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英文名: Mendelssohn - Bruch - Berg - Violin Concertos
专辑中文名: 门德尔松-布鲁赫-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
艺术家: Karel Ancerl 卡雷尔.安切尔
Josef Suk 约瑟夫.苏克
古典类型: 协奏曲
资源格式: APE
发行时间: 1995年
地区: 捷克
语言: 英语
简介:
作曲:弗雷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马克斯.布鲁赫 阿尔班.贝尔格
指挥:卡雷尔.安切尔
小提琴演奏:约瑟夫.苏克
协奏:捷克爱乐乐团
录音档案:1963 (Bruch); 1964 (Mendelssohn); 1965 (Berg )
布拉格/鲁道夫宫/德沃夏克大厅
专辑介绍:
伟大音乐家族的传人——约瑟夫·苏克 (Josef Suk)
————捷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捷克小提琴家约瑟夫·苏克(Josef Suk)1929年出生于布拉格、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族——他的祖父老约瑟夫·苏克(Josef Suk,1874-1935)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和小提琴家、捷克民族音乐精神的杰出代表;早年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德沃夏克。非凡的音乐才能不但受到老师的赏识,还赢得了德沃夏克的女儿奥蒂卡的芳心,苏克的祖父最终成为德沃夏克的乘龙快婿。
约瑟夫·苏克就是在这样一个优越的音乐环境中成长。他不仅延续了家族的血脉,也秉承了前辈对音乐的无比热爱和超乎常人的才华。他自幼师从捷克著名小提琴家柯契安,成年后以独奏家的身份活跃在古典乐坛。其演奏技巧精湛,音乐中往往让聆者联想其非同寻常的出身、渊源的家学。苏克不但是一位优秀的独奏家,也是一位富于协作精神的室内乐演奏家。1951年,22岁创建了苏克三重奏(Suk Trio),他还是布拉格四重奏(Prague Quartet)的成员,与钢琴家帕年卡(Jan Panenka)、大键琴演奏家鲁日奇科娃(Zuzana Ruzickova)和斯梅塔娜四重奏(Smetana Quartet)有过多年合作。1974年,苏克创建了由十三位成员组成的苏克室内乐团(Suk Chamber Orchestra),并担任指挥。苏克的演奏精确优雅、理解力深刻,富于抒情性。既得益于曾外祖父德沃夏克与祖父老约瑟夫·苏克的音乐天赋,辉煌的演奏技巧、将高贵典雅的气质发挥到了极致。苏克的演奏音色华美,有人形容他的琴声像蓝水晶一样澄澈明亮而又不失深邃。苏克在指挥上取得的成就,如同他的演奏一般卓越。
● 苏克一门三杰——苏克的音乐家族介绍
在音乐史中,三代同享盛名的情形并不多,而祖孙三代完全同名的情形更属罕见,出生于捷克的苏克一家,就是如此,三代之中的祖父,约瑟夫·苏克(Josef Suk,1827-1913)是波西米亚一处名为克里克维齐(Krecovice)村的学校校长、合唱团指挥,也擅长演奏小提琴、钢琴、管风琴。
第二代的约瑟夫·苏克,于1874年出生于克里克维齐,1935年逝于班尼索夫(Benesov),是小提琴家及作曲家。
第四代约瑟夫·苏克(1929- )是前者的孙子,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著名小提琴家,布拉格弦乐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偶尔也在斯梅塔娜四重奏中担任中提琴,1952年创立苏克三重奏,时常出国旅行演奏,成为世界知名的三重奏之一,1964年获得代表捷克最高荣誉的国家奖,1970年获选为杰出艺术家,1977年获国家艺术家荣誉。
三人中以第二代的苏克最具重要性,幼年时由父亲亲自教他小提琴、钢琴、及管风琴,十一岁时就获准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及室内乐,在校五年,除学习之外也致力于作曲,1891年以一首钢琴四重奏而准予毕业,但他又自行留校一年,继续学习室内乐,并随德沃夏克学习作曲,1892年,以一首《戏剧序曲》而正式毕业。1892年,著名的捷克四重奏成立,苏克担任第二小提琴,至1933年他退休为止,他们演奏的场次高达四千余首。他是德沃夏克最得意的一位门生,并且在1898年和他的女儿奥蒂卡(Otylka Dvorak)成婚,奥蒂卡是一位美少女,虽然苏克认识她时,她只有十四岁,却已为她的美貌所倾倒。在她的影响下,完成《弦乐小夜曲》,立时就成为在捷克国内最受欢迎的一首作品,也是他得以享誉世界的第一首成功之作,足以与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的弦乐小夜曲齐名,苏克也被认为是捷克近代乐派的领导者。
苏克长于写作弦乐曲,虽然身为四重奏的演奏家,但是完成的室内乐作品并不多,声乐作品更是很少涉及,只有早期的一首弥撒,及少数歌曲,四重奏旅行演奏的机会非常多,足迹遍及欧陆各地,不过他的作曲风格并没有受到影响,始终保持过人的气质,由于他精于管弦配器,对音色的控制有其独到之处,作品中会出现施特劳斯以及法国印象派的影响,但整体上仍然追随自己固有的路线,由抒情的浪漫走向复杂的多调。
