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斌:十项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王朝财经·作者佚名  2010-01-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尽快提高国民社会保障水平

●抓紧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采取各种直接刺激消费措施

●投资结构向民生向消费倾斜

●实行有区别的消费信贷政策

●发展直接服务消费的服务业

●扩大居民的资本性收入来源

●用国有股分红提高居民收入

●减持国有股以充实各级财政

人们在分析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时,往往从居民储蓄率偏高去找原因,如亚洲文化因素、社会保障不健全等。这自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恰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是什么推动我国总储蓄率从1996年的36%上升到2007年的51%?原因不在居民而在政府和企业部门。也就是说,研究提高中国居民消费率,一要研究如何促进居民储蓄向消费的转化。二要研究如何进一步缩减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率,从而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居民在相对更高的收入水平基础上提高消费率。三是通过改变投资的内部分配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以进一步开发与挖掘新的消费潜力。

为此,采取的对策应是有针对性的、综合的:

毫无疑问,首先应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确保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让国民无后顾之忧。在这方面,重要的是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包括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应尽可能从金融市场筹集,而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进一步用于扩大农村养老、医疗改革、住房补贴、农村补贴等资金来源。

第二,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二次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以进一步扩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

第三,应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目的是提高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的中产阶层消费能力。

第四,鼓励各级政府继续有条件地采取各种直接刺激消费的措施。包括发消费券、“家电下乡”补贴、车辆购置税减免等各项政策。

第五,调整投资结构中向民生、向消费基础设施倾斜的力度,以少量的投资刺激广大的农村消费。包括大规模完善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相连接的现代化销售、分销渠道和网上销售渠道;完善城乡结合的二手市场、汽车和耐用品消费市场;满足落后地区农村的用电、公路需求等。

第六,实行有区别的消费信贷政策。对居民真正用于耐用消费品和教育等支出,应大力发展各类消费信贷产品,并下浮一定的利率幅度,用金融手段给予大力支持。

第七,细心研究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区间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中的消费需求,鼓励政府资金引导、与民间资金捆绑使用,并辅以税收、房建、医疗改革等多种政策优惠支持,大力发展直接服务于消费的服务业。

第八,积极培育扩大居民消费能力的资本性收入来源。眼前,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巨大投资中,应该充分做到“让利于民”。

第九,解决中国居民消费问题,要算大账,不仅要算财政部的收入账,更要算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收入账。可以通过制度改革,以释放更大的消费能量。应进一步要求:对地方国企、金融企业中的国有股份一视同仁,制定相关制度,实行资本分红;并修订有关规定,动态调整分红比例。分红资金统一纳入财政各级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或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十,有计划地逐步减持各类国企(包括地方国企)中的政府持股比例。减持后的资金除酌情部分划转社保基金外,也一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或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

除以上10条政策措施外,目前在扩大消费问题上,同样还受到其他行政管理制度的制约,如城市户籍管理制度、人口政策调整、政府消费如何进一步让渡于居民消费、资本市场深化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这一切同样需要以改革的态度来认真处置。

扩大国内消费,既是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战略性问题。令人可喜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总体实力已步入世界前沿,加上巨额外汇储备,当前,实现小平同志所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条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已有能力进一步提升国民的消费与福利水平。因此,只要我们的政策调整及时、到位,中国经济理应能在克服经济复苏基础中的“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方面,比其他国家做得更好。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