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上瘾----------------梦之安魂曲》

王朝资源·作者佚名  2010-04-18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迷上瘾----------------梦之安魂曲

地区: 美国

语言: 普通话,英语

简介:

※影 名:Requiem for a Dream / 迷上瘾 / 梦之安魂曲 / 梦的挽歌

※主 演:艾伦·伯斯顿 Ellen Burstyn

杰瑞德·莱托 Jared Leto

詹妮弗·康纳利 Jennifer Connelly

马龙·威恩斯 Marlon Wayans

※类 别:剧情 伦理

※地 区:美国

※导 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编 剧:

※出 品:艺匠 Artisan Entertainment

※上映时间:2000年

※内容简介:

本片取材于小胡伯特·赛尔白1979年的小说,经过了兼为作家的导演阿罗诺夫斯基的改编,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碎的故事。

在美国的一个穷人聚居区,住着一对母子。儿子哈里是个生活中的失败者,他沉溺于电视和巧克力之中,感到非常孤独。他希望时间能够把他带回青春时代,那时身穿红衣的母亲总能吸引同学们的目光。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染上了毒瘾。他深爱着一个可爱但却毒瘾缠身的女人马里昂,然而却无法用正常的方式获得幸福的生活。为了摆脱悲苦的命运,他决定铤而走险,和女友以及好友泰伦一起靠贩卖海洛因赚大钱,但这个梦不可避免地落空了,他和爱人备受精神和肉体的摧残。

他的母亲已步入中年,肥胖而邋遢。她忍受着儿子无穷无尽的索取,过着毫无希望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一个电视台打来的电话,说要她参加一个节目的制作。她以为这是她实现“做电视明星”梦想的开始,拼命打扮自己以获得电视台的好感。但当她发现再也无法穿下那件曾给她带来骄傲的红衣服时,她开始疯狂地吞食减肥药……

就这样,片中的四个主要人物都深溺于药品的依赖中,他们相爱,但却无法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还活着,但梦想已离他们越来越远……

※影片评论:

《迷上瘾》幕后及评论

这是一部不是好来坞风格的美国电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佳作。它的触目惊心主要不是视觉的,而是心灵的,你会在看完以后永远记住这个电影里的故事。

2000年的世界电影总让人感到平淡,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了像去年的《疾走罗拉》《角斗俱乐部》这样富于探索精神的非主流作品,本片的推出多少填补了这个空缺。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于1998年推出他的处女作《派》(Pi),这部影片以其在艺术上的大胆探索而闻名于电影界,所以他的第二部作品《梦之安魂曲》还未上映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影上映后,立即引起了评论家们的强烈反响,很多评论把它列入年度最好影片之列。

《迷上瘾》评论一:被禁的教育片

当我们听到禁片这两个字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是色情?暴力?恐怖?也许会是零乱或丰腴的四肢,也许会是一串串闪闪发光的名字:《罗马皇帝荒淫史》、《所多玛 120 天》、《我唾弃你的坟墓》等。当你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是瞠目结舌,啧啧称奇;也许会三缄其口,笑而不答;也许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但不管你丫怎么装,它们所带给你的那种毛片所带给你的感官上的刺激还是你观看它们的源动力以及事后为之心满意足的主要精神食粮,而这一切所带给你的,除了之后向没有看过的人吹一吹牛逼说你看过之来,还能有更多的什么吗?

在毛片随处可得的年代,也许是人们的猎奇心理给予了众多禁片们以更大的生存空间,又也许是随处可得的毛片,使得人们对渴望的追求又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扭曲和变态成为了现代人心理发泄的终极目标。这也使得一些烂得无以附加的东西,如《我唾弃你的坟墓》堂而皇之的成为了禁片中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觉得人人都应该买上一张这个电影的盘,然后在上面拉上一泡屎,然后再把它埋进土里,然后看它有结出什么样的果来,我估计人人除了猛得从梦中醒来以外,什么都不会得到。

不用怀疑,你们尽可以把我对禁片的看法当作真理去告诉你们的儿子,甚至是孙子。但是有一件事情我至今闹不明白,那就是我为什么会在这些名字中看到《迷上瘾》这三个字。也许仅仅是因为是它所描写的情节是和海洛因勾了勾小手指,但我也觉得庆幸,如果不是禁片的字样,也许我一辈子不去看它了。

