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华为》(走出华为)(汤圣平)文字版[PDF]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10-03-23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走出华为

原名: 走出华为

别名: 走出华为

作者: 汤圣平

译者: 汤圣平

图书分类: 经济管理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文字版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书号: ISBN: 9787500443667

发行时间: 2004年3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走出华为

来源:baidu

汤圣平

教育履历:汤沟中学 91 届高中毕业生。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士。

社会履历:职业经理人,资深人力资源管理者,《走出华为》一书作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销售、著书立作等领域分别有过不同程度的实践。现任中华英才网集团副总裁,兼任中华英才网上海分公司、杭州分公司总经理。

职业生涯:中国最优秀的两家企业——万科和华为, 9 年职业生涯,不仅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过成功经验,对市场和营销也有深入亲历的理解。崇尚“务实的进攻”,长于企业管理。

2004 年 7 月加盟中华英才网,为公司战略委员会成员。随即在公司战略部署下创建了中华英才网杭州分公司。半年时间带领分公司在当地市场迅速站稳脚跟并使中华英才网成为当地上升势头最为迅猛的招聘网站,杭州分公司因此被评为 2004 年中华英才网“全国最佳分公司”。由于在杭州公司的成功管理,后被公司任命为竞争环境更为激烈的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管理风格强调“务实的进攻”,在其领导下,中华英才网上海分公司在公司规模、业务成绩、服务水平等方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2003 年 3 月至 2004 年 3 月,潜心写作《走出华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因其对华为管理制度的诚实解剖和反思,以及反应出作者对中国企业命运的深切关注,《走出华为》一经问世便引起业内及社会巨大反响。登上新浪网评选的“ 2004 年全国财经新书畅销榜”第一名;该书还获得《新京报》主办的“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第四名和《深圳晚报》评选的“ 2004 年最受读者欢迎的图书”第二名。

1996 年 9 月至 2003 年 1 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先后担任人力资源系统人力资源部工程师、市场干部部高级工程师、市场干部部任职资格处经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杭州代表处营销高级客户经理。最早参与华为绩效体系改革(建立),执笔撰写多项重要的“华为人力管理制度”,参与制定的重要人事制度目前仍是华为人力管理系统的运行框架。 2000 年,从华为人力资源系统转向市场第一线,作为项目组长负责的浙江电信 1.05 亿接入服务器项目,获得 2000 年华为重大项目成功奖一等奖;后先后担任宁波市场负责人,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宁波 5 地市负责人,领导约 15 名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连续两年创下突出业绩。

1996 年 7 月至 1996 年 9 月,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在走出学校短暂的社会适应期后,被正在改革与创新的华为吸引,离开万科。但至今仍与万科保持着密切的朋友关系。

业余喜爱:阅读和写作,代表作品: 《走出华为》

为人处事:为人坦率,为事执着。

他与华为有着十分相似的优势:沟通、做实、低调、互助、远大、简单......

他是一个迈向唐骏方向的成功职业经理人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者:汤圣平

ISBN: 9787500443667

页数: 333

定价: 36.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4-3-1

[编辑本段]简介

这是一本迄今为止关于中国企业的里程碑式的佳作。不讹传,不捏造,不谄媚,不猎奇,一个亲历华为的人在交谈中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华为。汤圣平先生在华为工作六年零四个月,辞职后唯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潜心花一年的时间,写一本关于华为的书——一本真正关注中国企业命运的书。作者以饱蘸的情感,独特的视角以及入木三分的观察和研判,在亲切交谈和娓娓道来中,为读者展示了一幅中国企业起伏岩荡的恢宏画卷。因为他相信规律,歌颂人性,敬畏简单,所以他试图触摸规律,触摸人性,触摸中国企业的命运。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汤圣平,(1974——?)