1904年德沃夏克去世,次年苏克的爱妻也不幸病逝,,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同时失去两位敬爱的人,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严重的影响到他的生活与人生观,悲痛的心情之下,他写出了一首巨大的交响曲《Asrael》,成为当时最巨大、最精致的一首管弦乐曲,在结构与情感的表达上,可以比美马勒,但不是马勒的悲观气质。1922年苏克应聘出任布拉格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培育出不少优秀的年轻音乐家,他也曾两度出任学院的主任,全心尽力于提高学院的音乐水平,对于捷克音乐教育的贡献,也不亚于作曲。
指挥家介绍:
伟大的捷克指挥大师——卡雷尔.安切尔(Karel Ancerl,1908-1973)
捷克指挥大师卡雷尔.安切尔1908年4月11日出生于捷克南波希米亚省Tučapy的一个富有的犹太酿酒商商家庭。1926年,他进入布拉格音乐学院,正式开始了音乐生涯。
Karel Ancerl首次和捷克爱乐乐团的合作是在1930年6月24日的布拉格音乐学院的毕业音乐会上,当时这位年青指挥家介绍了自己的作品,《为大型管弦乐团而写的小交响曲》。Karel Ancerl分别师从Pavel Dedecek和Jaroslav Kricka学习指挥和作曲,并在Alois Haba学习班里学习四分之一音学。在音乐学院毕业以后,他放弃了对于作曲事业的追求,并集中于自己将来的指挥事业上。1933和1934年间,Karel Ancerl是Vaclav Talich的大师班的学生,在那里他获得了非常整体的训练。他从在布拉格解放剧院的首席指挥开始踏入音乐界。同时,他也是布拉格电台的指挥和音乐总监。当时为捷克爱乐乐团的总监的Vaclav Talich很快就发现Karel Ancerl很有特殊的指挥才华,就给予他指挥捷克最好的乐团。他当时主要负责演出当代捷克作曲家的作品。这正如Vaclav Talich所知道的一样,他对于此感到非常熟悉。1935-1937年,他除了多次指挥捷克爱乐乐团为布拉格电台演出录音以外,有五次他与乐团出现于五场音乐会上。在纳粹入侵后不久,他被关进了Theresienstadt堡监狱内。尽管在那里,但是他并没有与音乐分开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之下参与很多音乐制作。他此后在奥斯维新种族清洗集中营中奇迹般地生还。
在战后,他返回指挥台上。开始时是在布拉格电台交响乐团,并在1947年9月1日成为其音乐总监。同时,他成功地在布拉格五月五日歌剧院制作一系列大型歌剧演出。在1947年4月14日,他再次指挥捷克爱乐乐团。在数位首席指挥Rafael Kubelik(离开并流亡国外),Vaclav Neumann的昙花一现和Karel Sejna后,在1950年秋天Karel Ancerl成为该乐团的首席指挥,尽管他要到1956年被官方委任后才成为正式首席指挥。
安切尔在指挥艺术上不仅完全继承了恩师塔利赫的衣钵,还将其与自身的波希米亚浪漫气质有机结合,形成了他精准、极富线条感与歌咏性并充满热情与爆发力的指挥风格。对捷克民族作品的常年把握以及波希米亚后裔的身份,特别是二战期间的风雨飘摇的坎坷经历让大师成为战后无可争议的捷克音乐作品的权威---战争与集中营的经历让大师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祖国与音乐事业已经成为他精神支柱的的全部。他在捷克爱乐乐团18年的任期中实质性地扩大了其乐团的曲目范围至,并使其重新成为世界顶级乐团之一。在这段模拟录音的黄金时期中大师也和他的子弟兵一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录音,其中许多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盘。
1969年5月28日,Karel Ancerl最后一次与捷克爱乐乐团演出。不久之后,他为了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远走他乡,从此与祖国生死相隔。
“布拉格之春”事件成为了大师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多伦多交响乐团首席指挥的头衔再也没有找回音乐给他的快乐与安慰——1973年7月3日,在与绝症搏斗了8个月之后,这位不屈的音乐战士走完了65年辉煌又悲怆的音乐人生。
专辑介绍:
这张演录俱佳的唱片是捷克爱乐全盛时期的两位教父级大师的经典合作记录,两位同为好友的大师水乳交融般的配合为这三首名作增加了更多的温情与迷人气息,无论是捷克爱乐明亮丰沛的音响效果还是苏克大师流畅无比的琴弓下散发出的稍带忧郁芳香的内在气质都令人永生难忘————语言在这一刻总是无比苍白的: 毫无疑问,对生者而言,它是对精神与灵魂的一次重生般的洗礼;对逝者而言,它是一座没有文字的丰碑,它值得我们有心去聆听和感动.....
资源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