本片描写的是一个年青的瘾君子因毒品而毁掉了自己以及和自己有关的所有人。先是自己的母亲因孤独而误食兴奋剂一类的保健药品(反正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了)而最终不幸也染上毒瘾;后是自己的女友因没钱买毒品而走上比卖淫更加悲惨的道路;而自己也因注射感染而最终被截肢;自己一起吸毒的朋友也被捕劳教。这让我想起一部挺老早的名叫《白粉妹》的电影。两部电影无论是在题材上,或是内容上都有着众多相同之处。当然,作为西方“禁片”,该片也不可能一点没有色情影头,但即使在描写女主人公在进行最最下流的当众表演时,我所看到的乳房的镜头也不及其他禁片的百分之一恐怕。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前者就成了禁片,而后者则被插上了禁毒的大旗。也许这将成为一个永久的迷,供人们世世代代去探讨了。

影片在开始时用的是一种比较欢快的手法,色彩明快,情节也较为平淡。这时影片所向我们展示的似乎是两个普普通通的美国青年日常懒散、安逸的生活片断。他们偷卖家具以搞到钱,他们吸毒,他们和女友做爱,他们回家向母亲吹牛自己的赚钱能力。这时我们反复看到的一个镜头便是,白色粉末、鼻孔、瞳孔放大,这和后面反复出现的冰箱要吃老太太的镜头行成鲜明对比。

看到这也许你会觉得平淡无奇,插着手,撇着嘴的等待乳房的尽快出现,啊,如果你真的是这样期盼着的话,那你也许会有所失望,因为她的确是出现了,不过只是一小下而已。不过这失望不会延续很久,很快,情节的必展看起来有些不对劲了。主人公的母亲这时成了整个调子转折的风向标。老太太越来越无法适应那种儿子久不归家而带来的孤寂感,而她却还要在众人和终于回来一次的儿了面前强装笑颜。我实在想不到导演竟能把这一孤独感表现得如此淋离尽致。

寡居的老 太太由于终日无聊而迷上了一个指导老年人保健的电视节目,并开始服用节目中介绍的一种药片。此时不断重复的镜头变 成老 太太打开柜橱门,数出药片,一口服下。随着药物的使用,以及无法排解的孤独的压抑,黑暗的房中终日独自看着电视的老太太开始产生幻觉得。她不断看到电视屏幕中年身着红衣,青春荣光的自己荣获了大奖而被邀接受采访的情景。而突然仿佛又见冰箱张着大嘴冲了过来,要吃掉自己。梦境无情的打破了,药品所带来的快感终于在恶梦的面前附首。看到这里所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任何一部经典,它所刻划的那种无助的孤绝对是个坚韧的魔鬼。

魔鬼这种人也许确实坏得一无是处,但至少它们身上有一种品质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坚强不屈,不达目的事不罢休的精神。即使到了形势逆转,自己成为弱者,必败无疑的时候,它们依然抱着必胜的信念,即使这信念也失去了,它们还有着放手一博,同归于尽的勇气。也许它们能成为英雄敌手的关键就在于此,而人们真正怕的也就是它们像海潮般不会真正退去的韧劲。

孤独正是这样一种魔鬼的化身,它来了,人便无药可救。老女主人公所饱受的煎熬被表现得如连自觉心肠较硬的我都觉得难受,舞台、鲜花、名主持人和药片、电视、冰箱形成强烈虚实对比,将梦境砸得粉碎。终于,老女人主公在这种折磨之下精神失常,竟然跑到电视台去要求参加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节目,而最终落到被收容住院的下场。

本人认为,对于老女主人公遭遇的描写是本片的精华所在,它传神的使我们体会到了老女人主公所经历的痛苦。而在手法上,黑暗的房屋、迷幻的张着大嘴的电冰箱再加上老女主人公惊慌失措的面部表情大特写都将片初那些较为明快的调子一扫而光,产生了锐痛的艺术效果。

故事三条主线中的另一条便是两个男主人公,他们好像是跑到别的地方去弄毒品(这点我也有点没看明白),而在这途中,白男主人公的胳膊上由于扎针感染而溃烂,最终导致截肢,而他的朋友,黑男主人公也因此被拘捕劳教。

