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风险理财产品提防四大陷阱 进入微利时代

王朝财经·作者佚名  2009-03-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赚得一分是一分,理财更显得具有紧迫性,不少投资者从追求高回报开始接受谨慎投资的新理财观念。

于是,相对较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到部分投资者的青睐,兼具投资和保障功能的保险理财产品也红火起来。不过专家提醒,受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部分较低风险理财产品也会有收益风险。

专家提醒,尽管银行理财、保险理财产品相对风险较低,但也有一些产品是与资本市场挂钩的。目前部分类型理财产品面临“零收益”,甚至亏损严重。市民要理性投资,提高专业知识,避免踏入理财“陷阱”:

陷阱一,预期收益高赚钱多。3月12日,中国银行行使了“汇聚宝”三款外汇理财产品的提前终止权。此前,多家银行也有部分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不及预期而提前终止。广东舜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治超说,监管部门有规定,理财产品说明书上不能再出现保本等引导性词语。目前,理财产品说明书所称的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但从字眼上看还是有一定的误导作用,预期收益也可解释成到预定的日期能获得的收益。

陷阱二,短期理财没风险。某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该行推出的短期理财产品占用资金时间短,可按周期随时赎回,没什么风险。但记者详细看了产品说明书后,发现购买起点为5万元,而且赎回须以千元为单位,保证理财账户不低于5万元;如果投资者只买了5万元,一旦有资金需求则无法部分赎回。

陷阱三,保险理财最保险。陈先生去年年初投入20万元购买投连险,到去年年底资金已经缩水5万元,最后他选择了退保。业内人士万先生认为,目前的市场水平下,中国并不具备发展投连险的市场条件。

陷阱四,境外机构更专业。陈先生花6万元委托一家境外机构在内地的子公司理财,几个月后发现只剩下1万多元。对此,律师廖治超认为,一些境外机构成立的顾问公司根本没有资格代客理财,但想要追讨资金,需与境外律师进行协作,法律成本很高。最后陈先生只好作罢。

[责任编辑:divohuo]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