安徽人:智商还行的老实人

人民大学4年:混了张挺管用的文凭

万科2个月:王石启发了我的生活观

华为6年4个月:人力资源4年,市场销售2年多,凑了个复合型人才

写作本书11个月:全日制,瘦了15斤

再活60年:想开个茶馆,自己当收银员

天堂∞年:我是个好人吧。

[编辑本段]目录

自 序 当华为已成往事

我在书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间一种莫名的惆怅紧紧地勒着我。我和好朋友冯光喝酒,我告诉他,我心中有隐隐的不安,这样写华为,是不是对不起华为对我的好?他说,你不是经常提起,我们对华为应该感恩吗,你写书的时候是不是也带着这种心情呢?如果是,你的文字中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

1996的9月18日忽然入的华为,2003年的1月28日又忽然从华为辞职。忽然间,华为成了我的往事。

“往事不用再提,人生已多风雨。”出于震撼和感动的缘故,《霸王别姬》像是我记忆中的背景经常在眼前反复播映。当华为成为往事时,此时的情感才被时间的棱镜折射出一束

束夺目的色彩。

在深圳,两个月内搬了3次家,在疲劳和厌倦中的1996年9月,我跨入了华为。突然间,我发现我爱上了从用户服务中心大厦的大厅里快步地走过;我爱上了等电梯时同事们热情的打闹;我爱上了办公室里那淡淡的香水的味道。

我还爱上了那个靠在墙角的垫子。我不仅中午睡,我晚上还睡;不仅上半夜睡,我下半夜还睡;不仅工作日睡,我星期天还睡;不仅我自己睡,还把室友找来睡;不仅睡觉,我把牙刷、牙膏、毛巾都带过来了。我爱上你了,华为。

因为爱我们相识

因为爱,我们走近华为;因为爱,我们解析华为;因为《走出华为》,我们才相识相知。

第1篇 误读的《华为的冬天》

请不要把《华为的冬天》看作所谓的神来之笔,醒世的恒言,你应该关注在这篇文章背后所汇聚的华为已经实践了的管理规则和行为,任正非的成功以及华为的成功是行走在科学化管理轨道之上的。这是从《华为的冬天》作为管理文献的角度我们应当看到和理解到的。

篇首语:怒向误解

第1章《华为的冬天》不知“华为的冬天”(1)

第2篇 华为的“左非右芳”时代

在中国,恐怕没有第二个大企业的最高层像任正非、孙亚芳这样具有如此的“左右”特色。

篇首语 左右之道

第5章 孙亚芳其人

第3篇 华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

不说成败,不说其他投入,仅4000人3年的工资至少15个亿以上,3G的牌照迟发一天,华为的成本支出就是300万元。我们很多所谓大企业是在做贸易,做组装,这个不赚钱再换一个。而华为呢,一项研发投入进去只能是生死未卜的等待,残酷到你可能回头的机会都没有。

篇首语:乔装打扮的中国企业第7章 我给中国企业分类

第10章 华为,中国企业最优秀的人才基地

第4篇 中华有为:华为是什么

华为就是我心目中最高境界的成功。任正非成功了,他建立了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依照我有限的价值创造能力以及华为对我的馈赠,依照我知足的心态,汤圣平也成功了;华为在深圳,改革开放在深圳,一个世界级企业在深圳的诞生就是改革的成功,中国也成功了。

来,请跟我来,推开华为的这扇大门,一起去欣赏这繁花似锦的温馨花园吧。

篇首语 让品德给成功分级

第13章 在大阳台上晒钱:高薪的华为

第15章 又“傻”又有钱的任老板:宽厚的华为

第16章 “不要脸”才能进步:沟通的华为

第17章 “咱华为的人,有啥不一样”:互助的华为

第20章 “狼子野心”:远大的华为

第5篇 华为危机的面相

华为现在就是个领跑者,但你的体力正在透支,后面的追兵已经蜂拥而至

其中少数人被裁减,多数人自行辞职,其中又有大批的骨干人才。这是人祸

篇首语:心酸的触壁

第23章 失误频频

第24章 人浮于事第六篇 华为危机的凶手

华为给了我们这么高的收入,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成长机会,甚至如果撇开华为危机的话题不谈,华为的工作量、某些工作环境甚至非常舒适!