最后一条主线,也是我们对禁片们所最最期待的东西来了,那就是白男主走后,留下被他带着染上毒瘾的白年青女主。她由于毒瘾发作却没钱过瘾而不得不找到一位黑人好像是参议员似的人物进行卖淫活动(又让人想起白粉妹)。更有甚者,这位老黑竟然要求其参加一个全部由上流人士参加淫乱聚会。会上白女年青主人公和另外一位卖淫女在桌子上的表演,以及四周西服革履的兴奋得面部扭曲的上层人士们高呼着的“ end to end ”也许能让你稍微睁大双眼。但她那在花妆间里竟子中已经被毒品折磨得满脸斑点,眼圈发黑的脸庞却让会让你的短暂的兴奋被悲哀所取代。

??? ??? 影片的结果也非常的耐人导味,四位主人公分别以同一个动作在各自的地方结束了他们的表演,那就是慢慢的侧卧着蜷起身,隈缩在床上或沙发上。他们是怎么了?是累了?是害怕?是绝望?也许是想回到过去,回到那些幸福的时光;也许会是想要忘掉那一串串闪闪发光的名字。

《迷上瘾》评论二:吸毒者的悲歌

《迷上瘾》(requiemforadream)又译《梦之安魂曲》,拍摄于2000年。影片的基调很健康,表现了吸毒者害人又害已这一主题。对这一主题,中国人更有身同感受的体验,中国近代史的开启就是以一场伟大的反吸毒的战争拉开序幕的,对影片中表现的吸毒者的悲惨遭遇,我们并不健忘的记忆,一定会奉送上同情之泪的。

只是影片过于写实了。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一部好电影就是一个寓言。不一定真实,但构思一定要具备寓言的素质,像《拯救大兵瑞恩》与《细细的红线》同是反映二战,且一年诞生,但前者是一个寓言故事,反响强烈,而后者则是战场实录,就不如前者风光。

在《迷上瘾》中,几乎以报告文学的实事求是精神,表现了一个家庭被毒品的毒害过程。电影呈两条线索,平行蒙太奇地交待情节,一条是母亲莎拉因为减肥而服药上瘾,另一条是儿子哈里因为吸毒而走上了贩毒的绝路。

在影片中,其实影射了电视也是一种毒品。在母亲这条线索中,莎拉整天迷醉于电视里的世界,相信电视里的任何信息,并且一直陶醉在电视舞台上的风光中,直到走火入魔,精神失控,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然念念不忘的是对参与电视游戏节目的期待。这反应了一种精神毒品对人的误导。

在儿子的一条线索中,可谓中规中矩,淋漓尽致地反映了毒品的直接伤害。哈里因为陷入毒品中难以自拔,涉险贩毒,却让女友卖身聚敛毒资,本来恩爱的情侣,却在毒品的左右下,分割在生与死的两端。

影片为突出毒品的危害,以柔情的笔调,表现了浪漫的情侣之爱,以深情的对白,阐述了母子情深。这些属于正常人的情感,一旦与毒品遭遇时,可以说是“两者皆可抛”。影片中的母子情与恋人情,表现得十分缠绵而温馨,与东方人的感情观念很是相似,但正因为写出这种美好,更衬出毒品的可怖。影片可以说为表现主题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毕竟故事太平铺直叙了,可以看出影片在艺术手法上力求多搞一些花样,使影片即使在内涵上没有一点深度,但在艺术上希望小有成就。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交叉进行着母亲与儿子的两条线索,到影片结尾,形成了四个交叉进行的时空,即,儿子哈里因毒品发作住院、母亲在精神病院治疗、女友出卖肉体、哈里的好友黑人青年在牢中的焦虑等待。影片在这四个空间里轮番跳跃,竭力烘托紧张与悬疑气氛,在艺术上,还是力求有所建树吧。但毕竟主题框架已经定好了,再复杂的花腔,也无法提升电影的品位。这说明一部电影的关键还在于立意,而不是技巧。

《迷上瘾》评论三:梦幻与灵魂的终点

人的不安定和痛苦往往来自于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人们往往不是忘记了精神的存在,而追求肉体的满足,就是忽略了肉体的存在,而追求精神的满足。这两种矛盾状态都会带来痛苦,使人被自己践踏、异化,或者应允他人对自己的控制,其结果都是精神被支配,肉体被奴役。或者更直接的,他们直接被自己的梦想所控制和奴役,而梦想是被社会操纵的,于是他们就逃不过失去自由和自我的下场。《梦之安魂曲》就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这一境遇。

