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自贸区能否今年启动谈判备受关注

王朝财经·作者佚名  2010-0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或将“联通”的中日韩

中日韩政府认可的三国自贸区研究持续多年,能否于今年启动谈判,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综观中国已经谈成和在谈的自贸区项目,整体来讲,气氛都比较友好,主要是因为有较强的合作意愿,这不像WTO谈判那样,想谈不想谈都必须坐下来。但是,张克宁说,目前的在谈项目中也有比较艰难的,比如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自贸区谈判。由于因素比较复杂,时间已经拖得比较长了。目前的矛盾在于,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以其贸易自由化标准对中国市场开放和准入提出的要求,超出了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其中,压力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乳制品和石化产品这些方面。另外,对方坚持的服务业开放目标对中国的冲击也很大。中国主张,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切合实际并现实的。我们的开放是逐步的、循序渐进的,目前满足对方所有要求还很困难。

此外,对于成立中日韩自贸区,各方看法也有所不同。张克宁认为,虽然中日韩三国间贸易量大,但自贸区是双向选择,不能一厢情愿。自贸区成立的先决条件是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和经济互补性,所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谈自贸区比较困难。发达国家开放度高,产品竞争力强,而我国除了一些有特色的产品以外,商品整体竞争力低,处于弊大于利的状态。中日韩三方已经在探讨,有互补也有竞争,假如互补关系不够强,可能就不会谈下去。

对于成立自贸区,中日韩三方在2002年便由政府认可,学术界随之进行了没有政府参与的研究,深入分析其中利弊,为政府提供参考,并作出应对之策。2009年研究结束,三方总体认为利大于弊,于是三国领导人在去年10月决定启动“官、产、学”综合研究,让官方正式加入,研究探讨发展自贸区的前途问题。三方能否在2010年启动谈判,备受关注。

在利和弊的问题上,张克宁认为,局部的利益往往影响全局的决策。例如,美国—韩国自贸区协定早就签订了,但至今美国国会还没有批准,韩国也面临来自农民的巨大压力。农业只是局部利益,但影响到了全局的方针,所以是否成立自贸区,要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定。目前,中日韩都认为整体是有利的,但局部利益如何协调,三国官方应予以认真应对。中日韩三国作为经济体能量巨大,贸易量也很大,在全球享有较高的地位,所有各方都在观望,希望谈判可以成功。

日本学者重视敏感问题

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教授伊藤元重:鸠山政权政策的一个亮点是建立东亚共同体,但其内容并不明确。东亚形成自由贸易区的必要前提是,日中韩之间要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自由贸易协定将给予缔约方许多经济利益。日中韩三国也曾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但是无论是三国之间的两国,还是三国之间,都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这意味在缔结自由贸易协定之前,还存在许多必须超越的课题和疑虑。日中韩三国必须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在探求和解决现实问题中,面向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缔结的动向才能出现活力。

从日中自由贸易协定的角度看,农业和渔业都是日本的敏感领域。在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日本竞争力较弱。考虑到日中贸易规模较大,日中自由贸易协定效果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难以计算性。其不确定性和较大影响,成为相关产业的担心之处。另外,日本在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时,更多关注全面性,即包含关于投资、服务及其他贸易投资的规则、制度等广泛的事项。目前日中在经济制度方面还存在差距。

日韩首脑2003年会谈时就达成年内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共识,但2004年11月以来谈判基本处于中断状态。虽然日韩两国存在相同敏感领域,但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对韩方来说短期内经济利益较小,加之韩国对日贸易赤字庞大等因素,都形成了日韩间自由贸易协定缔结的障碍。一些非经济因素也是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障碍。比如,日中、日韩之间还存在历史问题,三国还欠缺共同体意识。(本报驻日本记者于青)

韩国官员态度十分积极

韩国外交通商部自由贸易协定交涉代表李惠民:韩国经济发展道路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近年来,韩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与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将之视为对外经济开放的最重要手段。韩国已先后与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于建设韩中日自由贸易区,韩国的态度积极。2010年2月26日,三国将在首尔举行由产业界、政府和学术界参与的“官、产、学”共同研究准备会议。如果顺利,会议将对今后研究方向制定基本规划,并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启动韩中日自由贸易区“官、产、学”共同研究会议。不过这只是第一步,以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随着交通、通信等手段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人员、贸易往来会越来越紧密,为方便各国间交流以及促进经济发展,消除相互间的壁垒、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纵观世界格局,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纷纷建设自由贸易区,韩中日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步伐事实上已经是落后了。很多国家都是以欧洲模式为榜样,推动建设自由贸易区;而事实上,相比于欧洲各国,韩中日三国所占世界经济比重都较大,如果最终能够建立起三国自由贸易区,相信这也许会成为一种新的模式。

但要看到,韩中日三国经济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因此三国经济领域重叠的部分较大,这也就为进行谈判带来了一定困难。韩国在推动自由贸易区谈判问题上有两大原则:一是要保证利益均衡,二是要相互尊重敏感问题。各国国情不同,各自都会有敏感问题,例如农业就是韩国推动自由贸易区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些敏感问题需要各方相互谅解、相互尊重,以最终达成一致。因此推动建设韩中日自由贸易区的过程只能循序渐进,一点点地推进,不能急功近利。(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