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未定 多家银行年报“躲猫猫”

王朝财经·作者佚名  2009-03-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编者按:金融机构如今对待高管薪酬的态度,与去年相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兴业银行昨日公告表示,原定于2009年3月17日披露2008年年度报告,因为公司高管年薪酬未定,年报无法如期完成。浦发银行(600000.SH)和民生银行(600016.SH)的年报也因故而被延期公布。

去年上半年,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公布,金融机构高管的天价薪酬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接下来国际经济形势跌宕,累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财政部开始着手对国有金融机构制定薪酬规范。

兴业银行(601166.SH)本应成为首家披露2008年年报的上市银行,但因高管薪酬事宜未定而推后。

高管薪酬拖延年报公布

兴业银行昨日公告表示,原定于2009年3月17日披露2008年年度报告,但鉴于公司董事会认为年度报告中有关事项尚待进一步论证,年度报告无法如期完成,公司已向上证所申请变更至2009年4月28日披露。

昨日,兴业银行投资者关系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年报推迟公布确实是因为高管薪酬的问题,“现在监管部门对银行高管到底该拿多少钱,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根据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相关规范,上市公司应在年报中披露每一位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和各项保险费、公积金、年金以及以其他形式从公司获得的报酬。

此前,浦发银行(600000.SH)和民生银行(600016.SH)的年报也因故而被延期公布。但民生银行一位权威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该年报推迟并不是因为薪酬的问题,而是最近正在进行董事会换届,对于明年的全年预算,需要新领导班子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中资金融机构除了一小部分是民营之外,大部分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例如,兴业银行第一大股东为福建省财政厅,现持有该行20.40%的股份,是国有控股企业;而民生银行则是民营银行的典型代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有的银行想要表现一下姿态,主动下调了高管的薪酬水平。”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春节前,记者从一家国有大行某部门负责人处了解到,他的奖金收入与去年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目前,公开信息显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2008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集中在本月下旬,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普遍集中在4月底。这些机构中是否还会出现类似兴业银行的情况,有待观察。

缘于“限薪令”

金融机构的谨慎态度缘于财政部的“限薪令”。今年1月,财政部下发了《关于金融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要根据当前形势,合理控制各级机构负责人薪酬,避免进一步拉大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以及企业内部职工收入水平的差距。要坚决防止脱离国情、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以及自身实际发放过高薪酬。

此后,财政部又下发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下称《办法》),使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的考核得以具体量化。《办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金融控股公司四大类,对金融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偿付能力以及经营增长状况等进行综合评判。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高管薪酬水平与全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还是非常高的,上述财政部的《通知》和《办法》主要是从高管的角度进行管理,实际上企业自身有权力对其整体薪酬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向员工多作倾斜。

上述业内人士还透露,根据财政部的薪酬规范,金融机构高管的薪酬分为两部分,即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对于基本薪酬的确定,由于各家金融机构的情况不一样,目前还没有最后敲定标准。而上述《办法》则是对金融机构高管绩效薪酬的考核制定了评价标准。

针对上述《办法》,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在完成200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验审工作后,财政部将分行业测算,并于今年6月30日前发布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各项指标的标准值。

“监管部门规范薪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国有金融机构的很多高管是通过任命制就任的,并不是通过市场化竞聘上岗的。”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致使有一部分金融机构的高管既有行政级别,同时薪酬又非常高,“这样是不合理的。”

兴业银行本应成为首家披露2008年年报的上市银行,但因高管薪酬事宜未定而推后。金融机构的谨慎态度缘于财政部的“限薪令”:为避免进一步拉大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及企业内部职工收入水平差距,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要根据当前形势,合理控制各级机构负责人薪酬。

相关新闻:

高管薪酬难定拖延年报披露 限薪细则应快出

美世林钢:高管薪酬质疑源于信息不对称

高管薪酬行走在奖与罚的平衡木上

兴业银行推迟年报披露 高管薪酬未定

兴业银行年报推迟 金融高管限薪令是主因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