第26章 华为,一个寓居的公司汤师傅茶馆:冷眼看“权”钱

第32章 “白天”不懂夜的黑:危机背后的危机

第七篇 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华为不做小灵通经过市场证明是个重大失误,但有一点,3个月就可以搞出的东西,任正非一直坚持了3年不去做它,他就把全部的精力完全集中在3G上,华为3G技术在国内的领先证明了他简单思维的正确。任正非现在开始做小灵通手机,他的市场战略我表示质疑,从产品战略来讲,是要为3G手机铺路,与西门子合资生产3G手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催生TD-SCDMA。也就是说,任正非还是执着于3G。

第33章 华为:简单

第34章 华为:当心

后记

华为,我相信你。

华为,华为人需要你好好地活着。

华为,中国需要你好好地活着。

华为,亲爱的华为,祝你好运。

后记一:那一晚的诉说后记二:生活的旋转门

做源环境: 个人笔记本 寝室1M小水管 时间 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 其他时间不定时开机做源

小弟个人能力有限,还请大家帮忙分享,无限感激!!!

这本书原来在学校的时候读了好多遍,推荐给大家。

《走出华为》经典语录

1. 稳定、和谐的爱情或婚姻的规则:男人能力、地位应相对较强,两者差距又不要太大。爱情也是需要“对手”的。

2. 如果中国只是世界的制造中心,那么中国就将被边缘化,中国经济将成为强国经济的附庸。

3. 中国财富100强是个人财富的100强,大多数不是企业的100强。

4. 我敢肯定,大多数有钱人家里的电视、电脑、冰箱不太会用我们通常认为中国最优秀企业的产品。

5. 高科技卖得贵是因为高科技让你对它有神秘感,神秘得忍不住让你开始迷糊,迷糊得忍不住大把地往外掏钱。

6. 记住,把水笔的笔尖始终朝下。放置水笔的时候要把笔尖朝下,这样,一拿起来就能保证写字的时候有墨水,在推行职业化管理进程时,把类似的这种行为规范都深入到几乎所有的工作岗位上去。

这就是优秀的管理精神。

7. 代表最高境界成功的企业家们,始终铭记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为员工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创造尊严。员工成功了,企业成功了,国家也成功了。这是使命感的成功!我给予崇敬。

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有钱的老板却舍不得给你钱,他说给你什么,你都不要信。

9. 我不是在这里宣扬金钱万能,但如果我们鄙视金钱的作用就大错特错了。

10. 连良心都不讲的人,我不知道他能有什么出息!做人要厚道啊!

11. 自己培养人才的突出优点是:忠诚度高,文化认同感强;培养人才有针对性,培养自己能用的人才;员工有上升的空间,员工有归属感。

12. 管理要当成一本书来读,你一定要把厚的书读下去,读着读着,你就可以把书读薄了。

13. 对于个人来讲,无论是升迁还是降级,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14. 是管理,就是学问;是学问,就要研究;是研究,就要有学者做学问的精神。我们很多企业把“实用”和做学问片面地对立起来了。

15. 对于个人来讲,无论是升迁还是降级,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16. 任何人在一家公司工作,即取得了一笔不菲的劳动报酬,有能获得安身立命的职业技能(专业上称为可雇佣能力),难道这不是一件需要“涌泉”感恩的事情吗?

17. 做事业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找合伙人了,如果大家在道德层面、思想层面、技术层面的理解上差距过大,事业的结局往往是灾难性的。

18. 鞋子小了,“削足适履”,而不是对鞋子挑三拣四。

19. 人有两个死对头:名和利。出不了名的无论如何都想钻挤到名人之列,出了点小名的就更是按捺不住要成大名了。很多做了名人后,他会说:做名人好难。其实,你把他变为老百姓试试。乔丹为什么要一次次复出?我看他实在是不习惯没有掌声和欢呼的日子。

20. 名人不能失败,就是你没什么闪失而维持现状人们也认为你失败了。

21. 飞机在上升的过程中,稍微停顿都会让人感觉在下降?

22. 低调是需要勇气和境界的。

23. 冬天终究会过去。等到生机盎然的春天来临时,你就会发现即使蝌蚪也能奋勇向前。

24. 管理是以不轻信人为前提的,先小人,后君子。

25. 没有制度的约束,哪来的优秀企业的文化?

