Crystal Silence》的诞生。这张专辑的表现被认为是严肃谨约的,但两人合奏自然天成,整体表现也平易近人,是一张杰出的经典录音。专辑也表示出不牺牲任何有价值的深度,仍旧有着自然动听的乐音表现,满溢着音乐本身的刺激,也有音乐以外的刺激。Chick Corea与GaryBurton的乐音在和谐逸美的阳光下,焕发着自然晶莹的光彩,反映着唱片的标题意境,颤音琴的乐音形成了一片闪耀动人的自然颤动。

Gary Burton以波士顿为基地的新乐团成立,团员包括了吉他手MickGoodrick、贝斯Abraham Laboriel及鼓手Harry Blazer,并一起灌录了新专辑《The New Quartet》(1973)。此时的Gary Burton表现出可以和任何的乐手合作,并能领导出极具个人特色的乐团表现,并表现出极佳的创造力因子,如乐曲〈Open Your Eyes, You CanFly〉及〈Mallet Man〉可窥见一二。这些曲子不只是强劲的演出,更隐藏着一股浪漫的表现,加上一些精巧的装饰音色,一种令人沉醉的个人浪漫色彩。

之后,Gary Burton继续成立了五重奏团,主要成员除了四重奏团时的吉他手Mick Goodric外,尚加入贝斯手Steve Swallow及负责敲击乐器的鼓手Bob Moses,而吉他手Pat Metheny此时也加入其中演出。并听取了Manfred的建议,邀请了贝斯手Eberhard Weber加入了专辑《Ring》(1974)的演出录音,如此坚强的阵容,使得整张专辑充斥着惊人的能量,尤其是该专辑的终曲〈The Colours of Chloe〉,每个乐手将音乐的能量发挥极至,火花绽放且意境绵长。

一个乐团有两位吉他乐手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幸运的是GaryBurton与Pat Metheny找到了一种方式来解决,就是12弦电吉他。利用如此的演奏方式,The Gary Burton Quintet随即又录下了一整张以Carla Bley的乐曲为主的《Dreams So Real》(1975)。这是张值得被大加重视的专辑,新鲜的旋律表现或是冲击的节奏感,不论是情感绵长的同名乐曲〈Dreams So Real〉或是高速激荡的〈Ictus/ Syndrome〉,这张专辑除了对The Gary Burton Quintet来说是一张高度成熟的作品外,对年轻的吉他手Pat Metheny来说,更预示了其后令人惊艳的音乐成就。

随着吉他手Mick Goodrick转任教学工作而离开乐团,Pat Metheny成为了乐团中主要吉他手,此时推出了专辑《Passengers》(1976),贝斯手Eberhard Weber再度参与此张专辑的演出录音。PatMetheny的惊人天份满布着整张专辑的音乐表现,加上Gary Burton适切的引导补强,在乐曲〈B & G(Midwestern Nights Dream)〉中,我们可以听到两人精巧的演奏魅力。之后,随着Pat Metheny决定组其个人乐团而离开,Gary Burton决定将吉他这项乐器移除,改由铜管乐手来取代其位置。自此轮流有小号手Tiger Okoshi、中音萨克斯风手Jim Odgren的接续加入,在专辑《Picture This》(1982)中由Jim Odgren担纲演出的〈Duke Ellington's Sound ofLove〉一曲,是Gary Burton最喜欢的乐曲之一,其中最为欣赏的是Jim Odgren所吹奏的旋律。

专辑《Real Life Hits》(1984)中,Gary Burton向大家推荐一位有天份的钢琴手Makoto Ozone,此后也一直与Gary Burton合作将近二十年的时间,Makoto Ozone的乐音相当配合着乐团的表现,演奏的融洽合度、和谐一致,使音乐显现着平和自然的乐韵。而专辑《Whiz Kids》(1986)中,乐团又加入了一位高音萨克斯风手TommySmith,Tommy Smith自然天成的狂放乐音,着时令乐团增添了许多新鲜而有冲劲的音乐表现。这些由Gary Burton找来合作的乐手,都是深具潜力的新生代乐手,同时也是相当机敏的即兴乐手,有了这些乐手的加入演出,使Gary Burton每次演出都创造出比原先团体更棒的全新音色乐风。

Gary Burton早期深受Thelonious Monk与Bill Evans的影响,因此在作品中不但轻易可见传统的素材,也同时可见到现代爵士之风貌。Gary Burton也常常在独奏时避开其它乐手的乐器,走出自己一派新的乐句表现,更为奇特的是,他常常能够在每一次演出中,每只手分持着两支、甚至三支木槌来增加和声的丰富度,演奏如钢琴一般的和弦表现,并在他自己的旋律中加入致密的和声。由此来说,Gary Burton可以说是一位成功地将Bill Evans的钢琴语法转换至颤音琴上的乐手。同时,身为一位颤音琴的精神导师,Gary Burton还在波士顿著名的柏克莱音乐学院(Berklee School of Music)长期任教时,将爵士乐的火炬传承下去。

最后,我改编一句描述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赋别曲》(La valseaux adieux)来形容Gary Burton乐团的表现──「在急速加强的节奏中轮番上场,交织成一片婆娑舞影。」

AMG Review:

The Chick Corea/Gary Burton series resumed in the late '90s after a long hiatus with this beautiful CD of acoustic duets on piano, vibes and occasionally marimba. The collaborations on Native Sense: The New Duets sound remarkably fresh and spontaneous, with an inevitable sense of sweep and flow like a river rushing through rapidly changing terrain. Corea contributes the lion's share of compositions here; most are uniformly strong pieces of work. Some, like "No Mystery" and the Spanish-tinged "Love Castle," are from the past; others, like the title track, with its attractively revolving ostinato base, the brooding "Post Script," and "Rhumbata," were composed for the sessions. The exceptions to the Corea monopoly are Bйla Bartуk's Bagatelle No. 6, which serves as a prelude for Corea's brooding "Post Script," Bartуk's exuberantly dissonant Bagatelle No. 2, and a madly rippling rendition of Thelonious Monk's "Four in One" as the sole bop-style workout of the session. This is the product of two mature masters in their mid-fifties from the jazz-rock era who know precisely what they want from their instruments and reject stylistic boundaries.

Personnel:

Chick Corea (piano);

Gary Burton (vibraphone, marimba).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