影片讲述了四个人的边缘生活:中年丧夫的莎拉整天以电视为伴,一天她接到电话,得知她成了一个电视节目的幸运观众,可以上电视成为明星,于是她为了穿上那件她年轻时穿的那条红裙子而开始了减肥的计划。而她的儿子哈里则和朋友泰伦在街上贩毒,以此赚取金钱希望能和女朋友玛莉安过上幸福生活。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在不知不觉中,所有的东西都失控了,这四个人都被自己的向往所牵引,渐渐走向黑暗的深渊。

故事从夏天开始,到冬天结束。一步步地,由起因、经过到结果,这些健康、善良而无辜的人,不是被虚假的想象带来的“活力”燃尽,就是在冷酷孤独中伤害自己,并被迫应允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他们被现实剥夺着,最后离希望越来越远。这不禁使人想到,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无数的人成天被欲望或者期待所驱使,左奔右突,离弃了所有,包括自己,不可避免地也被恐惧和焦虑困扰着。但是人们往往沉迷于这些恐惧和焦虑,以及这些不安定的东西带来的痛楚,把它看作达到希望或者期待的必然途径。

和《猜火车》等一样,《梦之安魂曲》也是描写混乱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影片,但是它描写的对象,不仅仅是青年,也包括老年人等组成的社会边缘群体,这使它对社会的针砭更广泛和深刻有力。另外它阴郁的氛围,始终充斥着某种恐慌和无法表述的忧虑,这些都和那些调侃型的小病小痛的另类电影有很大的区别。它拒绝调侃和黑色幽默,原因是这些都不足以引起人们足够的痛感。它也并非只想表现吸毒问题,作为“颠覆传统电影”,它的颠覆性表现在它置疑了人类的希望与沉迷这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期待与欲望的沉迷是危险的,犹如沉迷于毒品一样。它牵涉的是三种交叉的矛盾问题: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清醒与沉迷的矛盾、肉体与精神的矛盾。一种情况,他们认为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并沉迷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忘记了现实,直至失去一切。期望促使梦想的幻觉膨胀与飞升,但是往往只消卜的一声,梦想和幻觉都通通消失;另一种情况,追求无止境的身体享受,以为能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其实是在付出身体与尊严的代价交换微不足道的物件。可是在交换的瞬间,我们已然忘记了自己的一切:“我们是破碎的,只为着另外一些破碎而存在。” 他们以为能在这种精神幻觉和身体享受中得到无穷无尽,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在这些希望和满足中得到真正的充实和来自现实的真切回应。

幻觉中,莎拉看到自己上了电视,而光彩照人的另一个自己却和主持人走了出来,他们一起嘲笑着她和她的屋子,然后看着这个自己和那个主持人一起变得疯狂而猥琐。他们一齐向她喊着:“莎拉,喂我!”这似乎象征着一种被吞噬的恐怖。而电视里的观众——作为充满希望的人们的幸福来源,竟然也只是电视里的幻象!虽然人们正因为希望和梦想(幻觉)的存在,“才愿意去微笑,才愿意生存下去”,但是沉迷其中的结果往往是整个生命被这些幻觉所吞噬,只剩下空洞的事实——这个我们决意离弃的现实。绝望是怎样的情形?耗尽一切去得到一些,可是得到了却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而曾经有过的美好也不复存在,甚至在美梦逝去后,现实的残酷嘲弄还在延续。绝望与可悲连在一起,在失去了一切后,得到的一切又齐齐嘲笑他们的痴心和期盼和在期待中盲目而软弱的自己。人们如此钟爱某些东西,以至将生命抛掷其中,将人生交于这些梦想,并期待它们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的慰藉。然而它们并没有使生命的颗粒饱满浑圆,相反,它们却在人们的乐意并授意下将生命的意义、价值挤压、揉碎,将他们放逐到空旷的荒野,让他们彷徨失所。这就是真正的悲剧——不止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甚至是“梦醒了,却不知身在何处。”

也许,还有另一种选择:怀抱着希望和梦想沉沉睡去,用蜷伏于母体中的姿态,继续祭奉那些梦想,沉迷于虚幻的美好中,而所有的美好,也只有在梦中延续与终结。于是我们看到结尾,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进入梦乡,仿佛重回与母体相连的怀抱。他们在继续做梦,不过这个梦只是以往一切梦的凭吊。它在用所剩无几的力量终结和埋葬过去和自己。泰伦蜷缩在牢房床上入梦,也许此时他想起了小时候与母亲的对话:“我以后要做大人物”;“你不一定要做大人物,只要做妈妈的好孩子。”做个好孩子,这个愿望也许永远地落空了,最后他在昏睡中才又见到了母亲怀抱着幼年时的他的情景。莎拉也终于看到了梦的结尾:容光焕发的她在电视节目中见到了依然健康的儿子,拥抱着他,喜极而泣:“我爱你,哈里。”儿子说:“我也爱你,妈妈。”观众起立鼓掌……梦结束了,悲剧也落幕了。