26. 同样是炭,C6是石墨,C5就是金刚石。

27. 人有倾向战争、暴力的凶残本性,就像小孩子特别喜欢各种战争、武器的玩具一样。

28. 人才是条理性的河,是河就有差落,领导者的任务就是精心定义和维护这些差落,不要有任何心不忍,只要你公平。

29. 爱情,人一生可能会经历不同的爱情,但最令你难以忘怀的,肯定是给你细节上爱意最多的那一个。

30. 程序的不公正往往最容易让人怀疑你结果的不公正,虽然你结果实际上是很公正的。

31. 魔术大师成功的奥秘很简单:把台下所有人都当成比我聪明的观众。

32. 人性的一点点触动,拨动的可都是心弦啊。

33. 高素质人才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后,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感、安全感以及生活的品味。

34. 对于销售而言:其实所有人甚至包括他自己也都知道有些指标根本完不成,运营商的计划明摆在那儿嘛。可明知如此,还是要签责任状,每年完不成计划,但每年还是要把大包扛下去,名为“压强原则”,实际上是盲目做大的潜意识在起作用!

35. 在铁轨上高速旅行根本不可能,否则乘客将不可能呼吸,甚至将窒息而死。

36. 想叫比空气重的机器飞上天去,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毫不实用。

37. 天与地,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点诞生。

38. 坏人不一定不能上天堂,好人也不一定不会下地狱。

39. 天堂一定是上帝首先为好人准备的。

40. 简单的事情有点复杂化了,之所以变得复杂,本质上还是因为他的简单。

41. 一位浑身散发丰满人性魅力的人,就是一位足够让我一辈子尊敬的人。

42. 对女孩的长相还真是要挑的,当然主要是挑那些看起来让人觉得踏实、诚实、朴素的人。

43. 你把事情看得简单了,关系反而更融洽了。这个简单不是智商的简单,时髦地讲是一种心智模式,是一种大度、豁达和放松,做到这些只需要一个品质:简单。

44. 中国人的人性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复杂。

45. 深圳没有包袱,企业没有包袱,深圳人没有包袱。深圳人的目标很简单:成就一番事业;深圳人的思维方式很简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深圳人的心里契约很简单: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深圳人的人际关系很简单:讲规则。这就够了!知识经济时代,不就是人吗?这些不就是最大的生产力、最大的竞争力吗?

46. 敬畏简单吧,就像敬畏我们的生命。生老病死,生命的规律是最简单不过的了。

47. 从管理来讲,有一支精明强干、高效运转的中层队伍,对企业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48. 笑的标准是露7颗牙,纽扣从上往下扣比从下往上扣省时间,是管理的科学也是管理的艺术。

49. 科学、规律是什么?就是唯一!

50. 鸡生蛋,蛋生鸡。但鸡和蛋绝不是同一个类别的概念。

51. “削足适履”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不给自己在规律面前的、以任何投机取巧的借口。

52. 你如果认为有钱了才去花钱请人才,那你就不会有钱。

53. 融资、上市很大的优点:让企业管理更加透明化,能更多接受公众的监督,改进自己的管理。当然,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只对上市融资感兴趣,接受监督仅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

54. 很多副总裁们都有能力当总裁,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足于“统治”这个公司,因为,他不能“统治”其他副总裁。

55. 相信一个顶尖的公司能做到董事长白天突然卸职,董事会当晚就可选出接班人,第二天整个公司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56. 感谢生活!生活原来像个旋转门,只要你热爱她,转到哪一面都是五彩缤纷。

57. 感谢生活!一个人连胡子里都有不同的人生。

58. 瑞雪是以纯洁无暇的心孕育的,丰收是有责任和诚信砌造的。

59. A型血人:执着

《走出华为》经典语录续

1. 理想的合伙人应该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志同道合、相互补充。

2. 中国也有不少人在搞高科技,可它们是CKD、OEM的高科技,把别人的东西拿来贴个牌子就说是自己的高科技。长期占领电子百强显赫位置的某通信高科技集团,人们有所不知,它实际上就是在做贸易和代理。

3. 狮子之所以能成为霸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独步天下的勇气。

4. 成功是按品德来分级的:

我们有踏着老百姓的肩膀一路走过来的成功。他们利用灵通的信息、政策的漏洞、便利的人际资源,打着市场经济的旗号,对社会资源进行“合法”掠夺,不仅自个儿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还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这是最低级的成功我给予一笑。

还有一类成功是纯中国式的成功。企业家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他有一份硕大的家业,但是外人是沾不得的,他们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起来。他们也知道分一杯羹给别人,可千万别指望他能与你分享。他们也不会冒太大的风险,说起往事来也许你听得心惊肉跳,但你有所不知,其实那是一份再稳不过差事。这是中级的成功我给予掌声!

还有一种最高境界的成功。他们始终站在创新的最前沿,特别是高科技(不仅指高科技,泛指代表创新和领先世界的欲望),要知道“高科技”不是一种炫耀,它更需要一种使命感。“高科技”的风险也许会让你迅速身败名裂,“中级的成功者”对此是会三思的,“低级的成功者”是永远不会去招惹的。代表最高境界成功的企业家们,始终铭记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为员工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为国家创造尊严。员工成功了,企业成功了,国家也成功了。这是使命感的成功我给予崇敬。

5. 做事业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找合伙人了,如果大家在道德层面、思想层面、技术层面的理解上差距过大,事业的结局往往是灾难性的。

6. 2002的华为是个领跑者,但你的体力正在透支,后面的追兵已经蜂拥而至。

7. 冬天终究会过去。等到生机盎然的春天来临时,你就会发现即使蝌蚪也能奋勇向前。

8. 天下智慧,莫过中庸。

9. 在10多年的成长和成功中,华为很好地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人性的规律。但是在成功和规律面前,华为有时却有些自负和动摇,把本来好的东西做过了一分,所以负面影响很大。

10. 副主任本来无权,主任不想给也没有义务给副手实权,可他知道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一定要拉拢副手一起来“统治”下级,他在下属面前给副主任面子就等于在树立自己的权威。而且,他会把副主任推到自己与下属的管理界面之间,这样就避免了下属与自己的下面交锋,好人便给自己做了。

11. 一个不称职的领导有3个选择:一是主动不干了;二是选择能干的人来协助;三是选择比自己水平平庸的人做自己的下手。第一条他不愿意,第二条他也不愿意,不仅成了对手,还让自己难堪。于是,但凡理性的人都会找比自己差的人来协助自己,这个助手既然自己无能,他再找下手自然也是这个原则,找个比自己更差的人。一个官官相护、人浮于事、人满为患的机构便由些产生了。

12. 1)在铁轨上高速旅行根本不可能,乘客将不可能呼吸,甚至将窒息而死。

2)想叫比空气重的机器飞上天去,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毫不

3)天与地,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点诞生。

这些都是几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大胆做的“科学”预测。

13. 你把事情看得简单了,关系反而更融洽了。这个简单不是智商的简单,时髦地讲是一种心智模式,是一种大度、豁达和放松,做到这些只需要一个品质:简单。

14. 中国人的人性中最大的缺点就是复杂。

15. 深圳没有包袱,企业没有包袱,深圳人没有包袱。深圳人的目标很简单:成就一番事业深圳人的思维方式很简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深圳人的心理契约很简单:适者自下而上、优胜劣汰;深圳人的人际关系很简单:讲规则。这就够了!知识经济时代,不就是人吗?这些不就是最大的生产力、最大的竞争力吗?

16. 敬畏简单吧,就像敬畏我们的生命。生老病死,生命的规律是最简单不过的了。

17. 从管理上来讲,有一支精明强干、高效运转的中层队伍,对企业的价值也是最大的。

18. 中国企业是不是真的特别缺钱呢?我想不是。我们愿意去做广告标王,愿意大把大把花钱请当红的歌星,愿意花500万请个总裁来。本质上说,中国的企业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人才的价值,它们的太功利了,它们等不及,因为培养人才的周期太长。

19. 如果认为有钱了才去花钱请人才,那你就不会有钱。

20. 我们爱钱,更要尊重钱。至少,我们要有“利益共享”的勇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