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苏鹰 & 甘润远)图文版[PDF]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10-04-05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精神生活的孤独图景

作者: 苏鹰

甘润远

图书分类: 文学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图文版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书号: 9787536682054

发行时间: 2006年12月1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当西方哲学的理性无情地揭开神学神秘的面纱,并在19世纪末公然宣布 “上帝死了”的时候,西方世界的信仰精神逐渐沦丧并且消亡,潜藏于人们内心的原欲和原恶疯狂地冲破道德精神的篱笆,直接在20世纪造成了世界历史上有组织、最残酷、最大范围、最大规模的自相残杀:表现出从种族清洗到阶级清洗的意志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373次局部战争;死亡1.88亿人。

也就是说,在20世纪,每22人中就有1人死于战争!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世界战争:历史上的仇恨时代》中,把2 0世纪定义为“一个充斥着战争和杀戮的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血腥、最为恐怖和最为野蛮的一百年 ”。

20世纪的世界文学,便是那些天才的文学家们在世纪的灾难中对人类自我存在状态的纪录。它触摸的是人类最为敏感的心灵,是人类在野蛮与残酷中追寻人之为人的真谛的孤独之旅;它无力承担现实世界之重,却负载着人类面向彼岸家园的全部冲动。可以认为,20世纪文学就是对神学退场之后人类道德精神底线的全面防护,是对人类内心原罪与原欲进行近乎无望的救赎的诺亚方舟。

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对这种防护与救赎的认可与肯定。

诺贝尔文学奖与20世纪同行。该奖颁发的历史,也就是一部20世纪西方文学史。在社会的高度发展中,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们深刻地感受到人的异化现象,人的“自我”丧失,温情的道德被冷漠的物的关系取代。于是,他们转变了看待世界与人的关系的根本视点,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的探讨,通过揭露世界的荒诞和“混乱”,揭示在荒诞境遇中人的本质特征和真实所在,形成对人所生存的世界境况的独特理解和对暴力世界的恐惧与厌恶。自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因其“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和诗作中显示的崇高理想、完美的艺术,以及心灵、智慧的罕见结合”获奖起,至2006年奥尔汉·帕穆克因其作品“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冲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征”获奖,共有103位伟大的文学天才获此殊荣。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它是一个标签,标示出当时文学作品中“带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著作”;它是一个高度,代表天才们所创造的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本书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时间为主线,对历届获奖者的生平、代表作品、理论贡献进行了生动阐述。同时,对一些相关的学术概念进行了解读。行文之中,还穿插了大量精美的相关图片,以期对正文的内容进行充实和延展。在轻松阅读中对话大师,体会大师们精神世界的凄美与崇高。

内容截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