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Vintage Bolling
歌手: Claude Bolling
别名: 克劳.柏林
音乐风格: 爵士
资源格式: FLAC
发行时间: 1995年11月21日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出品厂牌:BMG / Milan
唱片编号:35735-2
音乐风格:Jazz, Classic
专辑介绍:
克劳.柏林(Claude Bolling):法国当今最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之一。他不仅是作曲家和编曲者,也是很好的钢琴家和乐队指挥。他对欧洲爵士乐贡献突出,众所周知。
作为作曲家的柏林,他的最后成就在于把爵士乐和古典音乐巧妙笛结合在一起,使之融为一体,这种创新给予了演奏家们一个新的空间,使艺术家能通过他们精湛的技艺穿梭于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之间。
从20实际50年代开始,Bolling不断与美国顶级的摇摆舞乐队合作举办演奏会,录制唱片。他在法国和世界各地的爵士领域迅速被当做中坚力量。与他出过唱片的合作者名单看上去就像是二战后的爵士名人录,其中包括 唐·拜亚斯和巴克·克雷顿(二者均在1950年合作)、罗伊·艾德里奇(从1950年起合作,1951年为《时尚》杂志录制了二重奏专辑《狂野男人布鲁斯》)、保罗·冈萨尔夫斯(1964-1965年合录唱片)等待。多年来,保林一直被看成是首屈一指的演奏拉格泰姆(Ragtime)音乐的法国钢琴家。他那独特的演奏风格有一部分是借鉴于啊特·塔图姆和泰迪·韦尔森之类的伟大艺术家的,路易斯·阿姆斯壮(Louis Armstrong)对此推崇备至(“你的演奏让我记忆犹新,你让小号吟唱出的旋律是一流的”),Bolling同时也是艾琳顿公爵(Duke Ellington)的门生。保林常被誉为艾灵顿的“灵魂之子”,1959年,他录制了一张三重奏专辑《保林演奏艾灵顿》1964年、1965年、1969年保林与卡特·安德森组队录制唱片,1968、1969年他录制了两张个人专辑,分别为《原创布吉乐》和《原创布鲁斯》。20世纪40年代后期,他领到了一些小乐队,1955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带领自建的颇具盛名的交响团演出,他的乐团是大规模的爵士性质的乐队,乐团中有杰哈德·巴狄尼、罗杰·古林、克劳德·提森迪尔和安德烈·维里格。
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获得世界任何的爵士表演家荣誉之后,钢琴作曲家兼指挥家的克劳德·保林开始为电影谱写音乐,他创作了一百多首影视音乐,为颇有背景的歌星碧姬·芭杜、撒哈·迪斯特、朱丽叶·葛雷柯等人的商业唱片撰写歌曲。其中最致命的要算1970年为描写盗匪的滑稽影片《江湖龙虎》谱写的曲子。20世纪70年代早期,保林将各爵士乐专辑的不同风格融合起来进行创作,其中包括《原创爵士经典》、《原创钢琴曲》、《摇摆》、《爵士派对》,他一直以来对这种融合甚感兴趣,现在他将这种兴趣写入一些列篇章更长的作品中,这些作品同时包含有标准古典音乐、爵士形式与节奏等,初见成效。之后,他在国外演出的极具创意的办过点“爵士散文”给他带来了更大的荣誉。
1975年,亦即创作《小提琴、爵士钢琴组曲》和《古典吉他与爵士钢琴协奏曲》的同年,保林创作出巴洛克风格的不朽之作《长笛和爵士钢琴三重奏组曲》,作品左舷由保林和来自马赛的让·皮埃尔·朗帕尔演奏。
保林与朗帕尔与1975年在卡内基音乐台那个合作演出《长笛和爵士钢琴三重奏组曲》,1975年CBS公司为其录制的唱片赤血530个星期榜上有名,获得1976年与1977年纳尔姆将,白金唱片与金唱片奖。
此后保林写了一些列的爵士古典作品,以为英国室内管弦乐团做的《室内管弦乐组曲与爵士钢琴组曲》(这是前所未有的成绩)和为小号演奏家莫里斯·安德烈作的《号角组曲》著称。
保林如今以演奏作为自己的事业,其次才是作曲,他已经获得许多意义重大的成功。保林与他的乐团在1989年、1991年、1996年时到美国演出,并与多个性质不同的乐团合作。他对音乐的兴趣促使他做成了第一张完整的艾灵顿作品《黑色、棕色、米黄色》(1989年),保林在音乐上获得的殊荣一直是后来者的榜样。


Pianist, composer, producer, and bandleader Claude Bolling enjoyed his first successes as a kingpin in the mainland European trad jazz movement of the 1950s and '60s. A skilled pianist who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Duke Ellington, Teddy Wilson, Earl Hines, and Art Tatum, he also persisted in performing ragtime and old-style jazz during the years when U.S. and European pop culture was dominated by Elvis Presley and the Beatles. Beginning in 1975, Bolling created his own personal micro-genre of classical crossover chamber jazz, composing and recording entire suites that featured several of the world's most highly acclaimed virtuosi. While decades of devotion to ragtime, blues, New Orleans jazz, boogie-woogie and swing.
Personnel:
Mee Claude Bolling (piano); Jean-Pierre Rampal (flute); Pinchas Zukerman, Patrice Fontanarosa (violin); Renaud Fontanarosa (cello); Alexandre Lagoya, Eric Franceries (guitar); Max Hediguer, Michel Gaudry, Pierre-Yves Sorin (acoustic bass); Marcel Sabiani, Vincent Cordelette (drums).
Engineers: Claude Ermelin (tracks 1-9); Pierre Jacquot (tracks 10-11).
Recorded at Davout, Paris, France. Includes liner notes by Martine Chrone (translated by Joelle Mnouchkine).
Tracks 1-9 are AAD. Tracks 10-11 are DDD.
All songs written by Claude Bolling except "Way Down Yonder In New Orleans" (H. Creamer/T. Layton), "Do You Know What It Means To Miss New Orleans" (L. Alter/E. Delange) and "Back Home Again In Indiana" (J. Hanley/B. MacDona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