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约翰·班扬传
原名: The Life of John Bunyan
作者: (英)埃德蒙·维纳布尔斯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英文文字版
出版社: Dodo Press
书号: 978-1409926283
发行时间: 2009年02月20日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文
简介:
内容简介:
约翰·班扬(英语: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1688年8月31日),英国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著作《天路历程》可说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学出版物。
约翰·班扬生于英国英格兰东部区域贝德福德郡的贝德福德。他并没有受过很多教育,他早年跟着做为补锅匠的父亲到处经商,并且在英王查理一世的国会军队中服役三年 (1644 - 1647)以镇压清教徒革命。1649年他与一位敬虔的女子玛莉 (Mary)结婚;虽然玛莉没有什么嫁妆,班扬却深受她带来的两本书所影响:贝理主教 (Bishop Lewis Bayly)所著《敬虔的实践 (The Practice of Piety)》和登特 (Arthur Dent)所著的《平常人登天之路 (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以致于他开始过著敬虔的生活。在玛莉过世之前 (1655年),班扬一直住在爱斯途;而后他搬到贝德福德并于1659年再娶。
在约翰·班扬的自传《丰盛的恩典 (Grace Abounding)》中,他描述自己的年少光阴是恣意而放荡的;但是似乎没有任何明显的迹象证明他比他的乡邻们要来的糟糕:口出秽言是班扬唯一具体记述的严重过犯,其他则是诸如跳舞及鸣钟之类的小事。因着班扬过人的想像力以及他对不敬虔与粗言秽语等行为的默想,他栩栩地体会到这些言行可能造成的诸般危险;尤有甚者,班扬为“不能被赦免的罪”以及自己已然犯此罪的想法所困扰,他持续地听到有个声音催促他去“出卖基督” 并且被可怕的异象所折磨;在几次灵性上的冲突之后,班扬从他挣扎的光景中逃脱了出来,并且转而成为一位热切又坚定的信徒。他于1653年在贝德福德郡的大乌兹河河畔受浸水礼加入该郡的浸信会;两年后班扬便即成为教会的执事并且开始讲道,在他信仰之旅的起始就有着显见的成就。
班扬强烈地反对教友派(亦即贵格会)的教义并且在1656至1657年间与该派许多领袖进行书面上的辩论;班扬出版的第一本小册子《福音真理之开解 (Some Gospel Truths Opened)》即在抨击贵格会的信条,英国贵格会信徒领袖爱德华·伯罗 (Edward Burrough)则以《平安福音之真实信仰 (The True Faith of the Gospel of Peace)》回应;为了反驳伯罗的小册,班扬接着又出版了《辩证福音真理之开解 (A Vindication of Some Gospel Truths Opened)》,伯罗则不甘示弱地以《真理明证(Truth Witnessed Forth)》答复他。而后贵格会创始人乔治·福克斯介入这场口角,并为驳斥班扬的论述而出版了《揭露大淫妇之谜 (The Great Mystery of the Great Whore Unfolded)》。
西元1658年班扬被指控无照讲道,然而他仍然继续讲道直至1660年11月被捕的前夕;班扬被关入贝德福德郡监狱,初入狱时他被判三个月监禁,但是他拒绝停止讲道以致于他的刑期遭延长为将近12年(除了1666年的几周之外),直到1672年1月,英王查理二世颁布宗教特赦宣言 (Declaration of Religious Indulgence)之后,班扬才获释。
约翰·班扬的坟墓,位于英国伦敦;摄于2006年1月
在班扬获释的那个月他成为贝德福德郡浸信会的牧师。1675年3月间,他又再次因讲道而入狱(因为查理二世撤销了宗教特赦宣言),这次他被监禁于偶斯河石桥边的镇监狱内 (原本的拘捕令在1887年被发现,其摹本由伦敦的Rush和Warwick出版);六个月后班扬重获自由,并且由于他的声望而不再受牢狱之灾所扰。
班扬在前往伦敦的路途上因淋雨而得了严重的伤风并且发烧,1688年8月31日他因高烧未退在朋友家中不治过世。他被葬在伦敦邦希田园 (Bunhill Fields)的墓园之中。
-- 摘自维基百科
内容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