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INTERNAL MEDICINE OF Fu Dan University)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10-03-25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内科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英文名: INTERNAL MEDICINE OF Fu Dan University

发行时间: 2006年

地区: 大陆

对白语言: 普通话

文字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内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她的古老在于她的历史源远流长,内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中的一门综合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是临床医学中各科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专业的主修课程。从1936年建校后,临床医生就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从可以考证的资料来看,中山医院的林兆耆教授1952年编写出版了《实用内科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内科综合性参考书,再版多次,深受欢迎。1964年他又主编了《内科学》,是我国第一本内科系统的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

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内科学这门课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基本确立了理论、示教和实习三个教学环节,90年代开始,理论和示教周学时比例为126/54,实习12周。02年前内科学课程由中山和华山临床医学院的内科学教研室组织实施,聘请在各个三级学科领域中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医生参加教学,并从开学初的试讲制、集体备课制、教学质量评估、课程考试等形式保证教学质量。1988年我校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学生,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内科学教研室又重申了理论授课教师的要求,教授和副教授授课的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并提出了双语教学的要求,在考试中也将英语的比例增加到30%。02年后随着内科学系的成立,内科学这门课程由内科学系统一组织实施。

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从04年开始对2001级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的内科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原来二个学期上午上理论课,下午示教的形式,改为一学期集中上理论课,一学期学生进入病房开展床旁教学的形式。这种形式实施了三年,在教学反馈中深受学生的欢迎,100%的学生表示满意,其中很满意的也达86%。这一形式也受到了教学督导老师和带教老师的好评,认为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与病人和医生、护士交流的能力,总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帮助。

课程安排

七年制内科学课程在二个学期内完成:

(一)第一学期为理论课,共计68学时,内容按系统分成十个部分:

1、 绪论 1学时

2、 呼吸系统疾病 11学时

3、 心血管系统疾病 12学时

4、 消化系统疾病 10学时

5、 泌尿系统疾病 8学时

6、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8学时

7、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8学时

8、 风湿性疾病 3学时

9、 危重病医学 1学时

10、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2学时

每个系统讲述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特点、如何对该系统疾病进行诊查、该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以及诊疗进展,对各疾病结合发病机制加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阐述。

(二)第二学期为床旁教学,共计6周

1、上午学生分组在心血管、肺科、消化、血液、肾脏、内分泌科6个病房轮转,每个病房1周,每位学生安排床位6张左右。具体安排:7:30~9:45:交班后随住院医师、主治医师查房,10点起由专职人员进行床旁带教(带教内容见第5点),每周四次,另一天为科主任教学查房。

各病房床旁教学内容:

心内科:心衰/风心;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包炎;心律失常;

呼吸科:呼衰/COPD;肺炎;肺结核/胸腔积液;肺癌;

消化科: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腹泻原因待查;急性胰腺炎/腹痛待查;

肾脏科:肾病综合症;IgA肾病及其他肾小球疾病;尿毒症及水电解质紊乱;SLE与狼疮性肾炎

血液科:白血病;贫血;淋巴瘤;出血性疾病

内分泌科:糖尿病;甲亢;甲减或皮质醇增多症;中毒(由急诊科负责)。

2、下午集中上课。

3个半天集中上大课(共48学时),2个半天安排示教(1天安排特殊检查或操作,1天为病例讨论)。

(1)上课内容:

绪论 1学时

呼吸系统疾病 9学时

心血管系统疾病 8学时

消化系统疾病 8学时

泌尿系统疾病 2学时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4学时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6学时

风湿性疾病 4学时

危重病医学 2学时

其他 4学时

(2)特殊检查与操作内容:

心内科:心电图;

肺科:肺功能检查/了解呼吸机的使用;

消化科:内镜;

血液科:病理;

内分泌科:急诊示教

肾病科:血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