没有喋喋不休的画外音,它仅仅用画面、色彩和音乐就向我们表达了一切——疏离、淡漠、无奈、痛苦,一切已足够浓黏了。影片始终以阴暗调做背景,然而却始终压抑着忧悒的底色,让人物像在夜里被照亮的小孩子,细腻、明亮,恍若无辜的天使。背景的沉郁,突出了人物的鲜活,酝酿着悲剧的趋向。唯一与之不同的两段场景却是处于同样的幻觉:玛莉安站在靠海的堤岸上,面朝大海,阳光和煦,海风吹拂着她的长发,哈里面带笑容,向她跑去,一边喊着她的名字,而我们却听不到他的声音。天、地、人都笼罩在阳光和朦胧的氛围中。一切是美好的,却又是诡异的,这就是他的梦。最后他被截去了手臂,在沉睡中,他依然跑向码头,向着玛莉安跑去,带着笑容,依然喊着她的名字,可是到接近的瞬间,玛莉安消失了,而当他后退的时候,也跌进了无尽的深渊,于是我们终于听到了他绝望的、撕心裂肺的呼喊:“玛莉安!”

通过模拟思维混乱的状态,将那些眼花缭乱的快动作配以毫无意义的、没有生气的语言片段,同时混合着那些发自潜意识的,匪夷所思的声响,影片给人带来一种奇特的体验。“过度压抑导致的胡言乱语”这个评语恰好提示了影片具有的Cult Film元素——出人意表的人物、气氛与环境制造出的被异化的实感,它常常激发人的想象力,产生类似诡异的趣味和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创新体验。本片配乐由著名的室内乐团Kronos Quartet演奏,异常出色地烘托出阴郁绝望的气氛。在哈里和玛莉安这对恋人亲密无间的每个片刻,苏格兰风笛的低声轰鸣,都在他们眼前展开一个充满未知创伤的阴郁世界,而在悲剧到来的时刻,小提琴的奏鸣重迭再重迭,则不断迭加着痛苦和焦虑的意欲,以至趋向于窒息。

《梦之安魂曲》是一部坦诚的电影,它直接将那些被隐藏着的、无奈地肮脏着的现实暴露出来,将那些黑暗中的痛苦摊开,细细查看它们发黑的纹理,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指引我们去寻求一个答案:这个世界在以怎样光怪陆离、无法理喻或惨不忍睹的形式行进着。然而这种直接,却触动了美国电影检查机构。评审认为片尾那场戏太有伤风化,而导演和发行公司又拒绝对影片进行修改,所以只能采用“拒绝等级”和“R等级”(17岁以下由父母陪伴)两种版本上映。这就使得它只能在少数几家电影院上映,从而失去了大量的观众,但是导演和电影公司对电影艺术的坚持态度却使电影的艺术真实得以完整保存。

《梦之安魂曲》被评为最具争议最触目惊心的十部电影之一,它的触目惊心主要不是视觉的,而是心灵的。电影用那些人物的人生轨迹作为线条,完整地描摹了那些暗淡的人生图景。它的真实和犀利释放出无数的苦痛,并用这些苦痛和悲切洗涤现实中的虚妄。虽然电影讲述的是虚构的故事,但是放眼现实,像这样的人生沉浮在现实中却是俯拾皆是。我们既然已经熟知这些悲痛的来源与表象(种类),看到这些被梦想损害、被现实侮辱的人们,那么在我们准备或者正在改变和满足自己时,就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样做真的能让自己充实和快乐吗?也许只有当我们站在梦幻与灵魂的终点,才会明白“在肉体的基础上,不忘精神的诗意守侯,让精神的生长,促成肉体的完善”才是趋向于至美与至善的人性之路。

※获奖及提名:

2000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

2001年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

2001年佛罗里达影评人协会最佳女主角

2001年坎萨斯市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

2000年拉斯维加斯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

2000年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美国电影协会(AFI)2000年度十大影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